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偉
摘要:本文探索了中職校園實施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新方法,并以廣西經貿高級技工學校為例,介紹了學校實施中華傳統文化進校園的途徑與方法,這對于傳播推廣傳統文化以及技工學校德育教育有很好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中職校園 中華傳統文化 教育
黨的十八大指出“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近年,各技工院校都十分重視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并為中華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做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筆者所在的中職學校建立了中華傳統文化大講堂,采取集中學習,實踐學習的模式,學生道德素質明顯提高,受到家長與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一、培訓專職教師,系統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在筆者任教的學校,不少老師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了解不全面,且缺乏系統性,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為此,2015年,學校派出6位德育老師利用假期到南寧“仁愛家園”大講堂培訓一周。期間,系統學習了《弟子規》和其他經典,掌握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內容與要求,學會了感恩,享受幸福人生。
二、設立中華傳統文化大講堂,集中學生學習
過去,學校曾經開展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活動,但因分散學習,零碎學習,收效甚微。2015年,學校針對班級多、學生在校時間短的特點,決定開設全校性的中華傳統文化大講堂,組織學生學習。學校抽出6名德育老師任大講堂專職教師上課,每周培訓三個班,五天封閉式學習制,受訓學生統一吃素餐,并開展禮儀實踐與感恩活動,讓學員在食、住、言、行等方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切身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悟《弟子規》中的為人之道。
三、根據學生實際,確定大講堂內容
每天,教師會帶著學生朗讀《弟子規》。
教師的每一講均配以相關視頻,用具體生動形象的畫面與事例,詮釋當天所學習的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求學員學習,并訓練他們各種禮儀。學員在老師的帶領下,到敬老院、社會福利院去實踐。學校還邀請家長代表到校觀看《幸福人生公益講堂》部分內容,體驗“孝親尊師感恩禮”活動,讓家長接受子女的當面感恩,如給家長敬茶、洗腳等。最后,學員撰寫、交流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心得。
四、提高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時效性
理論是實踐的指導,實踐是理論的結果。該校在讓學生自覺接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同時,重視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中華傳統文化,使學生在實踐中提升道德素養。學校現有學生社團41個、興趣班29個,參與人數基本普及在校兩個年級3000多學生。這些社團和興趣班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強化技能訓練為原則,根據學生興趣愛好而設立,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自主策劃并開展各種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動。德育老師在以上活動引導學生把中華傳統文化與興趣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綜合素質能力較強的學生在引領同伴開展活動的過程中,享受到成功的愉悅;使綜合素質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找到自我,重塑自信,找到自我發展的空間。這充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五、道德素養高的學生受到企業的青睞
讓學生在社團與興趣班活動中運用中華傳統文化,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增加了學習技能的興趣,提高了專業技能,為學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做一名合格的員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兩年,學校畢業生因為綜合素質高,到崗后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敬業愛崗,很受企業歡迎。不少到汽車美容店工作的畢業生,因為禮貌待人,技術過硬,得到顧客的交口稱贊。
(作者單位:廣西經貿高級技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