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盈盈
摘要: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課堂提問是小學數學課堂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師向學生輸出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溝通教師、教材、學生之間聯系的主渠道和“鋪路石”。那么,我們應如何應用數學課堂提問的策略呢?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對策
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激發學生主動探究,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課堂提問方式。有效性的提問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而且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形成師生間良好的互動,從而大大增強了課堂的實效性。
課堂提問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引導學生設疑、質疑、析疑的過程,是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筆者根據這幾年的潛心研究、深入思考,初步得出了促使課堂高效的幾點策略:
一、提問要有針對性
課堂提問應與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維特點相適應,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并為后面的問題作鋪墊。一般情況下,課堂提問都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如果提出的問題難度過大,會使學生望而生畏,失去興趣,而過于簡單不需要思考的提問是徒勞無益的。提問時要避免那種不分巨細,處處皆問的做法。
例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先出示幾道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練習,如1025÷125,然后過渡到計算1025÷12.5。這時教師再提問:“這道題與小數除法的不同點在哪里?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我們還沒學過,那么,誰能運用舊知識把它變成已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并計算出來?大家在草稿本上試一試,做完后思考一下,說出你這樣做的道理。”經過這種以舊知識作鋪墊,巧妙的啟發式提問,難易程度適宜,學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二、提問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課程本身具有內在興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課堂提問同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設問時,要以學生的興趣為著眼點,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例如,在教學“20×3等于多少”時,教師首先創設了小猴要建房子,請鄰居大象搬運木頭的情境。“一只大象搬20根木頭,那個3只大象搬了多少呢?”這樣,學生不是去想抽象的20×3等于多少,而是想20根木頭和3只大象,這些數字是具體的、生動的、形象的,從而激發了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在快樂、興奮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走進一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之中。
三、提問要有層次性
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掌握,要經歷一個由不懂到懂、由淺到深的認知過程,教師只有在關鍵時刻恰如其分的提問,才能加速深化過程。提問難度大都巧設在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的層次上,從而把學生的注意力、思維引入最佳狀態。
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教師出示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問:“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學生回答180度,教師又問:“把這個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兩個三角形,每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學生立即回答90度,教師追問:“怎么得的90度?”“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教師沒有立即否定學生的回答,而且用剪刀將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兩個小的直角三角形。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重新回答各是180度,教師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接著讓學生畫一個任意三角形,并把三個角剪下來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角。這樣由淺入深地引導提問,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思維順暢,更清楚地知道三角形內角和都是180度,與三角形的大小、形狀無關。這樣逐漸深化知識的提問,步步入深,引人入勝,既啟迪了學生智力,又幫助學生找到了解題的關鍵。
四、提問要抓住聯系
數學知識內在聯系十分緊密,要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點,促使學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轉化為已知。教學時要盡量挖掘新舊知識的聯系,通過提問加以對比,學生對所學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結成知識網。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時,教師提問:除法、分數中,前項、被除數、分子是什么關系?后項、除數、分母是什么關系?比值、商、分數值是什么關系?分數與除法的基本性質是什么?誰能說說比的基本性質,你是怎樣想的?”通過以上的教學提問,學生分析、比較,知識得到遷移,在不停地思考和實踐中學習,既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質,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思維得到了發展。
五、提問要面向全體
課堂提問的目的在于開啟全體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使全體學生都積極準備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應置大多數學生于不顧,而形成“一對一”的問答場面,或只面向少數幾名學生發問。教師不要先點名后提問,也不要按一定次序輪流發問,而要將提問的機會平均分配給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在課堂上常設置一些不同層次的提問,對差生多問“是什么”的問題,如“你能說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么嗎”;對中等生多問“為什么”之類的問題,如“你能告訴老師為什么這道題要這樣解決呢”;對優等生多問“有什么不同意見”的問題,如“你能勇敢地告訴大家對這道題的解法有什么不同意見嗎?還可以怎樣解”。這種形式多樣的提問,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教師顯得親切隨和,好像是在與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積極探究,思維得到了有效的訓練,對知識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效的課堂提問也絕非千篇一律。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激活學生的思維,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只要我們用心堅持有效的課堂提問,學生一定會還我們一個驚喜。
參考文獻:
[1]郭成祥.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5(5):154-154.
[2]徐娟.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
[3]謝茂龍.也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的有效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5(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