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勇
摘 要:在檢驗檢測部門實際操作中,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需要對檢測各流程進行質量控制,以達到檢測質量的標準。如果產品環節出現質量問題,會對企業和個人產生很大的危害。因此,探討、研究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的因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檢測機構質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意義,其次闡述了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的要素,最終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為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工作提供一些幫助。
關鍵詞:檢驗檢測機構 質量控制 要素
中圖分類號:TU2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8(b)-0192-02
檢驗檢測機構指的是依靠檢驗技術,根據檢驗客戶需要及檢驗指標及規則,利用檢測設施,對檢驗的對象進行檢驗檢測的生產服務機構,其主要分為檢驗前、檢驗中、檢驗后過程,采用高效檢驗檢測方法,為客戶提供有效的檢驗依據,保證檢驗結果的可靠準確。然而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檢驗人員、檢驗基礎設施、檢驗方法、外界環境等,因此建立科學、合理、規范的檢驗檢測質量控制是檢驗機構提升檢驗管理的重要目標與管理方向。通過對檢驗檢測機構人員的選擇和管理、設備設施的配置和使用、標準物質的使用、檢測方法的應用及檢測環境控制等各方面的有效控制,確保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檢測結果準確可靠。據此,本文主要就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的幾大要素進行討論、分析,以期為檢驗檢測機構提供參考與建議。
1 建立檢測機構質量控制管理的重要意義
檢驗檢測機構的質量控制是通過對檢驗前、檢驗中和檢驗后過程中的要求,利用有效的檢測方法,保證檢驗機構為客戶提供準確的檢測結果,而檢驗檢測人員與檢驗檢測質量具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在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工作中,要對工作人員的檢測行為進行規范,把好質量關,創建健全的質量控制管理的各項環節,并對檢測質量控制應嚴格按照檢驗檢測質量標準進行檢驗,才能保障檢測機構的檢測質量具有說服力,檢測結果具有權威性、可靠性和準確性,這樣不僅有助于檢驗檢測機構的檢測質量的提升,而且還有利于檢驗機構質量控制的科學化發展。在檢驗檢測機構內部建立質量控制機制,是為了達到質量要求所采取的技術活動,并可利用盲樣考核、能力驗證、留樣再檢、比對(人員、儀器)等質量控制措施,加強檢驗檢測過程的監督和控制,使檢驗檢測過程準確度在受控的規定范圍之內,確保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檢測結果準確可靠。
2 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的要素
(1)檢測過程前的質量控制要素主要指的是對檢測樣本的控制。目前,檢驗機構的樣品收集途徑有很多種,收集渠道也是多種多樣,主要的方式是抽樣各個單位的委托檢驗標本,對各種檢驗樣本進行質量檢測,嚴格檢測送檢的樣本是否符合標準,對委托的檢驗標本是否具有可靠的代表性及對送檢樣品的性質進行正確的辨別及判斷。因為檢測標準途徑存在多樣性,因此需要對標本的接受、檢驗、運輸、保存、處理等程序要做到科學、公正、規范、有效、完整。這些也是影響檢驗檢測結果的重要因素,會直接關系到檢驗檢測標本的整體質量,積極控制檢驗檢測前質量要素是檢驗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2)檢驗人員是檢驗檢測機構開展檢驗檢測技術隊伍和檢驗管理的力量。因此,在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過程中,檢驗檢測的工作人員應具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所規定的檢驗資質,并具備專業的檢驗知識及檢驗技術,而進行檢驗檢測工作的人員不得同時在2個及以上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檢驗工作,規避影響檢驗質量中存在的因素。
