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利用微課改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出發,對利用微課轉變中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實踐研究,主要以“機箱前面板連接線”為例從梳理知識點、微課的制作、微課的應用、教學成效等方面對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先學—發現問題—操作中探索—老師學生交流討論—解決問題—完成教學目標”進行闡述。
【關鍵詞】微課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083-02
一、利用微課改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重要性分析。中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要求是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計算機硬件的組裝與拆卸,掌握電腦的基礎維護。現在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解—教師演示—學生操作—教師總結—完成教學目標”,即教師在教室利用教學控制軟件按照 PPT內容講解一遍理論知識,再去組裝室演示操作一遍,然后學生操作,教師再總結。這種教學模式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根據調查問卷顯示:(1)94% 的學生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感興趣,100% 的學生喜歡動手操作,但是有 75% 的學生認為現在課堂教師講理論太久,學生操作時間少;(2)教師演示時圍觀的學生太多,看不見、聽不清;(3)當時明白了,自己操作的時候又忘記了。這種教學模式教師控制學生機導致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容易走神,直接的知識灌輸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對學習毫無興趣。到機房后教師演示,學生圍觀,由于組裝硬件零件小,很多學生看不到、看不清、聽不見;練習過程容易忘記操作步驟和操作要點。從而導致 80% 的學生專注聽課的時間低于 20 分鐘,課堂效率低下。調查中有 93% 的學生希望這樣的課堂教學能得到改變。因此,改變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認真、順利學習這門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必要性。
(二)可行性分析。首先,微課的特點適合運用在組裝課程中。微課是“時間在 10 分鐘以內,有明確目標、內容精悍,能集中說明某一個問題的小課程”,是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短小視頻。組裝課程中有很多硬件的組裝因為硬件設備小,刻在硬件上的字更小,這樣可以將安裝過程制作成微課視頻供大家學習,既能解決知識點的講授,又能解決圍觀操作的弊端,因此,微課非常適用于組裝課堂教學中。
其次,信息化教學大環境方便微課的應用。根據問卷調查顯示,現在有 100% 的學生擁有手機,50% 的學生擁有家庭電腦,而在學校實訓室是每人都有電腦的,教室和宿舍都已經建立了無線網絡,教師向學生推送微課視頻后學生可以隨時查看,隨時學習,非常方便。而且,學校的硬件設備也讓微課的運用成為現實,為了組建信息化教學實訓室,學校為計算機專業建立五個新實訓室,實訓室內都裝有教學一體機以及相關電腦設備,讓微課的使用變得方便快捷。
二、利用微課轉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方法和途徑
根據國內計算機專業一線教師如王學吉、朱榮濤等對微課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應用的研究過程中提出的參考實施方法,結合學校計算機專業實際教學情況,將微課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方法制訂如下:
根據使用的教材,梳理出如認識、安裝 CPU,認識、安裝硬盤這樣的知識點,針對這些知識點或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具有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的短小精悍的學習視頻,這些知識點或教學環節可以是教學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易混淆點。將這些知識點梳理出來經過精心策劃制作成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將微課運用到教學,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后利用網絡平臺向學生推送微課,幫助學生利用移動、在線 、碎片化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通過微課視頻的觀看學習,學生在課堂上根據自己學習到的內容運用到實際操作中,發現問題,通過課堂學生之間的交流討論、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最終解決問題,完成教學目標,從而形成“學生先學—發現問題—操作中探索—教師學生交流討論—解決問題—完成教學目標”的新的教學模式,解放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培養具有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現代化信息人才。
三、利用微課轉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資源開發及實際應用——以“機箱前面板連接線”為例
