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貫魯
一、國外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辦學模式現狀
以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不斷增強區域技術創新能力,是當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作為優化科技資源配置、提高創新要素效率的主要戰略路徑,而且產學研結合水平不斷向縱深發展,合作層次不斷提高,合作模式不斷創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美國政府通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為產學研結合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它制定有《拜杜法》、《史蒂文森—威德勒技術創新法》和《國家合作研究法》等,明確了產學研結合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地位,確保了產學研結合主要政策的落實。同時,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政府和有關部門就陸續制定了多個促進產學研結合的計劃,如支持企業與科研機構聯合體開發的先進技術計劃、合作研究機構的計劃以及支持中小企業與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的計劃,這些計劃的實施則大大縮短了科技成果轉化為新產品的周期。美國政府持續多年的經濟增長、科技實力不斷強大莫不與此相關。近幾年,美國的研發經費約占GNP的2.6%,而2000年已超過2500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2、英國歷任首相都很重視產學研結合,撒切爾夫人執政時就要求英國的科技界要走出研究室,并同工業界密切結合,科學家要具有工業概念,實業家要具有科學頭腦;梅杰首相和布萊爾首相都要求高??蒲性核c企業進行深入合作,以重新確立“英國科技產業的國際地位”,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推進產學研結合創新、致力于研究成果的產業化。正在實施的“聯系計劃”,由政府12個部及各個研究理事會參與和支持,“聯系計劃”的項目要由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申請,合作承擔,政府至多提供50%的研究和開發費用,其余由企業承擔。
3、日本政府是產學官結合的創始者,早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運用多項政策,鼓勵和引導大學、研究機構和產業界進行合作,推進產學官協作的發展,上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了科技立國的口號,進入上世紀90年代后,日本政府積極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進程,把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的科研力量,通過多種方式,如受托研究制度、共同研究制度、獎學捐贈金制度、共同研究中心等,有機融合起來,進行實用技術攻關。在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進程中,日本政府還十分注重提高技術開發的層次,使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的周期越來越短。
4、韓國政府主導“產業實體、大學、活動研究所、政府間的相互合作”的“產、學、研、官”一體化特色鮮明的模式。大力提倡職業技術院校與企業合作,將產學合作“寫入”法律。韓國政府非常重視企業在職業教育與培訓中的作用?!懂a業教育振興法》規定,產業界要積極協助學生現場實習,職業學校學生現場實習要義務化。韓國成立了由地方自治團體、學術界、產業界及民間代表組成的“產學合作教育協議會”,對學校和企業進行控制和監督。
政府明確規定,支持職業教育的企業可在經費上享受稅收優惠,鼓勵企業辦學,大力扶持產學合作教育。政府以承擔還息責任的方式允許學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來改善辦學條件。1994 年一次就貸 1.3 億美元,主要撥給專門大學等高等職業教育。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韓國共接受了 11 次、合計總額達 8 億美元的世界銀行貸款,其中相當大的比例用在了高等職業教育領域。
二、發達國家校企合作機制及啟示
1、發達國家校企合作機制共性分析
縱觀發達國家校企合作機制,其共性是這些國家校企合作都注重實踐、企業與學校溝通較順暢、人才培養途徑靈活多樣。對我國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借鑒意義可概括成:①以學校為主,企業適度參與,它是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②政府在產學研互動中發揮協調、統籌和推進作用,它是發達國家產學研合作的重要保證;③企業家參與人才培養,它是發達國家實施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④學校與校辦產業聯手,把校辦企業推向市場,可為學生提供最接近職業環境的實訓場所,它是發達國家實施校企合作的重要路徑;⑤各國職業教育政策和法規普遍對政府、社會團體、行業組織、企業、學校、公民個人等職業教育辦學主體的職責、權利都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可操作性和制約性強,它是發達國家實施校企合作的政策法律保障。
2、發達國家校企合作機制啟示
對國外較有特色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分析發現,以下做法對我國技工教育校企合作頗有啟示。一是教室就是實驗室,學習環境與工作環境盡可能融為一體;二是繼續施行學分制,為校企合作提供條件;三是發揮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橋梁和監督作用,并規范校企合作的過程管理;四是吸收企業家參與人才培養,轉變企業家參與職業教育浮于表面的形式主義,真正發揮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機制構建的對策
1.準確認識企業與高校在產學研活動中的定位
企業開展研究開發,更多地考慮如何解決工程層面或技術層面的問題,關注在5年內企業“生產什么”的問題,包括產品研發、技術改進等工程和技術問題;高校進行的研究活動,更多地在于解決科學層面的問題,為幫助解決企業中長期科學研究成果如何產業化的問題,以及企業“探索什么”的問題,包括機理研究、前沿性的研究領域;而產學研合作,是工程、技術和科學相結合的問題,為解決科學技術在企業工程上“明天應用什么”的問題,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科學轉化為生產力的直接體現者,也是企業自主研發和高校的基礎研究之間進行集成創新的體現者。因此,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在產學研結合活動中都明確了企業與高校的定位,強調企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各自的功能與資源優勢,使結合協同化和集成化,形成技術創新上的對接與結合。
2.正確和積極發揮政府的公共職能作用
世界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政府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都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區別只是在于政府的干預程度不同,日本、韓國和臺灣地區的政府干預程度較大,甚至可以認為是“官產學研”的合作創新,而美國和德國的政府干預程度則相對較低。各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在促進產學研合作的過程中,通過制定各項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優質服務,幫助區域內的企業、院校、研究機構及后援機構建立和密切正式的合作關系或非正式交流關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