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付出了,你接受了,你做了所有可以做的事,那就親了。所以先是愛,再是親,相愛相親其實是對的
南方周末記者 劉悠翔 發自北京
仍在臺灣金馬獎執委會主席任期的張艾嘉第一次執導了一部大陸題材電影?!断鄲巯嘤H》源自一個成都女孩家里遷墳的故事。張艾嘉看到故事后,與女孩深入地聊了聊,人物背后的秘密破土而出,事件中的戲劇和沖突也隨之展開。風波中,家庭里的每個成員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日漸疏遠的關系又復歸親密。在張艾嘉看來,這是所有人都會面對的愛的課題。
張艾嘉飾演的岳慧英,既是一名中學老師,還承擔著相夫教女的責任。母親去世后,岳慧英想把亡父在農村老家的墳遷到城里,讓父母合葬,卻遭到亡父在農村的原配妻子的激烈反對。雙方僵持之時,岳慧英的煩心事接踵而來,她變得急躁易怒、橫沖直撞,但與丈夫、女兒之間卻因此獲得了久違的深層交流。
影片在河南鄭州和洛陽拍攝,因為張艾嘉理想的取景地既不是南方,也不是北方?!拔颐看巫w機從香港過來的時候都看地圖,(河南)好中,真的就是中間?!边@兩個城市的地名始終沒在片中出現,所有角色說的幾乎都是普通話?!拔蚁嘈胚@樣的事真的會發生在每個華人家庭里,我們都會遇到?!?/p>
2017年10月1日,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公布提名名單,《相愛相親》入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7項大獎。“當然不是因為我是金馬獎主席才這樣,”張艾嘉開玩笑,“我自己也沒有想到,馬上打電話給宣傳人員,問他這樣宣傳會不會好做一點,他給我的答案說,不會?!?/p>
2010年參演《觀音山》之后,張艾嘉接拍過多部大陸電影,包括賈樟柯的《山河故人》、畢贛的《地球最后的夜晚》。盡管李雪健、王志文、劉若英、譚維維、耿樂等眾多明星友情出演了《相愛相親》,張艾嘉對這部電影的命運并不樂觀?!坝^眾會說,啊,好感人,可是他們不到電影院去看?!睆埌胃袊@,“文藝片在當下整個市場中是非常難生存的。”
經歷過的人,臉上的風霜不一樣
南方周末:《相親相愛》之前,你在大陸拍片有什么特別的感受?
張艾嘉:其實很早我就進來拍合作片,1992年,那個電影叫《幻影》,是我跟雪健老師演的。我還記得導演是魯曉威,他導過電視劇《渴望》。我深深地感覺,有些角色我可以(演),但觸及歷史背景的一些角色,我就不太能演。我沒有經歷過,怕演得不對。那些經歷過的人臉上的風霜是不一樣的,而且大陸有太多很棒的、我這個年紀的演員,我不相信我可以演得好過她們。
李玉來找我演《蘋果》,我也拒絕了,我覺得還是不適合?!队^音山》的時候,我非常曉得她為什么找我來演,她的目的性非常強,要我演出女人失去兒子的那種心境。我其實非常想拒絕的,后來答應是因為她非常誠懇。最后,她把片子剪出來是另外一回事情,我覺得有點可惜。
這么多年,我并沒有接很多大陸的電影、電視劇,還有真人秀,這些對我來講并不是目的,沒有心動過。我還是想演一些我喜歡的角色,跟我想合作的導演合作。所以賈樟柯找我的時候,我很興奮,因為看《小武》的時候,就非常喜歡他,我們又是同鄉,我非常有把握可以演好那個角色。這次拍《相愛相親》,我就把他的制作團隊請來了,他馬上讓給我用。
南方周末:《相愛相親》的許多生活細節都是大陸觀眾熟悉的,比如電影里繁瑣的辦證程序,你怎樣再現大陸的生活?
張艾嘉:我真的是看到的。每年有些朋友要到臺灣來,就是因為通行證,常常沒辦法來了。我說怎么會呢,他們說我還得回老家辦證,我的戶籍在那。
南方周末:電影里,真人秀節目組在街頭圍追堵截給你演的角色帶來很多困擾,你似乎不太喜歡這類節目?
