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劉蓉
摘 要:隨著現代醫學行業的不斷發展,現代醫療與計算機有機結合以成為促進現代醫療工作優化的重要方式。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促進了醫療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建設,并在該技術的應用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其在醫療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計算機技術已逐漸發展為醫療人才的必備技能。醫學院校作為醫療專業人才的直接輸出地,有意識地實現計算機課程體系的不斷優化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簡要地就實現計算機課程優化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就當前醫學院校計算機課程體系現狀展開分析,并以此作為基礎就實現計算機課程體系改革的相關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醫學院;計算機課程體系;發展現狀;改革策略
計算機的應用推廣對于社會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其在醫療行業的應用推廣對于實現醫療企業管理,先進醫療設備應用與創新都提供了重要的發展途徑,在極大程度上帶動了我國醫療行業的服務水平的提升。各大醫學院校也逐漸意識到計算機課程的重要性,并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實現了計算機課程體系的優化。但是由于計算機課程在醫學院校中的設置時間不長,其在實際課程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對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掌握造成了較大的限制。積極實現課程問題的解決是當前教學工作重點。
一、實現醫學院計算機課程優化的重要性
醫學專業具有較大的職業性,醫學院校在進行學生教育時應當注重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與崗位匹配程度的培養,積極從學生的職業技能、技術應用能力以及綜合實踐能力等多方面展開教學工作。而隨著計算機技術在醫療企業管理與醫療設備中的應用深入,實現計算機技術的掌握已經成為當前醫學專業人才的必備要求,是醫學人才進行工作管理與技術能力優化的重要基礎。所以,醫學院校在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時,不僅要求學生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求學生熟練計算機技術的多種功能操作。計算機本身具有較高的操作性,主要是針對社會信息進行處理,其在醫學方面的應用主要是實現信息處理、篩選以及傳達,對于各個醫學崗位都有著重要的工具作用。所以,醫學院校加強計算機課程體系的研究,并制定更加完善的改革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不僅能實現學生的個人技能提升,同時還能有效地促進現代醫療行業的信息化建設與發展。
二、當前計算機課程體系的發展現狀分析
(一)課程教學內容設置單一
當前,各大醫學院校在展開計算機課程教學時,大多都將計算機課程教學重點放在基礎知識教學方面,涉及的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缺乏計算機實用知識的講解與教學。同時,學校在進行課程體系設置時,沒有就相關學生在初高中階段所學習的計算機課程進行考慮,以至于學生在各個階段所學的計算機課程存在內容重疊情況。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學習積極性,難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教學內容脫離應用實際
醫學院校在開展計算機課程教學時,大多依舊采用陳舊的教學教材,缺乏教學創新。課程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大多與實際計算機應用需求存在脫離,沒有在現代教育觀念下實現計算機教學的現代化發展。并且,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計算機思維的培養,導致學生的信息素養較低。
(三)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較為死板
醫學院校在教育工作中往往更加重視專業教學,缺乏計算機課程與專業課程同步設置與開展的意識。所采用的教學模式較為死板,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導致學生難以進行自我觀點陳述,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而課程教師也遵循傳統教學觀念,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興趣不高,學習水平難以提高。
(四)計算機課程缺乏針對性教學
醫學院校內的專業雖然都屬于醫學大范圍,但專業方向存在差異,對于計算機課程的學習需求也存在著不同,只有實現計算機課程與學生本專業的積極結合,才能切實提高計算機課程的應用價值。但大多數醫學院校都缺乏專業課程與計算機課程結合的意識,在多個專業中運用統一的計算機課程體系,針對性較差,學習效果不佳。
(五)缺乏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建設
要滿足當前醫學崗位對學生提出的計算機能力要求,醫學院應當積極實現計算機教學的多元化發展,在保證計算機技術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應當實現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建設,這主要是為了提高計算機技術的實用價值。但當前的醫學院校大都缺乏學科交叉理念的應用深入,導致課程教學水平難以提升。
(六)計算機課程中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體系對于實現課程教學優化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當前醫學院校的計算機課程中所實行的教學評價體系較為簡單,通常是采用平時練習加考試的方式來對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進行考查。而在考試后,教師也沒有就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系統分析,缺乏專門的教學溝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往往難以全面地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掌握,無法實現教學體系的創新。