(3)檢驗檢測質量及檢驗技術的管理人員應具建立健全相關管理運轉體系,創建穩定持續發展的合作機制,將不同的送檢標本按照客戶的需求進行檢驗,并規范工作人員的檢驗檢測的流程,保證檢驗檢測的質量。檢測人員的檢驗技術也按照檢驗檢測標準進行操作,對各項檢驗檢測技術進行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并對檢驗技術不斷更新,提高檢驗質量,提升檢驗檢測機構的高質量服務意識及服務標準,確保檢驗檢測質量控制順利進行。
(4)對檢驗檢測機構的檢驗人員定期進行專業技術的考核、驗證、評估。作為一名檢驗人員,應該不斷提升自身檢驗理論基礎知識、專業的檢驗技術與檢驗經驗,豐富的檢驗操作能力,并具有高尚的檢驗職業道德操守。檢驗人員需要按照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的要求進行檢驗,因此,檢驗技術人員要具備能夠獨立檢驗的能力,以保證檢驗數據信息的準確、可靠、真實、有效。除此之外,技術人員還需要不斷地進行專業培訓與教育,對自身的檢驗技術不斷改進并開發新的檢驗資源,挖掘自身的潛力。
(5)檢驗檢測的設施是進行檢驗檢測活動的重要技術支持,也是檢驗重要的檢驗資源。對此,所有檢驗檢測機構都應該配備檢驗檢測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從采集抽樣到樣品制備、數據信息的處理與分析等都要配備采集、測量、檢驗的相關裝置。檢驗設備與所要檢驗的的標本要具有一致性,這樣不僅保障了檢驗結果的質量,還為工作人員操作上提供了便利。需要注意的是,檢驗檢測的設施設備需要定期進行健康安全的防護,以保證檢驗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
(6)檢測方法是檢驗檢測機構進行檢驗的重要手段,也是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要素的重要指導行為。在采用檢驗方法時,要優先使用國際區域或國家發布的標準方法,力求檢驗結果符合國際標準。而對檢驗的結果分析需要符合最新的檢驗及指導標準,對于因缺少指導可能會造成檢驗檢測結果出現漏洞時,要對編寫的內容進行標注說明,在管理人員核實后再進行檢驗使用參考。如果檢驗中出現檢驗方法偏離時,在不干擾檢驗結果的情況下對檢驗方法要進行糾正,但不允許偏離強制性標準。
(7)進行檢驗檢測的周圍環境應達到檢驗檢測技術規范與標準,這樣有助于檢驗檢測技術的有效開展。一方面保證對檢驗檢測結果的正確性,另一方面避免檢驗檢測質量受到不良影響和干預。檢驗檢測周圍環境的技術要求應該遵照環境控制作業指導書嚴格執行,并制定必要的應急方案。根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標準,當出現影響檢驗檢測結果時,應該檢查周圍環境,如生物消毒標準、灰塵、電磁干擾、輻射、濕度、供電、溫度、聲級和振級等外界環境要素,確保這些周圍環境符合檢驗檢測要求。對周圍的環境進行切實、及時的記錄以確保環境的質量控制要素在合理的范圍內,當周圍環境不利于檢驗檢測結果,或者檢驗檢測結果有差異時,需要立即停止檢驗檢測。
3 結語
檢驗檢測機構質量控制的管理與防護是檢驗檢測機構不可忽視的一項工作,也是一項復雜的質量管理體系。因此,首先要加強對檢驗檢測機構的監管與管理,從檢驗檢測工作源頭抓起,對每個檢驗檢測環節進行嚴密的監管,對可能影響檢驗檢測質量的風險因素及時進行防控,以提高檢驗質量;其次增強檢驗檢測機構的整體實力,提高檢驗檢測機構的防范檢驗質量控制能力;最后強化檢驗檢測質量控制機制,加大檢驗機構質量控制管理和檢驗風險要素的有效性管理力度,提升檢驗機構整體管理標準和檢測力量,確保檢驗檢測機構提供的檢驗檢測數據信息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白慧卿,喬東,孫敏杰,等.《檢驗檢測機構誠信基本要求》國家標準編制及要點[J].標準科學,2016(1):42-45.
[2] 梁旭昱.檢驗檢測機構統計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品牌與標準化,2015(12):84-86.
[3] 雷開強.聚焦檢驗檢測機構改革如何加強質檢機構建設[J].中國纖檢,2016(6):64-67.
[4] 溫少文,盧力行,溫靖怡.檢驗檢測機構管理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廣州化工,2015(3):222-224.
[5] 郭菁,吳文凡,陳金輝,等.質檢系統檢驗檢測機構整合之淺見[J].改革與開放,2015(17):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