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金平
摘要:中職數學作為一門工具課程,應服務于專業學科,而今中職數學的“服務專業,注重應用”的指導思想并不明確。目前中職學生也普遍存在對數學學科厭學的現象,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已迫在眉睫。在教學中增加數學的趣味性,并結合學生的素質,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中職數學與專業課程的對接,更大程度的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改革;創新
一、中職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方面。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的指引下,社會認同度較高的仍然是普通高中教育,家長普遍存在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而這一思想卻直接指向了普通教育的第一批次的明牌大學,忽略了自己小孩的時間情況,在子女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情況下仍不惜重金把小孩送去接受普通教育,因此也造成了中職學校招生困難和所招生源文化基礎非常薄弱。尤其是數學學科,表現為概念認識模糊,公式,性質,定理認識不清,數學思維方法和技巧缺失等,以至于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學習被動,更談不上良好的學習習慣了,課前、課中、課后都無法到位,甚至沒有。由于基礎較差,課前預習難以理解,感覺再看天書,學生普遍難以堅持下去,有的學生就直接放棄了預習。上課期間注意力不集中,上課隨意講話、睡覺、玩手機現象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課后做作業時遇到困難時不是向同學或老師請教,而是直接抄襲或是不做,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低,缺乏應有的運算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1]。
2、教師方面。在中職學校,往往把教學重點放在專業課上,文化課教師缺乏榮譽感,再加上數學教師只是備教材,而沒有認真的去備學生,忽視了學生素質差的這一事實,僅僅滿足于自身對知識的了解和熟悉,注重教學內容的安排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等,對學生的實際數學水平在教學中缺乏耐心和鉆心,沒有去認真的考慮如何“抓住”學生,充分發揮課堂的作用和學生的主動學習性。課堂管理也不夠重視,只是簡單的完成教學計劃中規定的任務,認為課堂管理是班主任的職責,課堂上放任自流。自然也就不能使學生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得不到發揮,也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3、教學環境方面。中職學校為了更好的體現專業特色,在教學安排中壓縮數學理論課程的學時,而教育部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卻沒有發生改變,教師為了完成任務,也就只能加快教學進度,并不能很好的按教學要求和學生實際去教學。中職學生本人數學基礎就差,再加上中職數學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也不夠緊密。學生并不能從內心去認識到數學這一基礎學科的重要性,認為數學的作用不大,特別是對專業學習幫助不大,并不能很好的去理解數學是學習其他專業知識的基礎,是學好其他專業課的重要工具[2]。
二、教學改革創新探討
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是掌握專業所需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面向產業,為社會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結合中職數學教學現狀,中職數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探索:
1、創新教學設計,提升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學生對某些學科的學習積極性,往往取決于對學校這門學科的重要意義的深刻認識,學生充分理解了所學知識的相互聯系,理解了所學內容的科學意義和社會意義,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精神就會油然而生。中職學生在接受中職教育的同時,就默認了自身接受技能教育和就業教育的事實,而忽略了數學教育的必要性,重專業請基礎,認為數學學與不學已無所謂,只要能混過去就行。因此,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目的,理解數學的實際意義,調動學生的求知需要,把數學的意義貫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中盡量貼近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數學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教學設計中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一些有趣的例子。如講到數列時,給出問題,找規律:1,2,3,5,8,(),21,…,引出著名的斐波那契數列,并指出在股市中莊家經常會把這些數字作為變盤的時間點等實際意義,再比如講到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時,首先拋出一個問題:一個大富翁和一個年輕人立了一個合同,一個月內年輕人每天需給富翁10萬元,而富翁第一天付給年輕人1分錢,第二天付給年輕人2分錢,第三天付給年輕人4分錢,……,以后每天富翁付給年輕人的錢數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30天期滿。請問這個合同對誰有利?完成后并舉出棋盤數學的故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只有當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就可以增強學習的動機,增加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習效果,而這種學習的滿足感又進一步強化了學習的興趣[3]。
2、創新教學策略,豐富教學內容。數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而游戲只是一種閑暇的娛樂。我們可以想辦法吧這兩個毫不相干的東西結合起來,把游戲搬進數學課堂,讓嚴謹的數學教學變得不再枯燥,更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提升課堂教學的活力。如:在教學《數列的概念》時,我讓一列6個同學出列,按照從左到右由高到矮的順序排成一列,然后重新打亂自由站成一排,通過老師與同學游戲結合講述數列的概念,并且很自然與同學們分享了課題,本來很抽象的理論,在游戲中,學生不知不覺地就掌握了。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職高數學課堂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數學本身具有抽象性和邏輯性,學生很容易感到枯燥無味、厭倦和怠慢。教師講課時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用有趣的知識和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一門素質課,“趣味數學”本身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數學,能看到數學的實用價值,而不再是和單純的數學符號打交道。好的趣味數學問題往往是問題涉及的內容簡單通俗,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卻又艱難曲折,而且問題中所包含的思維角度和技巧又有一定的隱蔽性,需要我們層層深入才能發掘出來。要體現“趣味”就要力求問題樸實,貼近生活,解法新穎,是學生在探求過程中獲得切身的感受和實踐經驗[4]。
總的來說,在中職數學教育中,教師應從興趣的角度出發,通過創新教學設計,更多的貼近生活教學,充分體現出數學的實際意義,豐富教學策略,多層次多維度的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職數學的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為更好的學習其他專業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建濤.中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魅力中國,2013(31):249-249.
[2] 支金山.中職數學教學創新思維探索[J].職教通訊,2015(15):42-43+49.
[3] 高新.淺論中職數學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成才之路,2009(5):6.
[4] 韋明理.中職數學教學現狀與有效教學策略的思考[J].廣西教育,2009(9):26-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