三、實現計算機課程體系改革的具體措施探究
(一)不斷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豐富
在計算機課程開展之前,相關教師應當通過計算機入學測試的方式來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進行掌握,根據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差異與發展需求來實現計算機課程體系設置。同時,在進行計算機課程內容設置時,教師在注重基礎知識設置的過程中,還應當根據專業應用需求進行操作性內容的添加,積極引進現代化的計算機知識。另外,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術學習,學校還可進行與計算機專業相關的選修課程設置,鼓勵學生在選修課中進行自我計算機能力的優化。
(二)積極轉變計算機教學觀念
計算機技術在研究過程中更新換代的速度較快,新舊技術更替水平較高。所以,教師在展開計算機課程教學時應當注重教學觀念的轉變,保證教學工作的與時俱進,并加強對計算機新技術與新思想的引進。同時,教師也應當在教學工作中加強對學生的計算機思維培養,讓學生在計算機技術應用過程中就計算機創新發展進行思考,促進自身學習水平提升的同時推動計算機技術的創新。教師在進行課程體系構建時,還應當積極實現動態構建理念的深入,及時就課程內容中的落后內容進行調整或取消。
(三)積極實現趣味性教學
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引導下,醫學院校的計算機課程,不僅要實現教學內容的豐富,同時還應當注重教學模式的優化,積極實現趣味性教學。面對創新發展水平較高的醫療專業,缺乏對計算機課程教學方式的思考就難以實現計算機課程與學生本專業的相互融合。而在課程教育方式創新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積極對新型教學模式進行學習,同時還應當思考教學手段,積極實現調動學生機的學習興趣。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課堂表現提供廣闊的平臺與條件。趣味性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是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積極引進游戲教學與競賽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融入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根據學生專業制定針對性教學方案
醫學院校的專業種類較多,對于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醫學院校應當避免統一的大規模計算機課程教學開展,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進行針對性教學方案的制定。這主要是根據該專業的特性以及實際崗位中的計算機應用水平要求展開分析,劃定專門的計算機課程教育水平等級。這要求教師在進行課程設置時,不僅要注重計算機技術基礎知識,同時還應當就專業特點進行專門化的課程制定。
(五)注重學科交叉相融建設
學科交叉相融的教學方式主要是為實現學生的知識面拓寬,提高學生對多個學科的深入理解。在醫學行業當中,計算機和學生的多個專業之間都存在著緊密關系,是重要的工具性學科,在為其他學科提供發展支持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不斷發展。所以,教師在進行計算機課程體系設置時,應當積極實現該學科教學與其他專業的相互融合,實現交叉式教學。此外,教師也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為學生創造計算機應用實踐的條件,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更好地進行學科知識融合。
(六)積極創新計算機課程教學評價模式
計算機教學與學習評價主要是為教師提供教學體系改革依據,全面實現對學生的課程學習能力培養。當前醫學院校的計算機課程教學工作中,往往缺乏對評價工作的重視,采用傳統評價模式進行。相關教師應當積極創新計算機課程教學評價模式。首先,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考試評價方式,積極從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掌握能力、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學習態度等多個角度展開評價分析。同時加強對評價結果的深入分析,明確教學與學習中存在的不足。
四、結束語
醫療行業作為技術水平要求較高的行業,對于相關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而計算機技術是該行業人才的必備要求。為滿足學生對該行業的適應能力,醫學院校應當加強計算機課程的開發與完善。首先,醫學院校應當明確計算機課程教育的重要性,并積極就該課程在當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站在切實提高學生的技術能力的角度,實現課程體系改革與調整,盡可能地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在發展學生專業技能教育的同時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塑造,推動醫療行業的信息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濤.醫學院校計算機課程體系發展現狀及改革策略[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14:253-255.
[2]王芹.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體系發展現狀及改革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4,36:138-139.
[3]陳巍.高職院校計算機課程體系發展現狀及改革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7:85.
[4]湯軍.地方醫學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基礎課程改革研究[D].西南大學,2014.
注:課題名稱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編號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