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平
摘要: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中的“小學化”現象日益凸顯。這一現象主要由于家長不科學的幼教觀念、學前教育資源不足、師資準入機制不健全和缺乏有效監管機制等因素造成。“小學化”的學前教育影響幼兒身心發展,造成幼兒亞健康心理問題,壓抑幼兒個性。解決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需要我們尊重幼兒成長規律,消除應試教育對學前教育的影響,擴大學前教育規模,建設優質示范幼兒園,發揮五年一貫制師范教育培養學前教育師資的作用,加強教育行政部門對學前教育的監管和指導。
關鍵詞:學前教育;小學化;原因;對策
學前教育“小學化”不是我國學前教育發展中的新問題,但近年來,此種現象日益凸顯,令人擔憂。所謂學前教育“小學化”,其主要表現是幼兒園在辦園過程中不遵循幼兒成長和學前教育規律,教育內容、形式和方法不符合幼兒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以課堂灌輸為基本形式,搬用小學教學內容和教材,按照小學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對幼兒實施教育和管理。學前教育“小學化”要求幼兒像小學生一樣會寫字、會拼音、會算術,甚至明確把小學培養目標照搬為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違背幼兒教育規律的學前教育“小學化”,對幼兒身心健康帶來的危害不容忽視。
一、學前教育“小學化”的成因分析
第一,應試教育滲入家長心靈深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害人不淺。2011年,我國首部《社會心態藍皮書》指出,當代中國人生活形態變化的背后有著強大的生活動力,而在九個主要的生活動力中,子女發展期望排在首位。希望子女早成才快成才的子女發展期望也是造成學前教育小學化的一個助推力。其實家長都知道素質教育的重要,懂得好奇、興趣是孩子成長的發展動力,但應試教育的現實又使他們不得不面對,加上堂而皇之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更激發了家長心靈深處“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愿望。所以許多家長并不反感小學化的學前教育,反而以孩子能認字、能背詩、能算術為榮,認為不給孩子壓力、不讓孩子吃苦,自己的孩子上小學就會有更大的壓力,就趕不上同齡的孩子。當然也有家長對孩子提早識字、寫字、認數、算數很抵觸,贊同“快樂教育”的學前教育理念,但他們已深諳“適者生存”之道,為提升孩子的競爭力也只有“同流”了。國務院早就有文件要求開展對0-6歲學前兒童監護人普及幼教理論工作,但由于經費、場地、人員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該項工作沒有如期推行,使按照幼兒成長規律對幼兒進行教育的社會、家庭的教育功能缺失,這是造成0-6歲學前兒童家長缺少正確、科學的學前兒童教育觀和教育方法的重要原因。
第二,學前教育資源不足,供不應求的幼兒園“賣方市場”使幼兒園缺少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動力。目前,幼兒園的布局結構并不很樂觀,特別是條件達標收費合理的公益性幼兒園數量不足。這些幼兒園不按幼兒成長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辦學,也可以說是沒有能力按幼兒成長規律和學前教育規律辦學,只能教幼兒認認字、算算數來湊合著辦園,可以說大多數的幼兒只能上這部分的幼兒園,家長根本不能選擇。公辦幼兒園也由于他們屬于“賣方市場”,而缺少提高學前教育質量的動力。也有不少的公辦幼兒園同家長一樣有“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努力讓他們園出來的孩子上小學時能在同班小朋友中出類拔萃,其實也是擴大影響、爭奪生源的目的使然。一些幼兒園把有多少幼兒進入了名牌小學在宣傳廣告中大肆渲染,這既是明顯的爭奪生源的行為,又助長了學前教育“小學化”的風氣。
第三,學前教育師資準入機制不健全,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不少教師觀念落后,缺少研究學前教育的精神。
學前教育需要一支熱愛幼兒及幼兒教育事業、學前教育業務水平優良、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但是目前的學前教育師資要求標準及準入機制尚跟不上學前教育科學發展的需要,幼兒教師的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所以學前教育的教師隊伍特別是民辦學前教育和農村學前教育的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更有不少不具備幼兒教師資格的人員進入了學前教育教師隊伍。
二、學前教育“小學化”的解決對策
1.尊重幼兒個性發展,消除應試教育對學前教育的影響。
學前教育“小學化”是應試教育對最基礎教育的侵蝕,這是學前教育觀念落后、學前教育知識普及落后的表現。《弟子規》云:“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古人教育孩子尚知“有余力,則學文”,而我們卻把浮躁功利的思想和行為強壓給孩子,真的應該深刻反省。學前教育要按照幼兒生長和成長規律來辦,在幼兒園辦學過程中尊重幼兒發展個性和發展天性,堅持游戲教學,培養幼兒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讓他們“有余力,則學文”。假如真要讓幼兒快速對接小學,可以嘗試在幼兒進入大班后組織他們參觀小學教學或活動,讓他們對小學的學習產生好奇和向往。同時要加強對幼兒家長的教育,不要讓家長在孩子出現問題后再來反省自己對孩子的培養過錯。
2.擴大學前教育規模,建設優質示范幼兒園。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中最薄弱的環節,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城鄉發展不平衡,幼兒入園率大打折扣。這樣的情形顯然不能滿足社會和家長的愿望,不能滿足學前教育科學發展的需要。所以,要按照《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鼓勵扶持民辦幼兒園,努力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保障適齡兒童接受基本的、有質量的學前教育,為幼兒和家長提供方便就近、靈活多樣、多種層次的學前教育服務。要花精力建設一批優質示范幼兒園,讓優質示范幼兒園,引導和影響其他各類幼兒園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辦園,促進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3.加強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養合格幼兒師資隊伍。
要改變學前教育“小學化”的狀況,培養一支懂得學前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具有愛心、耐心,具備以游戲為基本教學手段、能創設良好游戲教學環境等能力的教師隊伍是關鍵。當前,幼教師資隊伍既數量不足,又質量不夠,不少民辦幼兒園的教師缺少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缺少學前教育職業能力培訓,影響了學前教育的質量。加強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支合格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初中起點的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師資培養模式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既要有系統的學科知識、理論知識,還要有唱、跳、畫、手工等方面的才藝,更要有以愛心、耐心、細心為核心的職業道德素養。而初中畢業生人生價值觀在形成之中,身體發育可塑性強,技能技巧容易提高,從初中畢業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學前教育理論和技能培養,對于緩解幼教師資緊缺狀況,提高幼教師資隊伍素質是很好的途徑。五年一貫制培養的學前教育師資,會以他們比中專幼師畢業生更系統的理論知識、比高師幼師畢業生更好的技能技巧、比本科幼師畢業生更穩定的從業思想,受到幼兒園、家長、社會的歡迎。
治理學前教育“小學化”涉及面廣、系統性強、任務很重。但是為了達到學前教育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要堅持科學的教育方法,要保證幼兒快樂健康成長等要求,我們要知難而進,持之以恒,從環境、政策、機制、師資、經費、家庭等方面加強保障,才能推動學前教育健康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