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利
【摘要】在2011新的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要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用能力,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主要體現在聽、說、讀、寫這四種能力上,本文就針對如何借助“圖式理論”來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圖式理論 小學英語 聽力培養(yǎng)
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我們經常聽到的關于英語的技能主要體現在“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到底哪種技能應用更加廣泛呢?有學者研究表明,“聽”占據日常言語活動的45%,“說”占30%,“讀”占16%,“寫”只占9%。任何語言的學習,都是通過大量的“聽”來輸入,內化成自己的語言系統(tǒng)的。聽是一個橋梁,將語言由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語言。因此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就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提高語言輸入的時效性,需要我們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而我們今天談到的就是“圖式理論”。
一、圖示理論基礎
圖式理論模式認為過去獲得的知識在大腦中存儲的方式,是大腦對過去經驗的反映或積極組織,是存儲在學習者記憶中的信息對新信息起作用,以及怎樣把這些新信息融入學習者知識庫中的過程。圖式理論注重兩種信息處理方式,自下而上法(bottom-up)和自上而下法(top-down),前者指輸入信息起始于最基本的具體圖式,結束于高層次或較大圖式的形成,是從小到大,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而后者則相反,是指高層次圖式來預測、篩選、吸收或同化輸入,是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這兩種方式在我們的教學中需要我們根據需要來變換使用方式,以發(fā)揮其最大的效果。
二、圖式理論在小學聽力教學三個階段的實踐與應用
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一般進行聽力教學會分成三個階段:聽前、聽中和聽后。以圖式理論為基礎,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利用已有知識來搭建起相應的圖式,以提高學生聽力的理解能力,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果的最終目的。
1.聽前階段。小學階段,聽力的大部分練習是圖片題,需要我們在聽力活動開始前,首先借助圖片幫助學生復習已有的詞匯和句型,調動學生頭腦中已有認知,把頭腦中相關圖式進行激活,激活的圖式越豐富,學生聽的積極性越高,聽力活動的參與度也就更高。其次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大膽預測。通過一系列的聯想預猜活動,學生們對許多內容做到未聽先感,加強學生對所聽內容的預測能力的訓練。
比如在我們考試中曾經出現過出現過這樣一個題目:
根據聽到的內容給圖片排序。排序問題一直是學生的一個弱項,也是主要失分點,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沒有直接將讓學生聽,而是讓學生充分的說出圖片的信息,將學生說出的信息匯總,充分激活了學生頭腦中的圖式。在此基礎上大膽預測故事發(fā)展的情節(jié),將所預測的情節(jié)以關鍵詞的形式編成小故事,這樣孩子就預測出了一個順序,此時播放聽力材料,正確率明顯提高了。當然這樣的一個過程不是一次就能達到效果的,需要加強聽前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形成固定的做題程序,那么聽力技能會明顯提高。
2.聽中階段。聽力理解階段,教師應根據大腦對信息的處理方式、材料和任務的特點,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的加工模式,有目的、有層次、有梯度地組織“聽中”活動。比如在五年級上中有介紹節(jié)日話題則是可以通過構建圖式的方法來讓學生掌握本單元的內容,首先以中秋節(jié)為例,中秋節(jié)是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學生原有的圖式中會說出一些關于中秋節(jié)的內容,這樣在聽力中,通過“自上而下”的方法來介紹中秋節(jié):在教學中首先提問: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The Mid-Autumn Festival)
接下去根據細節(jié)提問,讓學生在聽力過程中抓關鍵信息,進行回答,所提的問題包括:時間、活動及月餅的相關細節(jié)內容,在完成聽力練習的相關內容后,將內容進行整理,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我們常說,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才最容易記住,通過這樣的圖式方法,學生掌握的知識才最牢固,同樣的方法,更為學生學習本單元的重陽節(jié)和萬圣節(jié)提供了有效方法的指導。
3.聽后階段。聽后是聽力活動的準備階段,是教學中最容易被忽視的階段,我在教學中就認為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了,新內容學會了,那么這個聽力訓練就成功了,其實不然,最后的檢測中就往往會出現一個問題反復講反復錯,這就是我們沒有注重聽后的過程。聽力活動結束后,首先,教師需經過解釋、回顧與總結,使新舊知識的復現緊密。作為聽力活動后的延伸與深化,不可與課堂其它環(huán)節(jié)教學脫節(jié)。要通過說、讀、寫的練習來鞏固所學成果;其次還應在豐富的課后活動中,鞏固課堂知識和語言技能,提高英語運用能力。比如在六年級下復習指路這個內容的過程后,我偶爾提問了一個學生,就發(fā)現了這個學生只是能夠畫出路線,但當自己在表述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其實學生掌握起來還是有困難的,于是將復習單元中及目標檢測中所有關于這個方面的題目都放在一起,讓同學采用多種方式表述,如個人示范、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練習,這樣經過充分的練習,孩子們總結出指路的幾個步驟:first...,then...,and ... is ...這三個步驟,形成了固定圖式,在如何指路這個內容上,也就容易多了。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在進行聽力的練習中,聽只是輸入信息,而如何讓這些輸入的信息轉化為學生內在的信息同時將這些信息轉化成外部語言輸出,我們可能就獨獨缺少了聽力活動后鞏固的這個階段。
三、結語
小學階段是孩子英語學習的一個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過程中,聽力的訓練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充分利于圖式理論給予我們的啟示,不斷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過程,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聽力訓練的有效性,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
參考文獻:
[1]劉邵龍.背景知識與聽力策略——圖式理論案例報告[J].現代外語,1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