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政治學所副研究員樊鵬:此前,黨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里的“需要”,主要是基本的維持生存的物質需要,是相對靜態的概念。如今,“美好生活需要”則是充滿動能和社會化的表達。不同職業群體、有不同社會訴求的團體等不同人群有各自對美好生活的想法。十九大報告新論述意義重大。可以說,“美好生活需要”是開放的,黨中央通過對“美好生活”的敘述傳遞出一個信息,即有信心按照人民的期待發展相關體系。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新的描述沒有“落后的社會生產”的字眼,說明我國的生產已有很大進步;新描述將人民對于生活的需求提升到“美好”,而不是保持基本的溫飽。新描述強調“不平衡”,這反映了社會內部的不平衡;“不充分”則是指社會發展相較于過去已有很大進步,但未達到理想境界。報告實際上反映了中等收入社會的新情況,是在社會發展有了“大提升”之后的新思考。新矛盾實際上提出了滿足人們幸福感的更大的挑戰,這需要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建設都達到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