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厚美
廣元:第一時間應對嘉陵江鉈污染事件
文|張厚美
2017年5月5日18時,廣元市監測發現嘉陵江入川斷面水質鉈濃度超標,導致市主城區及轄區利州區、朝天區、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水源地水質異常。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環保部和省環保廳、省住建廳的精心指導下,廣元市堅持“五個第一時間”,有力有序有效應對處置,24小時內實現恢復性供水,3天內排查并鎖定污染源,7天解除應急狀態,確保了群眾供水安全,維護了社會穩定大局。
第一時間開展復核,報告基本情況。一是及時復核。發現鉈濃度超標后,廣元市立即啟動異常監測數據調查復核程序,對監測點位、監測數據進行二次采樣、分析和數據復核,并在嘉陵江入川斷面開展水質監測。二是及時報告。確認嘉陵江入川斷面超標、市城區西灣水廠水源地水質超標后,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要求,在進一步核實相關情況的同時,市環保局第一時間向市委、市政府和省環保廳報告,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初步情況,并根據應急處置有關要求,跟蹤續報工作進展情況。三是及時向上下游通報情況。向漢中市、南充市政府書面、電話通報相關情況,第一時間建立上下游協同處置機制,協調上游共同開展污染源初步排查,通報下游做好應急處置準備工作。

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啟動應急預案。一是堅持靠前指揮。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第一時間帶領市政府有關領導和市級有關部門負責人趕赴西灣水廠了解情況,在初步判定為輸入性污染源后,按照《廣元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立即啟動Ⅱ級應急響應。召開緊急會議,作出加密監測頻次、迅速查找污染源、積極做好應急供水準備、加強信息報送、強化輿情應對的應急處置工作安排。二是成立指揮部。市政府主要領導任指揮長,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常務副指揮長,統籌負責應急處置工作,下設綜合協調、應急監測、污染控制、事件調查、應急保障、治安維護、宣傳報道等工作組有序、有力推進鉈超標應急處置工作。市級有關部門利州區、朝天區、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嘉陵江沿岸各鄉鎮按照指揮部要求成立相應機構,落實相關工作人員,專門負責應急處置工作。三是多方協調聯動。環保部知悉情況后,相關領導和專家緊急趕赴廣元、漢中指導應急處置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尹力省長批示“要確保群眾生活用水安全,抓緊各措施到位”。省環保廳、省住建廳全程指導,協調整合綿陽、巴中監測力量支援廣元應急處置。根據應急處置工作進展情況,與漢中市聯合不定時召開應急處置工作協調會,通報污染源變化狀況和應急處置工作情況。
第一時間分析研判,落實處置措施。一是強化水質監測。前移水源水質監測關口,6次調整監測方案,10余次調整應急監測斷面,緊密跟蹤污染團變化趨勢;嚴格應急供水水質檢測,對水源水、出廠水、濾前和濾后水實行每1小時監測1次,末梢水、應急水源每2小時監測1次,對消防車、環衛車、專用送水車應急供水水質全面檢測。污染源排查監測。延伸污染源排查監測范圍,聯動上游漢中市在川陜交界斷面上游寧強境內適時增設監測點位,實時共享監測信息。二是啟動應急供水。為確保群眾供水安全,西灣水廠停止生產并排放存量水,朝天區、利州區、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嘉陵江沿岸鄉鎮、村組全面停止在嘉陵江的取水飲水等生活用水行為,啟用應急水源或實行臨時送水。啟動市城區14口機井的應急水源,將元壩水廠管網接入城區主管網,保障市城區日均4萬噸應急供水,對市城區部分供水不足的區域送水近千噸,全面停止市城區經營性用水,督促23家純凈水生產企業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大生產量。三是及時恢復供水。全面排查上游污染源頭,及時切斷污染源。在嘉陵江上游支流潛溪河開閘放水36萬立方米,同時加大下游上石盤電站泄洪量,加快污染水體流動和稀釋。及時開展西灣水廠設施設備的全面檢修、清洗消毒等工作,在水源地水質達標第一時間,恢復沿江群眾及市城區正常供水。
第一時間公布信息,維護社會穩定。一是及時通報情況。第一時間組織召開市級部門一把手參加的應急處置工作情況通報會,利州區、朝天區、廣元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市級各部門分別召開干部職工會議,鄉鎮、居委會、村組積極召開群眾會議通報相關情況,安排市內衛生醫療專家進行科普宣傳,積極開展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堅持信息共享,及時向嘉陵江下游市縣通報我市的污染情況和防治措施。二是持續更新工作進展。積極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及時發布情況通報6期、應急處置新聞17條。人民網、中新網、環球網、中國網、中國青年網、澎湃新聞、國際在線、騰訊新聞等70余家媒體平臺都轉發了廣元發布的新聞通稿,網上各種平臺共發布、轉載該事件的新聞、消息共1500余條,對傳播信息、穩定人心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三是及時化解負面輿情。高度重視涉穩情報收集研判,時刻關注網上輿情,巡查各類網站46個,跟帖回應和正面引導800余條,未發生有害信息和謠言傳播。全力確保市場穩定,對超市、100余個售水點進行重點巡邏守護,沒有發生哄搶瓶裝水和桶裝水、哄抬物價等現象,廣大群眾情緒穩定,社會秩序一切正常。
第一時間開展調查,嚴肅責任追究。一是迅速開展聯合排查。公安、環保等部門組成4個工作組,共出動人員3000余人次,對廣元市嘉陵江沿線江河進行“拉網式”排查,排查支流12條、沿江企業183家、醫院等重點單位4家;延伸至排查漢中市境內嘉陵江河道65公里,支流6條,廠礦、企業20余家,危化品車輛120余輛,走訪群眾200余人。二是研判鎖定污染源。5月8日,經調查組晝夜排查,發現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燕子砭鎮漢中鋅業銅礦有限責任公司存在重大嫌疑。參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該公司廠外水溝和尾礦庫下游水溝4個樣品的鉈濃度超標1.4倍至23.3倍;廠區內廢水鉈濃度超標20.8倍,洗選廢渣液鉈濃度超標15199倍。因5月2日至3日寧強縣境內出現較強降水天氣,導致高濃度含鉈廢水集中溢流外排,在嘉陵江形成污染團,造成本次事件。三是嚴肅責任追究。協調省環境保護廳、環境保護部,按照“三不放過”(事件原因沒有查清不放過、事件責任者沒有嚴肅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沒有落實不放過)原則,加大對上游污染源調查處理和責任追究力度,涉案企業9名涉嫌違法人員已被公安部門控制,其中4人涉嫌環境污染犯罪被刑事拘留;7名涉嫌失職人員被停職審查。倒逼上游地區加強嘉陵江沿線工業企業監管力度,減輕下游環境保護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