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躍新 湯仁云
[摘要]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嘗試將電視新聞內容分類,綜合各項類目的統計,回答教材適用性的問題,即是否適合中等程度的成人學習者使用,依據各次要項目次數及頻率的加總,評比不同新聞主題的難易。
[關鍵詞]電視新聞;適用性;可聽性
一、前言
學習語言的教材無處不在,就外語學習者而言,無論是報紙、廣播或電視新聞,都是學習英語的來源。就教師而言,電視媒體不僅以影音取勝,提高學習語言的興趣;新聞報導內容更豐富學習者的英語詞匯及更新相關知識,是輔助教材的最佳來源。英語電視新聞是真實教材,收看電視新聞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利用收看英語電視新聞可幫助轉化課室習得的語言技能,特別是真實語言較教科書中的內容(例如日常生活會話)復雜,需要從較簡易的類別及內容著手,再逐漸學習較難的新聞內容。也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有二:一是鑒于先前并無類似的研究,本研究嘗試以跨領域的方式描述電視新聞教材的分類,以建立相關類目。二是提供教師及自修者在選擇英語新聞報導教學或進修時,有一套選材的標準,以便依照難易度循序漸進的使用教材,以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電視新聞研究分析
本研究的母群體是以美國電視新聞節目制成供學習英語的視聽教材。以市面上出版的視聽教材watch系列為例,題材包括文化(Culture Watch)、商業(Business Watch)、環保(Earth Watch)、創新(Innovation Watch)及健康(Health Watch)共5個光盤、五本書以及五本解答小冊子。其中每個光盤帶各包括4單元12則新聞,書籍內容包括學習活動設計及腳本。本研究以全套共計60則新聞報導,作為新聞教材內容適用性及難易度的分析對象。
適用性是指以電視新聞制成視聽教材后是否適合中等程度的學習者使用。建立分析適用性的七項類目包括新聞來源、報導方式、新聞播放的長度、報導主題、報導速度、語言發音及視覺輔助說明。這些類目經編碼后,依照各類目的統計結果回答是否適合中等程度學習英語者使用的問題。其中,新聞來源,新聞播放的長度及報導速度,系屬計算抄寫的項目。有關報導主題及報導呈現方式的類目說明如下:
(一)報導主題的類目:本研究參考空中英語教室文摘主題的分類方式,先分成四大項,如1.知識性:科技發展、醫藥新知、商業經貿企管、政治時事、文化文學藝術、人文地理歷史、生態環保、動植物特性及宗教2.娛樂性:旅游休閑、運動、人情趣味小品3.勵志性:人物典范4.常識性:日常生活指引包括婚姻諮商、教育子女、同學朋友的相處等。之后,依照新聞教材的題材做適當的修正,再細分為十項,以便在統計時選擇采合并(硬性或軟性新聞)或分別計算的方式。
(二)新聞報導呈現的方式:分為一般事件的陳述式報導、爭議性議題的解釋性報導及混合式的報導。共計三個項目。
此外,就難易度而言,初步概念化聽力難易度后,將語言的復雜性(句型及被動式),可聽性(報導速度及發音腔調等因素)以及視覺輔助說明三個面向建構影響聽力理解的指標,最后將三個類目操作化成10個可測量的項目,以下就分析單位置于內容類目的方式做說明:1.語言的復雜性:包括兩類,一是計算每則新聞中簡單句或復雜句的數量;二是被動句的數量。簡單句及復雜句的分類系依照子句多寡而定。簡單句是只有一個主要子句的句子,超過一個以上的子句為復雜句。復雜句又包括以下兩種句型:一是(1)主要子句加上一個附屬子句或(2)兩個主要子句。二是三個及三個以上子句的句型: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主要子句加上至少一個附屬子句或一個主要子句加上二個以上的附屬子句。另外,被動句型的計算,以完整句中,即包括主詞+動詞+受詞的簡單句或復合句中,計算其中動詞為被動形式的數量。總計測量語言復雜性的計算項目為簡單句、復雜句以及被動句數量三個項目。2.可聽性:包括時間長度、每篇平均總字數、總句數、每句平均字數、速度及發音。長度是播報一則新聞的時間,以錄像帶的起訖時間為準。句子總數:則依分斷句子的標點符號來計算,如句號、驚嘆號、刪節號及問號。速度是計算每分鐘播報的字數,亦即總字數除以播報時間長度。發音主要采二分法,分為美式英語發音及參雜其他腔調的發音。共計時間長度、總字數、總句數、每句平均字數、速度以及兩項發音,共七個測量項目。3.視覺的輔助說明:報導中是否以圖表、文字及數字等方式特別標示出新聞報導中部分的訊息。共計有或無二項計算項目。
難易度是根據以上各個項目編碼,之后分別統計每卷錄像帶中一篇新聞報導的(1)平均總字數;(2)簡單句與復雜句的平均相差數;(3)被動形式的平均句數;(4)每句平均字數;(5)含其他語言腔調發音的篇數;(6)每篇平均播報數度;以及(7)視覺輔助說明。依照每個項目從容易到困難的排序給予1到5的分數,經加總各項排名順序的積分,最后列出五卷錄像帶難易度的排名。
內容分析法是客觀定量系統性的描述,本研究的分析單位(unit of ariaIysis),亦即實際計算的單位,依據不同類目,分析單位包括一篇(segment)、句子、子句及字。例如計算主題類目及新聞報導呈現的方式是以一篇為計算單位;語言的復雜性就計算子句。根據以上類目制作一份編碼表,總計十三個類目,編碼原則詳細說明列入編碼須知第二部分的編碼說明。研究者并招募兩名英語所研究生進行編碼的訓練,除根據編碼說明登錄外,并制作標準化的表格,以便據實記錄在編碼表
