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強
摘 要: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變革公安院校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打造智能化、數據化和個性化的新型課堂已成為必然趨勢,公安院校智慧課堂應運而生。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闡述了大數據背景下對智慧課堂的理解,分析了大數據技術對智慧課堂的支撐作用,提出了大數據背景下公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環境和教學模式的構建方式,期望為公安院校智慧課堂的實施提供幫助。
關鍵詞: 智慧課堂 大數據 教學模式
引言
智慧課堂的核心理念是借助新的技術手段改進和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高效和智能的課堂。當今互聯網、云計算、傳感技術、物聯網和海量信息處理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教育開始步入大數據時代[1]。大數據的出現必將對教育領域產生深刻的影響。通過對課堂產生的大數據進行收集、挖掘和分析,我們可以掌握學習細節,改進課堂教學行為,變革傳統教學理念,從而推進公安院校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1.大數據背景下對智慧課堂理解
對于智慧課堂的理解,目前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界定,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從教育自身來理解智慧課堂;另一派是從教育信息化的視角來理解。本文是基于后者分析,通過對已有文獻的總結和梳理,結合大數據時代的相關特點,我們可以對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課堂這樣理解,它是遵循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借助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等新的技術手段打造的高效和智能的課堂形態。它通過將“云、網、端”的智慧教學平臺引入課堂,對課堂產生的大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以實現數據化的教學決策、智能化的資源推送、即時化的評價反饋和立體化的交流互動,從而實現數據化和智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符合個性化成長規律的智慧發展。
2.大數據技術對智慧課堂的支撐作用
2.1有利于構建基于海量數據的課堂教學設計
建立基于數據的課堂是智慧課堂的核心理念[2]。在傳統課堂中,教師對學生行為的判定和教學設計的制定往往是依據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和主觀印象;在基于大數據的智慧課堂中,一切依靠數據說話,數據成為反映教學效果的唯一指標。通過對課堂教學中的海量數據進行收集、加工、挖掘和分析,教師可以輕松地了解每位學生對傳授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準確地掌握來自每位學生的學情數據,從而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實現基于數據的課堂教學設計。
2.2有利于全過程學習跟蹤和動態分析評價
教師在傳統課堂授課過程中要做到及時照顧每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精準掌握每名學生的學習行為是很難的。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改變這一現狀。利用大數據技術為每位學生建立記錄其學習成長歷程的個人數據檔案袋,收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所有數據,依據數據分析結果對每位學生進行全過程學習跟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前的預習評測數據,便于精確教學;通過課中的隨堂測驗數據,便于調整教學策略;通過課后的作業完成數據,實施針對性輔導。
2.3有利于實施個性化教育
大數據有利于個性化教育的實施。利用大數據技術,教師可以掌握課堂中每個學生的微觀表現,比如,課堂中提問的次數,解答作業花費的時間,與同學交流互動的次數,等等。這些數據有效記錄了學生的各種學習行為,教師通過查看教學平臺上數據的分析結果,就可以輕松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互動情況和知識水平。在基于數據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掌握學生最真實和最自然的個性化學習行為數據,從而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
3.大數據背景下公安院校智慧課堂構建
3.1大數據背景下公安院校智慧課堂的教學環境構建
3.1.1智慧教室是智慧課堂的實施載體。
智慧教室是相對于傳統教室而言的,所謂智慧教室,就是運用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傳感器和射頻識別等技術,實現學生考勤、課堂環境調節和教學設備管理等的智能化[3]。智慧教室是智慧課堂的實施載體,要構建智慧課堂,首先就要建設智慧教室。我們可以通過對傳統教室的硬、軟件環境進行改造,打造智慧教室。教師在智慧教室授課,沒有傳統的黑板和講臺,課桌以小組的方式擺放,方便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可以通過智能移動終端設備板書,并向教室內大屏幕投影,教師可以對投影內容進行任意的手寫、標注和推演等;學生可以隨時參與,并被記錄整個過程,同時很好地實現師生和生生的交流互動。
3.1.2教學資源云平臺是智慧課堂的實施重點。
教學資源云平臺是智慧課堂的實施重點,它能保障智慧課堂的整個實施過程更加科學化和智能化。通過教學資源云平臺,教師可以方便地上傳或者下載教學所需各種資源,有效提高教師備課和授課的效率。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學習情況,個性化地推送學習資源,并在平臺上與學生實時交流互動。學生通過該平臺可以隨時隨地下載和分享學習資源,向教師請教學習問題,與同學交流學習心得,達到碎片化的學習效果。教學資源云平臺對上面的課程資源質量要求較高,不但要教師提供授課計劃、授課內容、授課資源等,而且要提供在線練習、在線評測、課外知識延伸等輔助資源。
