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蘭+李濤+李震+趙琴琴
摘 要:在網絡高速發展以及全民皆普及的大環境下,由于新的傳播媒介不斷產生,傳統的中國繪畫藝術展示形式與傳播方式已趨于滯后并且亟待發展。在新媒體藝術充斥生活的環境氛圍中,研究探討新媒體藝術與傳統媒體所營造的語言有何區別,新媒體藝術與中國繪畫作品宣傳展示的契合點又是什么,其結合將會是怎樣一種趨勢與前景,已成為新媒體語境下中國繪畫作品展示與宣傳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中國繪畫;新媒體藝術;展示
中國繪畫藝術是一個博大精深的藝術體系,其憑借獨特的藝術方式與魅力立足于東方以及世界藝術之林。中國繪畫因繪畫媒介與材料的與眾不同,造成了它的展示方式也有區別于其他的畫種。其通常繪制于絹、布、紙等材料上,因而便于展示與欣賞,交流與收藏等。
中國繪畫的傳統展示方式有兩大類:一是生活中以裝飾為目的,常將畫面繪制于屏風、扇面、床榻等實用性娛樂性較強的載體上;再者是品評欣賞文人之間相互交流,并用來收藏,因而其形式方便攜帶,如卷軸等,能夠懸掛或者手展。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內涵主要體現在這類的繪畫形式中,也因此,基于近代的藝術展示媒介與方式,多是美術館中或者建筑內部環境展示。而今,新媒體傳播方式已日趨登上時代舞臺,如若中國繪畫藝術仍在展示方面不能與時同進,僅停留于二維平面這種傳統的展示方式,而忽略整個大環境的需求,那么中國繪畫藝術也會漸漸滯頓,無法滿足現代人對其藝術展示的理解與其和新媒體藝術魅力相結合的渴求。
一、新媒體藝術的魅力
科技發展,以光學與電子媒介為基本語言的新媒體藝術已走在時代前沿,其主要建立在數字技術的核心基礎上,亦稱數碼藝術。它不同于傳統的現成品藝術,以及裝置藝術、大地藝術和身體藝術等現代藝術,其表現手段主要是電腦圖像,即利用錄像、計算機、網絡、數字技術等最新科技成果作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品。
由于新媒體藝術已在不經意間深入到當代藝術的各個領域之中,所以對傳統主流藝術來說是一種顛覆和反叛。數字時代的到來不僅使人們的生活有著大的改變,同時曾是主流的傳統的藝術形式已慢慢的“消解”,傳統的藝術空間在未來的藝術展示方式上也會漸漸的退出主流舞臺。由于新媒體藝術為藝術創作提供了更新穎的美學向度,使創作者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多維度空間來表現其觀念,同時調動了參與者的多感官。因此,它的發展與觀眾的互動性達到了任何藝術形式都無法達到的程度,在此種角度來說,是個全新的革新。因此,新媒體藝術亦是傳統媒介藝術的多樣化補充,有著其鮮明的特點。
早在19世紀攝影藝術被當作新媒體初次出現的時候,很多哲學家就曾預言宣告繪畫藝術的死亡。然而攝影技術已有一二百年的歷史了,并且現代的攝影作為新媒體的一個技術要素的同時又有著藝術本身純粹的獨特特征,不但沒有令繪畫藝術消失,反而使中國繪畫藝術在新媒體空前受歡迎的當下,由于借助于攝影這個新媒體的平臺而更為廣泛傳播。
攝影技術的出現不可否認的對繪畫藝術帶來了一定的沖擊,但同時它也豐富了中國繪畫這一傳統的視覺藝術,助于繪畫藝術的發展。如今的多媒體藝術更是有著其獨特的特征和優勢。傳統的印刷媒體是通過文字和圖片來發聲及傳遞信息,電視則是通過畫面和聲音的有機結合而成為它們繁盛時期頗受歡迎的傳統媒體。而現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則提供了綜合性處理文字、圖形、聲音和圖像的新的多媒體技術,它能夠同時采集、處理、儲存和傳遞多個不同類型的信息,把自然形式存在的內容利用計算機對數字化的信息進行處理,使大眾更能夠接受,也因此提高了其利用率。從而顯現了以網絡媒體為代表的新媒體所具有的其他媒體不具備的獨特屬性,這也是對中國書畫藝術的一次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發展。
2016年4月,中國著名水墨畫家、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先生的代表作品《融》在中國文展會期間亮相,其作品即是采用了新媒體藝術展示方式,體現傳統文化與新興文化、兩岸文化相融合的深遠意境。從而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新興文化相互交融,交相輝映,和諧相處的藝術趨勢。
二、新媒體藝術與中國繪畫作品結合的完美趨勢
中國繪畫作品的傳統“讀圖”方式與新媒體藝術的語境特征有著共同點,即視覺藝術。它們在這一共同點上相契合將會是諸多受眾的視覺文化盛宴,同時,在文化的碰觸過程中兩者又相互作用更促使它們互相發展,并且將會是未來藝術領域的強勁趨勢。
新媒體藝術最顯著也是最優勢的特征即與受眾的互動交流,它打破了傳統媒體傳播中的長期單向宣傳模式,使受眾除了可以在極大范圍內選擇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外,還可以參與信息的傳播與交流,這對中國繪畫藝術的宣傳與展示來講,絕對是很大的優勢。繪畫藝術作品和繪畫藝術活動自身既有著其獨特的魅力與吸引力,如果能夠與廣大藝術愛好者在新媒體語境下互動交流,那么絕對是強強聯合,令人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藝術感受。
新媒體藝術在設計等藝術領域的展示方式中,已呈現出新趨勢,且很受歡迎。新事物的吸引力適合新一代的生存方式,并且在現實生活中以及一些前沿藝術表現上都有了全新的藝術效果和社會功能,這成為時代特征下最具魅力的新技術與溝通方式。同時,新媒體慣用的科技和語音,亦和新一代人的生活習慣相協一致,尤其是藝術院校中的學生們,更愿意去嘗試和體會。目前全國亦有百所大學都設置了多媒體和數字藝術系或者專業,預示著新媒體藝術將會是未來藝術的一股強大力量。也因此,新媒體與中國繪畫藝術的結合勢必成為中國繪畫藝術宣傳未來的走向。
在新媒體藝術應用于中國繪畫作品的展示與宣傳過程中,人文的語境與情景語境能夠進一步得到完善和發展,多媒體化、超時空性、以及互動交流的特征在中國繪畫作品的宣傳中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和給人們帶來多維的新感受,那么無疑這將是藝術領域的又一完美革新。當然,初始時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新媒體藝術應用與繪畫作品的宣傳由于其參與者廣泛也存在著一些隱性的弊端,傳播的真偽和對繪畫作品的惡意炒作也會給受眾的判斷帶來一定的困難,但是這些問題終將會得到有效地改善和解決。因此,新媒體藝術在未來中國繪畫藝術的宣傳與展示中將會是一個完美的走向。一個事物的產生即有著它生存的絕對空間,而且這種潛力還尚在初被開掘的狀態,有著很大的發展余地,那么它的發展前景絕對是美好的。
注:2017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B17YS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