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效康+姜艾汝
【摘要】本文提出在此情況下基層公安執法工作中應當貫徹柔性執法的理念,并分析了當前柔性執法視角下基層公安公信力建設面臨的挑戰,提出了解決對策。
【關鍵詞】柔性執法;基層公安;公信力
公安基層執法公信力是指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在基層執法過程中產生的使公眾信任的力量。公安基層公信力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基層公安部門的執法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基層公安執法公信力的強弱取決于公安執法行為所體現出來的公正效率的品格,取決于基層公安工作中的警民關系。
1 基層公安公信力不良原因的解析
1.1 新形勢下管理工作與舊有的執法理念產生的矛盾
在中國,政府在整個國家的建設中居于主導,很多時間以來,政府都把公眾當作統治與管理的對象,作為國家機器之一的公安機關,承擔著大量的管理工作。對于基層公安來說,行政執法權力瑣碎而廣泛,由于受到舊集權型政治體制和計劃經濟模式的影響,執法主體仍然是從高高在上的權力擁有者和民眾的管理者心態來對待執法客體。個別警察的“特權”思想膨脹,致使在執法過程中很多不良現象的出現,在服務人民群眾中也擺出高姿態。思想意識的不足、法律意識的落后、服務意識的不充分讓警民關系在很多時候陷入僵局。雖然很多情況只出現在部分警察身上,但是對整個公安機關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1.2 警力缺乏、經費不足與繁重的公安管理工作產生的矛盾
當下,我國警力缺口十分嚴重,很多地區一名警察要管理近兩萬人。由于工作任務重,很多警察平均每周80小時以上,年工作時間為法定工作時間的2.5倍,一線民警平均每天工作11至15個小時,平均3周才能休息一天,另外,警察群體還有較高的傷亡率。許多公安機關沒有足夠的警力參與社會管理和治安防控,導致預防和打擊犯罪能力不強,搶奪、盜竊等常態性案件破案率又不很高,治安狀況不能令群眾完全滿意,影響群眾安全感。群眾的訴求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得不到合理與及時的實現,讓群眾不信任警察,從而逐漸散失公信力。
1.3 警務信息傳播的不及時與網絡時代信息泛濫產生的矛盾
中國傳統行政文化中有專斷主義的傾向,政府的運行往往在封閉的環境下進行,普通民眾只能被動地服從,自我利益表達的渠道較窄。此種情況下,網絡出入口就成為群眾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而網絡傳播是雙刃劍,既能監督也能重傷。因在當今的一種社會情況下,全民共議容易變成全民共討造成很多負面傳播。警察工作就是在和各種偷竊、搶劫、強奸、殺人、販毒等等打交道,群眾對此類有著很大的熱情,樂于關注,很多被關注的案件不在第一時間公布相關消息,就會引起群眾的各種質疑、各種申討,給公安機關極大的壓力。
2 柔性執法概述
隨著社會文化發展的不斷進步,行政法被賦予了更多的人文精神,服務、合作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柔性執法就是基于合意和善治的理念下,于行政行為性、非強制性和雙向互動性的基礎上,在執法過程中運用行政指導和行政契約的方式,關心相對人,尊重相對人,體現法律的人文關懷的非強制性執法方式。概括而言,目前在公安執法領域中對于柔性執法的探索過程中,主要有兩種傾向,一是避免野蠻執法的現象發生,規范具體行政行為,杜絕簡單粗暴;一是通過進行行政契約的方式,將執法客體吸納進管理體系,并為執法客體提供各種服務等方法,以促進客體的自我管理意識從而減弱對立的產生。
3 基于柔性執法視角下的基層公安公信力的提升
3.1 柔性執法權力“度”的把握
民警察服務的是人民,其行為都是為了給人民群眾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讓群眾生活的更有安全感。在實踐工作中著力提倡柔性執法,強化警民魚水情深關系,是新形勢下公安工作的新要求。柔性執法必須是嚴格建立在法律框架內,即必須做到執法必嚴,以期維護公平與正義。在推進柔性執法過程中,還應當結合當地的特殊社會環境進行逐步推進。柔性執法不是執法者一味的忍讓,也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表現,應當是主客體相互作用以期達到社會秩序的和諧發展。在執法過程中,如何使用游刃有余,在行政指導和行政契約中,不是降低公安基層公信力而是加強仍是公安機關面臨的最大挑戰。
3.2 部分媒體對警察“不良形象”的惡意放大
現在有的媒體對于警察的英勇事跡一筆帶過,并且排版在不會被注意的角落;而警察的一些不良行為都濃墨重彩排在頭版,并且遭受各種片面與不實的刻畫。被媒體的如此關注確實增加了警察的自覺性,對維護自身形象有了更高的警覺性,但媒體為追求經濟效益與輿論效應對警察形象的惡意塑造并刻意挖掘警察丑聞,且做不負責任的報道,這些負面的報道讓群眾對警察的形象有了先入為主的不良觀點,并且人們的通病就是容易記住別人不好的,這些都為警察開展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對構建和諧警民關系,加強公安公信力方面造成重重困難。
4 柔性執法下加強基層公安公信力的策略
基層公安公信力是人民警察構建和諧社會、維護社會穩定的專門力量,同時又是和諧社會的主體之一。基層公安公信力是國家權力和社會大眾的重要體現,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構建和諧的基層公安公信力是當前的且是長期的工作要求。“打鐵還須自身硬”。在柔性執法下,維護法律的公平與正義是基礎,由此,應當不斷健全對警察的培訓教育制度,強化警察的業務能力。另外,還應注重對民警的服務意識的培養,具有行政指導和行政契約的意識,引入專家對于基層民警工作給予專門指導,如上海市公安局請專家做顧問。防止粗暴執法,提高服務水平,讓群眾急急忙忙辦事來開開心心完事回。對于加強基層公安公信力,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基層公安要注重執法之外的正面印象積累。如主動邀請轄區群眾參與到轄區的警務管理中,讓群眾知道轄區的情況大家互相照應并及時反映轄區情況,真正實現警民共治促和諧,積累更多公安正面印象,增加基層公安公信力。
5 結語
作為與公眾基本權利最相關的基層公安來說,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加強基層公安公信力建設的一個重要保障。柔性執法在基層公安領域還屬于新生事務,在實踐中應當注重人性化執法,同時更應注重策略的調整。將柔性執法內涵深入到執法工作的方方面面,豐富嚴格執法的內容,必將會對加強基層公安公信力起積極的作用,也將會在公安工作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資料:
1 呂國輝;;試論建國以來黨的國家安全思想[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5年01期
2 劉騫;;試析基層管理對國家安全的結構性影響[J];云南社會學院學報;2016年03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