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桂萍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低年級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旨在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愿意識字,喜歡識字,逐步形成識字能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學生對識字產生了興趣就等于擁有了無窮的力量,他們會自覺地克服很多困難,想方設法抓住一切機會識字,并且學以致用,自得其樂。
一、在游戲中讓學生識字
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程標準》也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可以滿足他們好動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穩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
我在教學中,經常采用”猜認生字”、”組合生字”、”叫字排隊”、”送字回家”、”讀詞賞畫”、”讀文找字”、”孿生聚會”、”玩玩字卡”、”找找朋友”、”選難認字”、”眼明手快”、”郵差送信”等等游戲方法進行教學。希望通過各種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玩樂方式幫助新入學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識記漢字。
二、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于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孩子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 在語文各種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實施的主渠道。它是所有教學活動中最關鍵、最活躍的載體;同時它也是教育活動中最重要的實體,教育質量在這里體現,辦學效益在這里顯現,未來的人才在這里養育。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的教是學生知識轉化為技能的外因,外因只是學生主體變化的條件,而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是學習的內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外因則必須作用于內因而得以外顯。也就是說,教學只有深入孩子們的心靈,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才能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積淀,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目的和要求。正確的方法是學生本人把要學習的東西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發現”。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三、教給識字方法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出來,而結果則以靜態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孩子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躍”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學生區分“三點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孩子們“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足”字旁表示與“足”或“腳”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帶有“三點水”旁和“足”字旁的漢字了。
四、寫一寫,在筆尖下識字
1、注重書寫的指導。字是閱讀寫作的載體,《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寫是知識的內化,即在寫中識,又以寫固識。在指導書寫時,讓學生心中有格,提醒學生熟悉對照田字格中的字,培養書寫的獨立性,使學生形成較為規范的寫字技能,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結構特點,在書寫中提高寫字的質量,在書寫中快樂識字。
2、注重積累。引導積累,讓學生進行相互交流識字過程,在交流中獲得學習漢字的成就感。引導學生制作“識字本”,讓學生把日常生活中認識到的漢字進行剪剪、畫畫、貼貼,制作成圖文并茂的“識字本”,進行展示,激發孩子的識字興趣。還可以建立“識字儲蓄罐”,讓學生將自己收集認識的漢字,放入自己制作的“識字儲蓄罐”內,互相交流,使學生嘗到識字的樂趣,產生主動識字的動力和愿望。
五、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如果光憑一節語文課,學生很難學到更多的知識,我們必須以課文為起點,以課文為憑借,培養學生處方探究獲得知識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說,語文教學的終極關注理應是學生自身的發展和提高。正緣于此,我們好多的教師上完課總要給學生介紹一些跟課文內容相關的讀物,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提高。
識字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是因為課本包含的東西實在太有限了。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把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廣告牌、商品包裝袋、還有各種報刊雜志,這些都可以成為兒童識字的最好材料。讓他們收集起來,就成了他們自己喜愛的”課外識字材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收集、整理,還是一個創造的過程。但是孩子識的字多了,如不及時鞏固運用,會漸漸遺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導孩子制作了”識字袋”。將每天認識的字寫在一張紙卡上,如果會畫畫的還可以配上相應的圖畫,然后裝進袋里。每周將字卡拿出,認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復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