(三)結果與討論
Watch視聽教材,題材包括文化(Culture Watch)、商業(Business Watch)、環保(Earth Watch)、創新(Innovation Watch)及健康(Health Watch)共5個光盤,分為20個單元,總計60篇新聞報導。分析資料結果如下:1.基本資料主要有兩項,一是報導的來源,其中以World News Tonight最多,共29篇(48.3%);其次是Business World共9篇(15%);第三是20/20,共7篇(11.7%)。二是報導的長度,以每篇4-6分鐘最多,共41篇(68.3%);其次是7-9分鐘,共9篇(15%);第三是12分鐘以上,共6篇(10%);4分鐘以下及9-12分鐘一各2篇;各占3.3%。2.語言的復雜性(簡單句、復雜句及被動句)由于各篇的長度不一,因此簡單句及復雜句(含兩個及兩個以上子句)的句子不等,包含范圍很大。每篇包括一個主要子句的句數,從14至96句不等;每篇包括二個子句的句數,從6至52句;兩個以上子句的句數,則為2至49句。整體而言,每篇的簡單句較復雜句的平均句數約多2句。另外,被動形式的句型也從無至最多26句,平均每篇的被動句數約是7句。endprint
1.可聽性
(1)速度:報導的速度以每分鐘150至175字最多,共38篇(63.3%);其次是每分鐘150字以下,共20篇(33.3%);僅二篇(3.3%)每分鐘175字以上。
(2)每篇平均總字數及每句平均字數:就整套教材每篇的平均字數約1025字。每句的平均字數是總字數(1025)除以總句數(70),故約15字。
(3)發音:60篇報導中有48篇(80%)是美式英語發音,其余12篇(20%)則是摻雜其他語言腔調的英語。
2.主題的類目
十項主題統計結果,其中以生態環保及商業新聞為主,分別占18.3%。其次是政府政策(11.7%),第三是醫藥(10.0%)及教育(10.0%)等類。
3.新聞報導呈現的方式
以陳述式的報導最多,共43篇,占71.7%,其次是正反雙方或多方不同意見的報導共12篇,占20%,第三是混合式,共5篇,占8.3%。
4.輔助說明:以無視覺輔助說明居多,共44篇(73.3%);有輔助說明共16次(26.7%),包括1次輔助說明12篇,2次1篇,3次3篇。
綜合各項統計顯示,Watch視聽教材來自八個不同的新聞節目,以陳述式的報導居多,軟、硬性新聞各半;多數(68.3%)新聞播放的長度是4-6分鐘;半數(63.3%)以上的報導速度是介于每分鐘150-175字;一篇報導平均字數是1024字,每句平均字數是15字;80%是純美式語言發音,且有近三分之一的新聞(26.7%)有輔助說明。
就句子長短而言,標準難定,14字是還算容易,17字是標準,21字還算難。因此,教材每篇的平均字數是介于還算容易和標準之間。另外,報導速度是每分鐘150-175字居多,就Rivers(1981)對速度快慢的標準,介于稍慢速(130-160字)到標準(160-220字)之間。整體而言,光盤新聞以美式英語發音最多,句子長度和播報速度項目屬標準范圍內,適合中等程度者學習英語使用。雖然統計顯示,此研究的各項資料多在標準范圍之內,不過該標準范圍內的閱聽人對象是英語為母語者為主,就英語為第二外語的學習者而言,難度將提高許多。然而,為與外在世界接軌,英語學習者必須習慣這種播報方式及速度,以免產生教室的學習與真實世界脫軌。
此外,就教學而言,新聞報導的主題眾多,可作為教學的主要教材或輔助ESL教科書的教材,Porter and Roberts(1987)提出要模擬真實情境來使用真實語言的重要性。換言之,教師除了先評估聽力教材并找出學生有興趣的類別,先練習聽懂新聞外;之后,還要依據日常生活中收聽或收看新聞后可能產生的實際情形來使用語言,例如,將新聞轉述給同學聽、接著彼此交換意見,或進一步討論事件或議題的相關內容。除了課堂上的學習外,自學者也可利用新聞主題的多樣性充實自己的學習。以Watch為例,包括十類的報導題材,學習者可以先聽一次,找出主題(scanning for topics),然后再重復聽細節的部分。練習時,也可先從新聞播放速度較慢,例如每分鐘150左右開始,再逐漸增加速度較快的主題。潘偉洪(1989)研究國內英文報紙讀者的閱讀動機,結果發現有信息性動機、娛樂性動機及學習性三種不同的動機,所以學習者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當的學習教材。
三、總結
本研究嘗試以語言的復雜性、可聽性、報導的類型及方式,分析Watch教材的適用性及難易度。然而仍有以下的缺點及限制:首先,就分析教材而言,應從整體出發,但本研究偏重教材的新聞內容,忽略了配合教學設計的其他項目,例如作者設計一連串以新聞為主的活動,包括回答問題、主要生字、要旨說明及克漏字等,并有預看前(preview)的熱身活動,使真實聽力教材的內容分析:以英語電視新聞為例學生產生興趣、了解文意并進一步學習。但本研究僅探討新聞本身的可聽性,即容不容易聽懂,并未考量適不適合學習或增進學習的程度。因此未來研究可增加分析教科書的其他配件,以了解整套教材的適用性;或進一步做細部分析,列出各篇報導難易排序,以提供自學者參考。
(責任編輯:封麗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