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軍 李靜
(河南省三門峽市黃河三門峽醫院骨科 三門峽472000)
股骨頸骨折行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對照研究
王紅軍 李靜
(河南省三門峽市黃河三門峽醫院骨科 三門峽472000)
目的:比較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行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效果。方法:選擇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每組38例。A組采用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B組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關節置換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程度和治療前后的SF-36評分。結果:B組的治療效果和A組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的關節置換時間長于A組,術中出血量大于A組,術后疼痛程度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的SF-36評分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組的SF-36評分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均有良好效果,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時間較長且出血較多,但患者術后疼痛輕,且遠期生活質量高,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理術式。
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效果
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多首選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關節置換術分為兩種[1],即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為比較兩種術式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本研究探討了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行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76例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和B組,每組38例。A組中男22例,女16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68.98±2.56)歲。B組中男23例,女15例;年齡61~79歲,平均年齡(68.12±2.7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基礎治療 術前檢查所有患者的臟器功能,并對全身合并癥進行處理,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和心率穩定。術前和術中給予患者抗生素,以預防感染的發生。患者均取仰臥位,麻醉方式均為持續硬膜外麻醉;做Hardinger改良切口并逐層切開,完全顯露患者的髖關節,將關節囊切開并顯露股骨頸;將髖臼韌帶切斷,并將骨折股骨頭取出,用電鋸在股骨頸截骨[2]。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常規抗生素預防感染,并適時進行康復鍛煉。
1.2.2 A組 患者采用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進行股骨擴髓后,將直徑合適的股骨柄假體置入。
1.2.3 B組 患者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將髖臼磨銼以去除臼軟骨,對臼杯假體進行固定,進行股骨擴髓后,將直徑合適的股骨柄假體置入,在髖關節活動無障礙后對關節腔進行沖洗,給予負壓引流,將切口逐層縫合[3]。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關節置換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程度和治療前后的SF-36評分。疼痛程度采用VAS評分表進行評價,0~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劇烈。顯效:SF-36評分>90分,生活可自理;有效:SF-36評分>70分,生活部分可自理;無效:SF-36評分無明顯改善,生活無法自理。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B組的治療效果和A組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SF-36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的SF-36評分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組的SF-36評分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SF-36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SF-36評分比較
注:和治療前比較,#P<0.05;和A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生理功能 情感功能 社會功能A組B組38 38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5.23±5.12 63.57±9.65#45.14±5.72 84.15±13.11#*56.14±4.91 72.44±10.98#56.95±4.24 86.24±14.56#*61.34±10.16 80.25±13.11#61.14±10.72 93.25±18.22#*
2.3 兩組的關節置換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VAS評分比較 B組的關節置換時間長于A組,術中出血量大于A組,術后VAS評分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關節置換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VAS評分比較

表3 兩組的關節置換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VAS評分比較
組別 n 術中出血量(ml) 關節置換時間(mim) VAS評分(分)A組B組38 38 t P 223.24±10.85 331.13±10.91 8.291 0.000 122.25±10.53 153.14±12.72 9.055 0.000 5.61±1.59 2.62±0.21 10.721 0.000
髖關節置換術是治療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的常用術式。全髖置換術雖然手術時間較長且出血較多,但髖臼和假體股骨頭具有較高的匹配度,可減少髖臼軟骨磨損的出現和脫位的風險,延長假體使用壽命,降低假體翻修率,適合機體功能良好、合并癥少和耐受性高的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5~6]。而半髖置換術手術相對于全髖置換術手術而言,操作簡便,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但其術后患者疼痛較為明顯,會影響患者的遠期康復和生活質量,適合機體功能差、合并癥多和耐受性低的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7~8]。
本研究中,A組采用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B組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結果顯示,B組的治療效果和A組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B組的關節置換時間長于A組,出血量大于A組,術后疼痛程度低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的SF-36評分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組的SF-36評分優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老年患者均有良好效果,全髖關節置換術手術時間較長且出血較多,但患者術后疼痛輕,且遠期生活質量高,應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理術式。
[1]高煥東,王樹彬.老年股骨頸骨折應用全髖置換術與半髖置換術治療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刊,2016,51(1):97-100
[2]詹世安,丁晟,宋國全.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5(5):475-477
[3]郝林杰,邱裕生,張育民,等.全髖與半髖置換術治療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療效比較[J].實用骨科雜志,2017,23(2):118-123
[4]王林鷹.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行全髖或半髖置換術臨床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8):3950-3951
[5]林天軍.人工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老年人股骨頸骨折比較[J].醫藥前沿,2016,6(2):129-130
[6]曹曉東,葉軍,王俸武.前外側入路微創全髖關節置換和半髖關節置換術后股骨頸骨折愈合及患肢疼痛程度的比較[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7,23(4):518-520
[7]樊建平,陳滿華.人工全髖與半髖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實用臨床醫學,2016,17(8):40-41
[8]陳炎城,徐林,韓小松.全髖與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3):538-539
R683.4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7.09.040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