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職禮儀課堂實訓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闡述端正中職禮儀課堂實訓的認識、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任務驅動法與信息化有機結合、在多媒體環境下加強禮儀課考核、開通禮儀文化專門網站與平臺等系列中職禮儀課堂實訓與信息化結合的對策。
【關鍵詞】中職禮儀 課堂實訓 信息化 探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8B-0158-02
商務禮儀實訓是一門與商務活動息息相關的實踐性課程,包括了日常商務活動的各個環節。正所謂“教為基礎,訓為核心”,中職學校要促使學生將專業知識學習與職業技能訓練融為一體,實現全面發展。中職生掌握合適的禮儀,對他們的終身發展大有裨益。從目前來看,中職禮儀課堂實訓還存在一些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這些問題勢在必行。在課堂實訓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改善中職禮儀課堂實訓的面貌,使學生更好地展開學習。
一、中職禮儀課堂實訓存在的問題
中職禮儀課堂實訓有著重要作用,但從目前來看,這項重要活動還存在一系列亟待改進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實訓教師的綜合素質良莠不齊
商務禮儀知識與人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這部分理論知識并不難掌握,所以中職學校選擇任課教師時存在一定的隨意性,沒有充分考察教師自身的禮儀修養,造成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師綜合素質亟待提升。同時,雖然任課教師能熟練掌握禮儀理論知識,但是實踐應用與實訓指導能力不容樂觀,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二)實訓指導教材不夠全面
毋庸置疑,商務禮儀實訓課程以職業訓練為中心,有著很強的實踐性,但由于中職學校還沒有制訂統一的商務禮儀實訓教學指導用書,所以實訓目的、實訓要求、實訓場地、實訓設備、技能訓練要點等都沒有得到統一規范,實踐操作的指導性沒有到位,教師在實訓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得到根本提升。
(三)情境創設比較粗糙
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情景創設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方法,旨在使學生置身于仿真的環境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相關知識,形成一些技能。但從目前來看,中職學校商務禮儀實訓教學為學生創設的情境不夠生動,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遙遠,導致學生難以融入角色情境,再加上中職學校的教學設施不夠完善,導致學生更是對禮儀實訓教學沒有興趣。
二、中職禮儀課堂實訓與信息化結合的對策
如今,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為中職禮儀課堂實訓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筆者認為,中職禮儀課堂實訓要與信息化有機結合,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端正對中職禮儀課堂實訓的認識
如何使人在復雜的社會關系中各歸其位,禮儀就是最初承擔這種任務的人類智慧。一開始,禮儀的功能就是幫助人們共同合作完成某些復雜的工程,這就形成了交流與溝通,進而形成指揮與被指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直至出現精神領袖,人們對精神領袖心生崇拜,這就是最初的禮儀行為。因此我們可以說禮儀產生于敬仰與崇拜,用來抑制原始沖動,對父母的尊敬,對長輩的尊敬,對神靈的尊敬,這種尊敬逐漸固化為一些行為和語言,就成了約束人們的禮儀。
禮儀不僅是一種知識,同時也是一門技能,對人們的行為形成規范作用,所以禮儀還具有明顯的實踐性。中職學校開設禮儀課堂實訓,就旨在促使學生將禮儀知識轉變為技能,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教師要重視禮儀實訓的意義,采取有效手段提升禮儀實訓的效果,將其與信息化手段有機結合,提升學生參與禮儀實訓的熱情。
(二)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方式是: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制作通俗易懂、切中要點的教學視頻,并上傳到公共平臺中,督促學生自行下載學習,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反復觀看視頻,并完成視頻后面布置的一些練習,完成后點擊“提交”,將練習傳到教師的郵箱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把握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將這些問題帶到課堂上統一解決。這樣一來,課堂就成了師生共同互動、一起解決問題的主要陣地。新知識學習已經讓學生在課前完成,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
目前,很多中職生對商務禮儀課程提不起興趣,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習主動權交到他們手上。筆者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禮儀課程分為禮儀概述、形象禮儀、日常交往禮儀、商務禮儀等幾個部分。并對每個部分的重點內容制作教學視頻,通過在視頻中穿插一些案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筆者將這些視頻傳到班級 QQ 群中,讓學生隨時下載學習。由于學生對網絡技術的應用已經非常了解,所以利用這種方式講解禮儀方面的理論知識,比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將任務驅動法與信息化有機結合
