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煌
摘 要:本文從近年全國卷新題型——批駁題的考察現狀出發,分析其命題意義,尋求其解題方法,并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目的是通過全面了解批駁題,提高學生該題型的解題能力,提升學科基本技能,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進而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批駁題 價值觀 能力 核心素養
縱觀近年全國卷高考政治試題,題型總體穩定,但穩中有變。近兩年出現了一種新題型——批駁題。批駁題屬于駁論中的一種,所謂駁論,是以批駁某個錯誤觀點為主,在批駁錯誤觀點的過程中樹立正確觀點。這種明辨是非題,通常出現在歷史試卷中,主要用于批判錯誤的歷史觀點。近年來引用到政治試卷中,選取史實材料和社會熱點話題,考查政治學科知識和學科技能,呈現出政治歷史化的特點,也符合學科間知識交叉、滲透的趨勢。
一、批駁題的考察現狀
批駁題只在近年全國文綜卷政治試題中出現兩次,其他地方卷均沒出現。這兩次分別為:“2015年全國文綜Ⅱ卷39(3)近年來,日本政界有人企圖否認日本侵華的歷史,請你加以批駁。(6分)”和“2016年全國文綜Ⅰ卷39(1)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對否認英雄的錯誤言論加以批駁。(12分)”分值有增加之勢,應當引起大家的關注。
二、批駁題的命題意義
批駁題在命題上體現素養立意與能力立意并重的特點。
批駁題的對象一般是社會熱點話題中的一些錯誤言論,通過批判,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和社會生活,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政治核心素養中的政治認同素養,體現政治學科特點。如2015年全國文綜Ⅱ卷39(3)在批駁日軍否認侵華歷史中,引導學生正確看待歷史,激發愛國情懷。2016年全國文綜Ⅰ卷39(1)在批駁錯誤英雄觀中,反思當前社會中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們調侃歷史、丑化英雄的思潮,進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英雄觀,認同英雄,認同黨的領導,認同社會主義道路。
批駁題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能力。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辨別、分析、批判錯誤觀點,以批駁的形式考查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思辨推理能力、闡述論證能力,用科學嚴謹的語言來論述正確觀點。
三、批駁題的解題方法
批駁題作為新出現的題型,數量不多,頻率不高,沒有引起師生足夠的重視,平時練習也接觸不多,因此學生往往不知如何有效解答。
如2016年全國文綜Ⅰ卷39(1),通過了解學生答題及高考評卷教師反饋情況,學生答題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很多學生大量堆砌價值觀的相關原理,大多從正面論述正確價值觀的作用,強調要弘揚正確價值觀。缺乏從反面批駁錯誤英雄觀的實質及危害,從而顯得批駁無力,沒有扣緊批駁題的題意。批駁題重在批駁,要分析論證,有理有據,才能讓人心服口服。
那要如何解答批駁題呢?主要從三步入手:首先、用事實或原理依據證明所批駁觀點是錯誤的;其次、分析說明錯誤觀點的實質與危害;最后、提出正確的做法。通過擺出事實,講透道理,揭露實質,認清危害,指出錯誤,糾正偏差,才能批駁有力。具體應用如下:
2015年全國文綜Ⅱ卷39(3):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無明顯體現某一模塊的知識,故可不必結合具體教材原理,主要依據史實批駁錯誤觀點。解題思路是:先通過列舉史實指出錯誤并表明正確觀點和立場:日軍犯過的罪行如南京大屠殺、731部隊公然利用生化武器毒害中國人民等罪證鐵證如山,不容抵賴。進而指出該言論的實質及危害:日本蓄意美化戰爭,粗暴踐踏公理良知,違背世界和平潮流。傷害中國人民感情,影響中日友好邦交。詳細答案見國家參考答案。建議:在最后要提出日本政界部分人士應正視歷史并深刻反省,只有尊重歷史才能走向未來,才能取信于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
2016年全國文綜Ⅰ卷39(1):本題要求用價值觀知識來批駁錯誤的英雄觀,因此在結合材料(史實)基礎上運用價值觀知識進行批駁。解題思路是:首先用事實或原理依據證明題目的觀點是錯誤的:根據多位證人及證言說明否認英雄是歪曲歷史的表現,是錯誤的;運用價值觀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的原理指出否認英雄的觀點是受錯誤價值觀的影響。其次指出錯誤觀點的實質和危害:錯誤的英雄觀,導致人們歪曲歷史、顛覆真相,造成人們思想上的混亂。最后提出正確的做法:要求我們要去偽存真,尊重歷史,實事求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正確的看待歷史和英雄,避免錯誤的英雄觀誤導廣大人民群眾。詳細答案見國家參考答案。
四、批駁題的教學啟示
為了更好的應對批駁題,在日常教學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引領價值導向
高考政治要實現立德樹人、踐行核心價值理念的目標。平時教學中除了要選取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材料,正面引導,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外,還要適度穿插反面典型(如高官腐敗、讀書無用論的觀點等案例),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在批駁中克服錯誤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
(二)關注時政熱點
高考政治常常利用重大時政要聞、社會熱點話題為背景創設情境,設置問題,目的是引導學生關注國家、關注社會及生活,提高學生公共參與的意識。尤其是批駁的言論(現象)往往是社會熱點話題,若不熟悉這些背景,很難全面分析實質與危害,批駁時內容空洞,蒼白無力。可以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進行時政熱點簡評,捕捉社會熱點,培養政治敏感度,挖掘時政、生活中體現的教材原理,活學活用,通過簡評的方式表述出來。
(三)重視能力培養
批駁題側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與綜合、思辨與論證等能力。通過時政簡評及其他教學活動,可提高學生獲取新聞中有效信息的能力、立場堅定的明辨是非能力、科學嚴謹的推理論述能力、規范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力上要提高,思維上也要轉變,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避免思維誤區:我們常說用辯證的眼光看待人和事,但在錯誤的觀點面前,教育學生要明辨是非,堅定立場,敢于批判,堅決抵制錯誤言論。
五、結束語
全國卷如期而至,通過研究批駁題,進而由點及面,把握全國卷的題型特點,對于教師調整教學策略,主動應對全國卷無疑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在引導學生提高學科能力之外,也能增強學生明辨是非能力,進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公共參與、理性精神、法治意識,真正體現新課改理念。
【參考文獻】
[1]季成偉.學科核心素養評價的思考與實踐.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6(6):61-62
[2]王玉兵,邵林.對歷史駁論題錯誤答法的糾正.教學與管理. 2013(10):68-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