3.1.3學習動態數據分析平臺是智慧課堂的實施關鍵。
建立學習動態數據分析平臺的目的是通過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動態學習評價和云計算技術等對學生的個體學習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及時掌握學生的個體學情數據。通過學生的個體學情數據分析,一方面教師可以準確把握每個學生的個體學情差異,根據學生的個體學情水平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教師利用學生的動態學習評價數據,可以檢查和驗證自己制定的教學方式,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彌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有效。
3.1.4配備移動終端設備、實現移動教學是智慧課堂的實施手段。
要使智慧課堂得以有效、利用地開展,還要依賴先進、方便的實施工具,即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因此,需要為智慧課堂中的教師配備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通過平板電腦上安裝的特定APP程序,教師可以方便地訪問和使用教學資源云平臺和學習動態數據分析平臺。同時,利用平板電腦中的特定APP程序,教師還可以將在平板電腦上書寫的板書投影到教室的大屏幕上。學生也可以利用智能移動終端接入并參與其中,方便與教師及時互動、反饋意見,與學生討論協作,實現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和碎片化學習。endprint
3.2大數據背景下公安院校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構建
大數據背景下公安院校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可以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
3.2.1課前進行學情分析,制訂教學方案。
教師在課前階段需要利用教學平臺查看學生個體的測試和作業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個體的知識水平,根據學生個體的學情差異制訂教學方案,并以此為依據向學生個體推送個性化的課前預習資源,主要包括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和課程試題等資源。然后,學生登錄教學平臺,接收教師推送的個性化預習資源,進行課前預習,并完成課前的測試評價。同時學生要將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教學平臺反饋給教師。最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課前學情分析結果,制訂合理、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
3.2.2課中開展智慧教學,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在課中階段需要利用智慧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智慧教學,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導入新課內容,如通過預習反饋、測試練習和創設情境等方法。然后組織并指導學生根據教學任務開展形式多樣的合作探究學習,如小組合作探究、游戲教學等方式,并要求各小組提交學習成果。教師需要通過平臺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診斷性評價并即時反饋。最后,教師需要在診斷評價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提升,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3.2.3課后進行總結反思,強化教學效果。
智慧課堂能夠充分利用數據分析結果并感知學習情景,針對學習需求實時推送個性化的學習內容[4]。教師在課后階段不再采用對所有學生布置統一作業的方式,而是根據平臺中個體差異數據,為每個學生推送個性化的復習資料和學習資源。學生登錄平臺完成作業后及時反饋,通過與教師、同學的交流討論,進行總結反思。同時,學生把完成作業中遇到的問題提交到平臺,以便教師進一步完善和實施個性化教學,強化教學效果。
結語
近年來,我國公安院校職業教育在硬件、軟件和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進步,但是如何將新興信息技術與公安院校課堂教學相融合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大數據開啟了公安院校職業教育的時代轉型,推動公安教育理念的變革。積極構建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公安院校智慧課堂將突破原來常規的傳統課程教學模式,形成新的公安院校課程觀,豐富公安院校的課程理論和教學理論,促進公安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開展,將推動公安專業課程改革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1):146-169.
[2]劉邦奇.當智慧課堂遇到大數據[J].中國教育網絡,2015(7):65-67.
[3]劉士芳,謝俐.基于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高職院校智慧課堂構建研究[J].中國市場,2016(51):227-228.
[4]崔曉慧,朱軒.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特征及實踐[J].職教通訊,2017(21):69-72.
本文系2016年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大數據背景下公安院校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G16DB458)、“基于網絡行為的E-learning分析與評價方法研究”(項目編號:JG16DB471)和2017年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融合視角下基于SPOC的公安高校混合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JG17DB550)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