中職禮儀課堂中的知識比較煩瑣,包括的細節比較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將任務驅動法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所謂任務驅動法,就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具體的任務為指引,自主搜集資料、整理資料,掌握知識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可以實現“做中學”的目的。筆者曾經在講解“西方餐桌禮儀”這部分內容時使用過這種教學方式。筆者為學生布置的具體任務是了解西方餐桌禮儀的細節,包括了解西餐的餐桌布置、刀叉餐具使用、位次排序等細節。筆者讓學生根據這些任務,自主上網查找資料、并鼓勵學生自己制作多媒體課件,以作業形式上交到筆者的郵箱中,筆者對學生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批閱,了解學生掌握這部分內容的情況。之后,筆者為了檢查學生掌握這部分內容的程度,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了西方人用餐的情境,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扮演用餐者和服務者的角色,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這一系列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利用網絡技術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使學生有針對性地掌握理論知識,同時,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為他們創設合適的情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練習已經掌握的知識,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將理論性的禮儀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個人素養。endprint
(四)在多媒體環境下加強禮儀課考核
中職生學習商務禮儀的目的就是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將學到的禮儀知識運用到實際行動中,從而提升禮儀修養,養成知禮、守禮、用禮的崗位素質。目前,中職學??疾閷W生的禮儀素養時,往往采取傳統的考核方式,即讓學生完成一張試卷,這樣的考核方式只能考查出學生的書本知識掌握情況,難以判斷出學生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等。如今,多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教學領域,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在多媒體環境下加強禮儀課考核,以實踐性為突破口,全面考查學生的禮儀修養。要實現這樣的考核目的,教師要以多媒體環境為載體,精心設計考核內容,筆者認為可以將考核環節設計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版塊:知識問答。匯總教材中的重點內容,由現場教師隨機抽取問答題,讓學生回答。這個版塊可以考查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情況。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觀察學生回答問題的流暢性、創新性等。
第二版塊:服裝設計。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一組特定的情境,再為學生呈現一些服裝圖片,讓學生為情境中的主人公設計服飾穿著,考查學生掌握服飾禮儀的情況。
第三版塊:工作情景模擬。教師設計幾組工作情景,讓學生抽簽決定要模擬的工作場景,學生有三分鐘的準備時間,然后進行現場模擬。教師要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情景,比如約見客戶、接待客戶、接打電話、處理投訴、簽字儀式、開幕式等情景,重點考查學生在這些情景中的處事能力和應變能力?,F場可以用攝像機錄制下學生的表現,供學生在考核后觀看,了解自己的不足與缺陷。
第四版塊:找茬。在考試現場,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錄像,讓學生找出錄像中的主人公有哪些禮儀是不對的,并說明理由。
以上一系列內容設計可以多角度考查學生的禮儀修養,不僅能判斷出學生自身的禮儀知識和禮儀素養,也能考查出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將多媒體技術與禮儀課考核有機結合在一起,發揮先進技術的力量,全面考查學生的真實情況。
(五)開通禮儀文化專門網站與平臺
21 世紀是一個網絡時代,網絡技術的普及改變了中職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中職生熱衷使用新媒體接受信息。商務禮儀實訓教育可以結合中職生的這種心理,利用網絡技術宣傳禮儀文化知識。目前,諸如 QQ、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這也可以成為中職教育宣傳禮儀文化知識的重要平臺。中職學校可以開辟專門的官方網站,設置禮儀文化欄目,上傳通俗易懂的禮儀文化知識吸引學生點擊瀏覽,還要安排專人及時回復學生的留言,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商務禮儀教師也可以在自己的個人網頁中多與學生討論關于禮儀文化的話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合的愉悅性,提升學習禮儀文化的興趣。另外,網站上還要上傳一些直觀形象的禮儀視頻,比如中方商務禮儀、西方商務禮儀的細節,供學生模仿學習,在無形中逐漸提升禮儀素質。
為了使學生主動登錄這些網站學習禮儀知識,中職學校可以將網站地址設置成二維碼,貼在學生宿舍、教室、宣傳欄等學生經常路過的地方供學生掃描登錄。鑒于智能手機已經在中職生群體中得到了普及,有條件的中職學校還可以聘請專門的技術小組制作有關商務禮儀文化的 APP 客戶端,鼓勵學生主動下載客戶端,APP 中的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多上傳一些通俗易懂、實用便捷的禮儀知識或視頻,還可以設置一些測試題供學生完成,累計獲得一定分數的學生可以獲得一些實際獎勵。
2015 年,我國新出臺了《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其中提出了學生要做到“明禮修身”,這是禮儀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的體現。中職學??疾閷W生的品行時,不僅要觀察他們的日常表現,還要觀察他們禮儀修養的實際情況,督促學生真正做到“明禮修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為日后發展奠基。與此同時,21 世紀是信息技術時代,中職教師要與時俱進,在禮儀課堂實訓中引入信息技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良好氛圍中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黎加厚.信息技術教程教育信息劃時代的教與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宋志英.大學教學內容信息化教學設計探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5(9)
[3]龐英智.關于信息化教學設計研究[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1)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