(一)梳理知識點。本節課機箱前面板連接線是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里硬件部分安裝機箱內部連接線安裝的一個重要內容。機箱前面板連接線的特點是線上的英文字母很小,英文理解較為困難,主板上的接口標識和安裝示意圖都比較小,這些線的接口的正確安裝和連接線正負極的區分容易出錯。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學生圍觀看不清楚教師的演示。通過分析本節課的特點,筆者梳理出兩個知識點:認識機箱前面板連接線和安裝機箱前面板連接線,并制作了課前任務單和課堂任務單、PPT課件、教案等配套學習資源。
(二)微課的制作。結合微課的特點,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進行知識點梳理,開發微課教學資源。制作的方法一般有:PPT+ 錄屏,手機 PPT、平板拍攝+PPT 錄屏,專業相機、攝影+白板。制作微課所需的常用軟件有:PPT2016(版本自選)、Camtasia Studio9(版本自選)錄屏軟件、手機、平板、格式工廠(格式轉換軟件也可自選)等。制作的基本流程是:將操作過程用手機、平板或攝像機錄好—PPT 將微課內容排版整理好—使用 Camtasia Studio 進行錄屏—Camtasia Studio 后期處理畫面和配音—使用格式工廠進行格式轉換。當然,也還有一些其他同類軟件,比如 Focusky 動畫演示大師、萬彩動畫大師、萬彩錄屏大師、會聲會影、貍窩轉換器等。不管什么軟件都需要先將知識點精心設計好,再通過軟件將畫面、動畫、視頻、音頻等進行處理加工,最終編輯出生動、有趣、便于學習的微課視頻。
(三)微課的應用。微課制作完成以后,將微課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QQ 群、微信公眾平臺、機房共享等,根據微課內容的不同,可以將微課運用在課前預習、課中突破重難點和課后查缺補漏。并將微課中的知識點所需要配套的學習資源發送給學生,配套資源的使用有利于監督和幫助學生更好地自學。課前通過 QQ 群、百度云、紅蜘蛛等推送一個認識這些連接線的微課,讓學生自學認識這些連接線和連接線的功能,網絡平臺發放課前微課引起學生探索的欲望,在課上通過對課前的檢測導入新課,掌握機箱前面板線的含義、功能,課中再通過“安裝機箱前面板”微課讓學生掌握安裝步驟和注意事項,突破重難點。避免傳統課堂的圍觀演示,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觀看微課進行安裝,安裝過程如遇到不會安裝的可暫停、重復觀看微課,也可以小組探討、教師指導完成安裝。學生討論課堂任務單給出的問題:①在安裝過程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②總結出安裝的要點和注意事項,③總結出正確的安裝方法。邀請不同的學生談談他們的安裝體會和問題的解答方法,教師補充并梳理知識點,師生共同探討正確的安裝方法和注意事項。整節課利用微課避免了學生圍堆觀看、忘記操作要點等不足,解放了教師的手腳、增加了學生實操的時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課堂上師生,生生交流討論解決重難點,最終每位學生都學會了如何安裝機箱前面板連接線,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四、利用微課轉變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成效
實踐證明將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中的知識點梳理出來,通過精心設計制作出微課視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加以應用。利用微課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講解—教師演示—學生操作—教師總結—完成教學目標”轉變為新的教學模式“學生先學—發現問題—操作中探索—教師學生交流討論—解決問題—完成教學目標”,讓課堂教學從“先教后學”轉變成“先學后教”,變“教師教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為以“學生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既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組裝課的參與度,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完成學習,學生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提升了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的熱情,學生整體專業知識得到提高;在整門課的學習過程中,師生經常討論探討,為學生營造了平等、公平的學習環境,讓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微課的制作和運用過程中,也無形中促使組裝教師不斷學習相關軟件的使用和不斷反思運用的過程和效果,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梁武卷.微課在中職組裝與維護中的應用[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2)
[2]朱榮濤.微課在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中的應用[J].河南教育:職成教版,2015(9)
[3]陳 冰.微課在中職組裝與維護中的實施[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9)
[4]楊雪萍.微課在中職計算機組裝與維修實訓課程中的探討[J].中學時代,2014(22)
[5]孔 輝.微課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應用[J].教育現代化,2015(12)
【作者簡介】秦燕麗(1986— ),女,漢族,廣西桂林市靈川縣人,靈川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講師。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