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潔華
摘要:在經濟、政治不斷動蕩的時代里,人們提出了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烏托邦只能是一種空想。當前世界政治極其不穩定,各國的政治模式都處于不斷地變化之中,保證政治穩定才能夠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這就是亨廷頓的政治穩定思想。本文以亨廷頓的政治穩定思想為核心,將其與烏托邦思想進行對比分析,強調應拋棄烏托邦的思想,并進一步探究出亨廷頓政治穩定思想的缺陷與不足,以及其對于我國現代化建設帶來的啟示。
關鍵詞:亨廷頓;政治穩定;烏托邦
當前的社會政治環境中,各國都在努力向著現代化的社會發展,而發展的方式就是進行社會變革,企圖以不斷的改變與完善來創造和諧穩定的政治局面。但事實上,國家在變革的同時也破壞了其政治穩定的局面。美國政治學家亨廷頓在他的《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中就提出,國家應保持政治的穩定性,而實現政治的穩定性就需要實現政治的制度化,利用強大的政黨來對政治穩定的局面進行建設與控制。亨廷頓的政治思想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但仍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與烏托邦思想
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一書出版于1968年,但在當時美國動蕩不安的政治環境當中,這部帶有較強政治評論色彩和制度引導趨勢的作品并沒有獲得美國政黨的青睞,反而對于當時剛剛開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其具有強大的建設指導作用。在他看來,好的政治環境就是政治秩序的穩定局面,衡量政治水平就是要從政治的制度化水平和政治參與度這兩個方面進行評價[1]。我們需要注意的是,亨廷頓所說的政治穩定的局面并不是平淡無波式的烏托邦社會狀態,在烏托邦式的政治思想中蘊含的是西方早期的“空想社會主義”,而隨著西方社會的不斷變革和發展,這種空想早已經被現實徹底推翻,而亨廷頓恰好也是推翻烏托邦的力量之一。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以現代化運動中的政治變遷為主要論題,提出了關于政治建設的新觀點,并且進一步推翻了傳統政治理論當中的烏托邦式思想[2]。
從某個層面上來講,亨廷頓認為傳統的政治理論對于社會環境的發展規劃太過于完善,而忽視了社會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黑天鵝事件”。社會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社會的現代化水平迅速提升,但政府錯誤地將政治的現代化與整個社會的現代化之間畫上了等號,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烏托邦式的政治理念。誰也無法預料世界的政治環境何時會出現“黑天鵝事件”,就像2016年就出現了三大黑天鵝事件,英國突然宣布脫歐、商人特朗普成為了美國總統、意大利修憲公投失敗,這些事件都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了一次次沖擊。這就告訴我們社會發展永遠存在著不確定性,理想和現實永遠存在著差距,夢想中的烏托邦也永遠不會出現。
二、亨廷頓政治穩定思想的缺陷及啟示
雖然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對于社會政治穩定思想的論述十分有力,思維模式也十分清晰,但其部分觀點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而從其對于發展中國家的指導意義來說,我們也必須承認,亨廷頓的政治觀點對于我國進行現代化建設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一)過度強調政黨作用
亨廷頓的政治穩定的思想中,強調政治穩定最重要的就是保證制度化的政治局面,這就需要有強大的政黨來發揮領導作用,而事實上,這種觀點似乎忽略了經濟因素的重要影響力量。例如,英國突然宣布脫歐,這樣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英鎊價值的大幅度下跌,出現了自198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3]。其實英國國內對于脫歐的意見并不統一,不同意脫歐的民眾占據大多數,但英國首相卡梅倫依舊堅持脫歐,這就造成了英國經濟迅速陷入危機的局面,卡梅倫也以辭職來為此事作結。此外,還有美國大選事件,美國著名的商人特朗普擊敗了希拉里當選美國的第45總統。特朗普上臺伊始就宣布要進行貿易改革和移民政策改革,這對美國經濟產生了限制作用,也使世界經濟發展出現了不確定性的影響因素,黃金價格一度暴漲,而后又出現暴跌。由此可見,過分強調政黨的作用并不能保證國家的穩定發展,適當地將民眾的意見納入政治管理的環節當中來才是保持政治穩定的重要手段。
(二)受“西方中心主義”束縛
雖然亨廷頓的理論在表層意義上并沒有直接推崇西方的政治思想和理念,但是實質上他認為美國的政治制度才是最合理,也是最適用的政治制度[4]。這實際上就是其理論受“西方中心主義”束縛的原因,把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發展模式作為主要參考,過于肯定發達國家的政治制度,但這對于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發展來說并無太大的借鑒意義。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環境與發達國家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盲目借鑒美國的政治制度顯然并不符發展中國家的實際國情。
(三)政治穩定思想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雖然亨廷頓的政治穩定思想存在著一定的局限,但其對于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來說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一方面,亨廷頓提出政治極度不穩定的根本原因就是政治缺少制度化的約束,從這一點上看,我國的制度化建設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制度體系并不完善,雖然表面上看我國政治趨于穩定的狀態,但實際上在許多方面我國還缺少實際的制度支持。另一方面,亨廷頓認為政治參與度也是穩定政治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說明現代化建設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注。
烏托邦確實很美好,人們明知不現實,卻依然不只一次地在頭腦中幻想、描繪那一方烏托邦,這表達的是人們對于美好政治社會的強烈愿望,但在現實社會中,我們更應該做的就是思考怎樣能夠將我們當前的政治建設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之上。從這個方面說,亨廷頓的政治穩定理論中所提出的政治參與程度和制度化改革就為我國提供了新的政治建設思路。我國應將民主政治的發展放在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地位,提高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度,同時注重完善現有制度的不足與缺陷。
參考文獻:
[1]鄧淵哲.亨廷頓的“政治秩序論”——評《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J].法制與社會,2016,01(20):134-135.
[2]朱平.試論政治現代化中的政治權威制度演變——讀亨廷頓的《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3(05):10-13.
[3]袁蘭.亨廷頓政治制度化思想析論——讀《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有感[J].南方論刊,2012,01(02):61-63.
[4]鄧耀洲,陳舒媛.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作用——讀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有感[J].學理論,2011,11(36):2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