張艾嘉:對。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電視臺,因為大家要看數字(收視率),于是把私生活變成公開的、可以拿來跟大家共享的一種娛樂。但我覺得這個是有點殘忍的,甚至我現在很擔心,有些真人秀做的東西過于危險,你都會想,是不是需要走到這個地步?你會感覺人類的自我毀滅心態越來越強了,當然我是抱著一種很同情的心,我覺得不應該這樣子的。
南方周末:電影里,你的角色也吐槽了電視相親節目,臺灣有類似的節目嗎?
張艾嘉:我們以前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節目,要站在一堆人面前,站在一個攝影鏡頭面前,跟對方說我對你的感覺是什么,我覺得那是很詭異的事情。我也會看,看到這是多么奇怪的社會。
南方周末:你說現在的觀眾會欣賞文藝片,但是不到電影院里面去看,這是你近年需要面對的問題嗎?
張艾嘉:以前,看電影這個詞對我們來講是一種很美好的社交方式,不同的人在一起欣賞電影,在里面會感覺到其他人的反應,哭聲會感染你,笑聲也會感染你。現在有太多平臺可以看到電影??墒悄阍诩依锟措娪暗臅r候,腦子還在想別的事,一會兒電話來,一會兒短信來了,你會誤掉很多東西,沒有辦法很專心。為什么電影院要黑燈呢?為什么要開幕呢?美國人做這些東西都是很有道理的,它告訴你,你進入另一個環境,這是另一個世界的開始,所以要給你這種氣氛?,F在大家都忘記這是氣氛的營造,把這個東西打散了,這是很悲哀的事情。
你看外國大片,一定上來先是一段很強烈的音樂,你開始接受這種刺激,你的心臟會跟著它跳動,你分泌出來的多巴胺是不一樣的。這些是計算過的東西。文藝片需要你安靜,可是現在誰還靜得下來呢?所以那個時候我想了很久,我跟黃韻玲講,一開始媽媽出來,我要一段很浪漫的音樂。雖然她要死了,可是她的死是浪漫的,我希望用這樣一個完全不真實的感覺,讓觀眾靜下來再去看電影。這是計算過的,我很難得計算一件事(大笑)。
我是會敲孩子門的
南方周末:你演過許多母親角色,《相愛相親》里的這個似乎是最兇的?
張艾嘉:更年期其實都來自一種恐懼,突然間安全網沒有了——母親走了(去世),女兒要離家,老公跟她的感情好像到了一個瓶頸,不曉得兩個人接下去有話說還是沒話說。突然間,她有點迷失掉了。她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恐懼,就是兇、霸氣,其實內心蠻脆弱的。
南方周末:你能理解這個狀態嗎,這個角色跟你本人差別大么?
張艾嘉:當然跟我本人一定有某些差別,可是也能理解。我也到了這個年紀,要面對很多變化。當小孩長大、真的不需要你的時候,你是會有失落感的。那種失落感是莫名其妙的,你覺得他就大了,再過幾年,他身邊每天都是女朋友了。以前都是跟在我身邊的,現在跟在別人身邊了??墒沁@種話怎么說呢?你也不能跟他說不可以,而且你也覺得那不是對的,所以你要學習自己去調整。
南方周末:片中有一個女兒敲門的段落,是不是來自你跟兒子之間的故事?
張艾嘉:不是,那是我自己寫的。我媽媽常常不敲我門,理所當然就進來了。我相信很多家庭的媽媽都不敲門的,覺得這是我家。我是會敲孩子門的,真的是不同代人的不同。我覺得我們家很大的規矩就是要彼此尊重。我們常會對子女講,過年了,你一定要回家。我現在慢慢覺得,他可能很想出去玩,如果他今年有這樣的要求,我會尊重他。反而你越尊重他,過了一兩次他會講,我今年在家里過年。
南方周末:電影里,學生盧曉光反抗你的公開課彩排、調皮搗蛋,但是當老師在街頭被圍堵,他又挺身而出,你欣賞這樣的孩子嗎?
張艾嘉:其實剛開始,她很不喜歡這個孩子,所以這個孩子老是被安排坐在后面。直到街頭的事情發生以后,她才突然間意識到盧曉光原來是這樣一個孩子。以前班上可能只有30個學生,每個學生老師都有時間去好好了解;現在一來就是四五十個學生,老師每天要做報告,要批功課,要準備下面的考試,已經忙得不得了了,對孩子們的認識和關心已經別于以前了。在現在這個環境中,老師非常辛苦,而且蠻無奈的。
需要一件事情讓她對這個孩子有另外的看法。我很想在戲里面講的是,我們只要跟另外一個人有了交流、撞擊以后,你的世界會開放一點。大家需要交流,而不只是靠自我生存,活在某個自認為很孤獨的狀態里。其實我們人并不是孤獨的,連我們坐的沙發都是另外一個人做出來的。太多人走不出那種孤獨,做一些很負面的事情,這是我擔心的。
是“愛情”還是“愛”?
