張增才
摘 要: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國,中國有著燦爛的古代文明,但也歷經了近代的屈辱歲月。歷經了戰火與苦難的洗禮,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刻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關鍵詞:歷史;中國共產黨;選擇
1840年鴉片戰爭一聲炮響,帝國主義用堅船利炮叩開中國國門,中國人民進入了屈辱的近代史。在民族危亡的時刻,謀求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實現國家的富強,是歷史賦予每個中國人的責任。頑強的中國人民注定不會被歷史的浪潮所淘汰,一代又一代的優秀中華兒女在黑暗中開始了艱難的探索,力圖振興。歷史是公平的,在近代中國100多年的屈辱歲月里,給了中國社會每個階級、每種政治力量力挽狂瀾的舞臺,最終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一、自上而下的改革的失敗
鴉片戰爭失敗之后,清朝統治集團中的先進分子看到中國之所以挨打是因為中國軍隊在武器裝備上的落后,妄圖在不觸動中國封建統治基礎的情況下通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用精良的武器裝備自己的軍隊,讓中國擺脫西方列強的侵略,獨立自主地走上現代化的道路。在這種認識下,以李鴻章為首的地主階級開明派掀起了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先后興辦了一批近代化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成立了“北洋水師”這支近代化的海軍,但隨著甲午戰爭的爆發,“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滅,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國土的繼續淪喪,標志著洋務運動以失敗而告終。
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維新派聯合數千舉人聯合上書光緒帝,其痛陳利弊、言辭懇切,打動了希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的光緒帝,從此中國的資產階級維新派登上歷史舞臺,開始了以政治改良為主的“戊戌變法”運動。這次改良運動雖然得到了光緒帝的支持,但是卻遭到了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等守舊派的堅決抵制,使得僅僅持續103天的改革因為光緒帝被囚,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出逃海外,六人被殺歸于失敗。
二、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
在學習西方的改革都歸于失敗的時候,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認識到,只有徹底打破舊的封建統治機器,中國才能擺脫西方列強的侵略與奴役,實現民族的獨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一聲槍響,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但由于當時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并沒有自己的軍隊,不得不依靠舊軍閥,導致勝利的果實很快被以袁世凱為首的晚清北洋軍閥篡奪。袁世凱死后,軍閥內部出現分化,戰亂不斷,北洋政府實際控制權幾易其手,人民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以孫中山及其領導的革命黨人,在辛亥革命失敗后繼續為為中國的民族獨立、民主共和、富強統一而奔走不息。在蘇聯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推動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結束了北洋軍閥政府在中國的統治,確立了國民黨在全國的統治。國民黨在全國確立統治地位以后,以蔣介石為首的新軍閥實現專制獨裁統治,同時內部矛盾開始凸顯出來,動搖了國民黨的統治基礎。特別是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后,飽經戰亂之苦的中國人民渴望和平,蔣介石為了維護國民黨一黨專政的獨裁統治,置人民的和平述求于不顧,悍然發動內戰,最終斷送了國民黨的政權。
三、中國共產黨革命實踐中勇挑歷史重擔
就在中國人民為屢次的探索失敗而迷茫的時候,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國先進分子帶來了一絲喜悅,使他們認識到也許還有另一種拯救中國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是一個只有50幾名黨員的小黨,但卻是接受先進理論指導的新型政黨,中國共產黨勇挑歷史賦予的使命,從成立那一天起就確立了“反帝反封”革命任務,并在以后的革命實踐中一以貫之,不僅錘煉了全體黨員革命性,也使黨組織得到了壯大。
在辛亥革命失敗之后,按照共產國際的指示,年輕的中國共產黨決定全部中國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積極投身北伐戰爭,共產黨員用生命為爭取北伐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北伐戰爭勝利的功勞簿上共產黨員的貢獻與犧牲永放光芒。由于年輕的中國共產黨缺乏政治斗爭的經驗,在革命中沒有爭取革命的領導權,沒有保持黨組織的獨立性,在蔣介石叛變革命時大勢屠殺中國共產黨黨員,給了中國共產黨黨組織沉重的打擊,但是中國共產黨并沒有在四周的白色恐怖中屈服,在血泊中站起來的中國共產黨開始總結失敗的教訓,逐步有了自己獨立掌握的軍隊,南昌城頭一聲槍響揭開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序幕,播撒了革命的火種,中國共產黨在血與火中得到了成長。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放棄和國民黨的恩怨,主張聯合國民黨和國內一切抗日力量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箲鸪跗谌珖嗣駥箲鸪直^態度的時候,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毛澤東發表著名的《論持久戰》,堅定了全民族抗戰的決心,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之后,日本帝國主義意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威脅之后,開始對國民黨以“政治誘降為主,軍事進攻為輔”,集中兵力對付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中國共產黨在正面戰場對日本軍隊的有力打擊再次打擊了國民黨內的投降勢力,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為爭取抗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尊重人民希望和平的意愿,主張和平建國,積極爭取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并作出巨大讓步。但是蔣介石獨裁集團并不甘心失去一黨專政的政權,陰謀發動背離人民的內戰,中國共產黨以人民利益為重,果斷應戰,并最終在軍事上打敗裝備、兵力數倍優于我軍的國民黨軍隊,中國人民在歷經一百多年的戰亂之苦后終于迎來了和平,實現了翻身做國家主人的夢想。
綜上,任何背離歷史發展潮流的勢力都將會被歷史所淘汰。中國共產黨從弱到強、從小到大,是順應歷史發展的必然,中國共產黨合法執政地位的取得是歷史的選擇。新中國成立后面對國內外各種挑戰與威脅,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的一系列非凡成果雄辯地證明了歷史選擇的正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