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艷華
摘要:識字、寫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識字教學質量直接關系著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提高識字教學質量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興趣;新課標
新《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識字寫字”環節明確指出,小學生應該做到喜歡學習漢字,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整個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關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作為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識字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真正愛識字、樂識字、輕松識字。
一、激發興趣開展識字教學
現代心理學之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愛因斯坦也曾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把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列入教學的第一目標。只有學生感興趣了,才能真正調動他們潛在的學習動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以興趣促識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動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可以通過游戲方式,也可以開展各種競賽,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使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例如,我在識字教學中開展了各種游戲,有猜字迷、編兒歌、開火車識字、摘果子游戲、玩字詞卡、玩魔方(每一面寫有本課要認的生字詞)、玩字詞卡,做摘蘋果、找朋友、奪紅旗、抓特務、郵遞員送信、識字大闖關、走迷宮、風車轉轉等,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開展識字教學
低年級學生的有意記憶是短暫的。如何才能讓復雜的生字在學生腦海里長時間不忘記呢?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察一個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文字。正確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識字,為識字教學開辟新的天地。如教“傘”字時,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再以實物形象幫助識記字形,用課件出示小樹。讓綠樹葉變成傘字的人,樹杈和樹桿變成傘字的下半部,非常形象,這符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又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給出一組象形字——由實物圖到象形字,再到現代簡化字,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不僅富有動感,而且會讓學生產生神秘感,這樣就會激起他們的好奇心。有效地提高了識字效率。
三、授之以法開展識字教學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出來的,而結果則以靜態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使孩子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我采用了既動腦又動手的識字方法,為學生創設識字情境,促使學生能有效地識字。具體如下:
1.編口訣法。對某些字,學生總是容易記錯。在教學時,若把這些字編進口訣中,學生就能記得又快又正確。例如,在教學“朋”“樹”“念”“歪”等字時,我就編了這樣的口訣幫助孩子們記憶:“兩個月亮交朋友”“村子里的樹要對對齊”“今天要用心念書”“不正不正就是歪”等。通過這些口訣的幫助,孩子們很快就記住了這些字。
2.猜字迷法。如果在教學中,教師把要記要學的生字直接出示在黑板上,總有幾個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而采用猜謎的方法就不一樣了,所有的孩子都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這樣就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例如,在教學“告”字時,我先讓學生猜字謎:“一口咬掉牛尾巴。”通過形象的比喻,加上板畫、書寫,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個字。后來,我在教“午”字的時候,學生自己就編出了字謎。有個學生很興奮說:王老師,我發現這個“午”就是“不見了牛頭”。
3.畫圖法。有時候,有些象形字非常生動,如果借助簡筆畫就能讓學生既快又形象地記住這些字。如“月”“日”“火”等字,在教學中,我就用畫圖的方法在黑板上出示了這些字的演變過程,孩子們學得又快又開心。又如,在教“雨”時,我就根據小學生對這一個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這個字生動地畫了出來:“雨”字上的一橫就代表雷電,一豎跟橫折鉤就代表一間房子,里面的一豎就是閃電,它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個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點就是漏進來的雨水。
四、融入生活開展識字教學
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書,有生活的地方就有知識。教育小學生識字應注重重復記憶,讓所學的字無數次地重現于學生眼前。只要留心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處處有字認,日積月累,天長日久,識字的數量就會與日俱增。如:上街的時候,讓學生看廣告、招牌、商標等來識字,過年時家家貼對聯,認一認、抄一抄、記一記,留心生活處處皆學問。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事事能留心,處處能留神,識字與生活同步。如此放開手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一旦受到鼓勵和激發,就會變成孩子寶貴的學習資源,成為方法性的資源。而這些資源不僅不會遺忘,而且會隨著時間的積累越來越熟練,使學生獲得提高,給孩子以成功的體驗。
小學生記憶的特點是無意識記強于有意識記,記得快,忘得也快。脫離語言環境,學生容易忘記。教材中的兒歌、韻文朗朗上口,學生很快就能背下來,但是那些方塊字并不見得也認得,因此,我們結合課文選擇了許多課外讀物,訂閱拼音小報,并且自己編一些兒歌、韻文引導學生閱讀,使學過的字反復出現,久而久之,在語言環境中,通過語言實踐,學生提高了理解能力。
結語:
漢字的奧妙是無窮的,是博大精深的。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充分引導學生,使學生積極參與識字學習,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將學生從枯燥的識字過程中解放出來,培養學生識字的熱情,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養成自主識字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董陽.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誤區與出路[J].基礎教育研究,2012(11):37-38.
[2]董苓.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快樂識字教學的分析[J].新課程,20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