南方周末:電影里老太太的丈夫進城后又娶了一個妻子,老太太知道后仍在農村守候,你怎么理解這兩個人的選擇?
張艾嘉:真有這樣一個遷墳的事,我們不知道她到底多少歲,但她真的守了一輩子。你要知道那個時代鬧饑荒,她的愛人要養家覺得必須要出去,就從洛陽到鄭州。其實那個時候鄭州也蠻貧窮的,只是因為有很多工廠,還可以找到工作。這個男人你說他負不負責任?他每個月會寄錢回去,只是人還是會有感情需求,他逐漸愛上另外一個女人。那個女人出生的城市大一點,在知識、生活上比較匹配他的需要。
南方周末:影響老太太選擇的,是不是片中貞節牌坊所象征的倫理道德?
張艾嘉:應該是吧。老太太其實也沒有去多想,也沒人給她說太多她老頭在外面是怎么回事。就算講了,對她來講,嫁了是岳家的人,死了也是岳家的鬼,就是這種心態。那個年代的人很多是這樣子的。
南方周末:你覺得他們之間有愛情嗎?
張艾嘉:這是“愛情”還是“愛”?如果講愛情,他們可能沒有我們一般人講的愛情;可是他們有沒有愛呢?是有的,是關愛。老太太是出于少女心的愛,她就是愛當初她嫁進來時那個男人的樣子。我們先不要講愛情,就講愛。我深深感覺到現在大家都忘記愛是生來就有的,老講愛情反而變得很狹窄。我覺得好像人越來越少真的去做這件事,好好地發揮自己的本能。
南方周末:電影里,你的女兒想要私奔,恪守傳統的老太太為什么會支持?
張艾嘉:因為之前女兒一直問老太太,為什么當初你不跟外公去?那個時候,作為媳婦的老太太一直奉養著丈夫的家人,在他們老家,她沒有辦法走出去。她聽到女兒可以走出去的時候,就說跟著去。
何必再去念那些肉麻的話呢
南方周末:電影里,女兒和家長盧先生最后也在守候,你覺得他們跟老太太遇到的情感問題是類似的嗎,他們的結局也會類似嗎?
張艾嘉:結局不太一樣,但事件是一樣的。因為城市的轉變,人的移動,你會感覺那個動態是非常強烈的。我們有時候也到鄉村去,看到很多地方都是隔代教養。父母親把孩子生下來之后,都到大城里面去工作了,小孩留給老一代教育。他們需要工作,有誰不是努力去賺多一點錢,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一點??墒俏覀冊趯ふ腋玫墓ぷ鲿r,其實失掉的也是那個最單純的家。
南方周末:片名開始叫“相親相愛”,最后改成“相愛相親”,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張艾嘉:我們一開始選“相親相愛”,因為我想用一個很通俗的名字,就像“愛的代價”這種,很通俗,但是你有感覺的。可我們發現“相親相愛”被登記了,我馬上就反過來說,那就“相愛相親“吧。當名字變了以后,我努力想一想,愛是天生的,人生下來就有,所以應該是先有愛的。有了愛,你付出了,你接受了,你做了所有可以做的事,那就親了。所以先是愛,再是親,相愛相親其實是對的。
南方周末:丈夫寫明信片挽回危機的情節在電影里一晃而過的,他寫的是什么內容?
張艾嘉:其實不是危機,先生一直還蠻關心太太的。他寫的東西跟他最后在車上講的感覺是差不多的。那天拍這場的時候,收音師過來問我,你到時候會不會用口白把明信片上的文字念出來?我說當然不會。他說,好,你老了,現在年輕人都要把它念出來的,不然他們不知道你在講什么。我不會講。爸爸寫那封信的時候已經給女兒講了,你媽其實也挺可憐的,沒地方去了,怎么辦呢?安慰安慰她吧。你可以感覺到那份愛意在,所以何必再去念那些肉麻的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