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春
摘要:語文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如何體現創新教育,從各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今語文課程改革的關鍵。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要實施靈活創新的教學,把創新教育理念滲透到語文的教學之中,從而給小學語文的教學帶來新的活力和生機。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 課程創新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標》中強調:“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柯闊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我們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課程改革要求下及當今社會對人才要求的形式下,進程創新教育是勢在必行的,小學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更具有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創新能力的培養主要從學生的理解能力、聽說讀寫能力以及語文的積累著手。
一、當下小學語文教育缺乏創新的原因
課程創新,具體是指教師改變過去單一念課本,講大綱,出習題的授課方式,轉而通過其他手段并采取不同方法運用于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進而對學生施以正面教育和積極影響,讓學生能夠化被動為主動,獲取新知識、熟悉新事物、掌握新方法,并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素養的重要學科,人教版教材中更是蘊含著豐富的創新教育資源,若能有效運用,對于發展小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將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當前我們的小學語文教育中課程創新還受制于一些客觀因素,沒能完全發揮作用。具體原因:一是部分學校的教學水平和師資力量薄弱,直接影響著課程創新的真正落實;二是課堂氣氛不夠活躍,由于教師性格的原因,導致在教育教學中缺乏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創新教育成為一紙空文;三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缺乏,導致課堂教學沉悶,讓創新無從談起;四是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保守,沒能樹立以學生為出發點的教學觀。在具體教學中一味強調通識性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個性化的發揮,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小學語文教育中的課程創新
(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開放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新課程要求由傳統的以“教師、課本、課堂”為中心,轉向以正確處理師生關系,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等新“三中心”。教學的方向,也由科學教育的科學、規范、有序向人文教育的生動、活潑、有趣發展。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遵循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立足于全體學生的創新素質的培養,尊重并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的意見和想法,寬容學生的錯誤和失敗,在教學方式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及活動課內容的確定上平等地與學生商量,求得心靈上的溝通,彼此理解、信賴、合作,真誠地尊重學生的意見并盡可能地予以采納,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教師應表現出高度的修養、寬容和愛心,真正營造出一種師生互尊、同學互愛的寬松、和諧、自由的創造性氛圍,在活學活用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活力。
(二)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
小學生們生性好動,好奇心盛,因此十分容易被各種新奇有趣的東西所吸引,這對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聽講造成了一定困擾。當今物質非常的豐富,學生的課桌上有許多新奇的小玩意兒,而小學生的自制力大多都不強,如果將之一直擺放在課桌上勢必會影響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督促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將課桌上不必要的文具收好放進抽屜內,以確保學生在聽課的時候能夠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的聽教師講課。
(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與思考時間
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所設計的題目要分難宜等級,使處于各個成績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從中體會到成就感,漸漸地培養起愛思考的習慣,樂于分析問題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小學生雖然活潑好動,但也不乏有許多學生在面對全班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會緊張,因此教師要注意幫助學生消除負面情緒,給予其充分的鼓舞。當學生回答問題支支吾吾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其進行思考,在一步步思考的過程中消除緊張情緒,或者給予學生足夠時間來思考,如若有學生在此過程中嘲笑回答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堅決抑制。問題解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表揚與鼓勵。這一樣來就會使學生在回答過程中堅強心理負擔,思維也能夠集中在所思考的問題上。
(四)加強教學與實踐的聯合
教材中有著豐富的知識,然而這些知識若不能應用于實踐當中就好比一潭死水,學生沒有實際的體驗,不僅無法使學生的思維得以拓展,還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禁錮,再豐富的書本資料也無任何實際意義。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都會受到課堂教學局限性的制約,就好比籠中之鳥,有翅膀有飛的欲望也有飛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牢籠的禁錮不能展翅,長此以往必會影響其飛行能力。在新課程的改革下,作為課堂主導地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出教材,積極貼近大自然與社會,在實際生活中體驗課本中所講的話語,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到課文的思想。
結束語
創新教育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面對新世紀,語文創新教育任重而道遠,我們將以更大的熱情,更富有創造性地開展語文創新教育活動,為新世紀培養更加優秀的創造型人才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潘小菊.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創新教育[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四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1.
[2]喬月娥.淺談小學語文教育與小學教育專業語文課程設計[A]..新教育時代(2015年11月總第4輯)[C].:,2015:1.
[3]高大龍.淺談小學語文創新教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252.
[4]劉丹.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4卷[C].:,2010:2.
[5]向先慶.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N].學知報,2010-11-01(H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