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榮
教育應是一種喚醒;教育應是教育生命一種自覺的過程。老師的教育至高境界應是喚醒孩子內心深處靈性和對美好的更高欲求;讓他們在自我生命里萌發學習的動力、渴求知識的欲望和創造的激情;讓他們在一種極其自覺主動狀態中追求自我、完善自我,并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前行。
喚醒孩子靈性欲求“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币虼苏f,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喚醒。喚醒,讓他們萌發一種生命創造的沖動,使內心深處潛藏的潛能迸發出一種正能量,不斷追求自我、完善自我,驅使自己向著更高、更遠的方向前行。
一、為孩子點亮心燈,照亮他們前行的路
在漫長的教育教學歷程中,我們曾無數次與那無數個期待的眼神相撞;也發現那些迷茫的目光不曾一次地投向我們,可由于種種原因和理由那些需要解釋的“目光”都在我們不經意間被忽略、忽視或淡漠掉了。于是,我們這不經意的一瞬間,一個孩子的美好愿望可能為泡影;或許,一個孩子的偉大構想就瞬間灰飛煙滅了;或者,一個孩子的夢想的翅膀就此斷了羽翼再也飛不上理想的藍天。其實,人生來世之初上帝就賦予了每個生命以靈性,在他們的生命里都蘊藏著一種美好和對真美的向往。我們要以一種微妙方式走進他的靈魂里,為他點亮一盞心燈,照亮他人生之路,使他發現自我生命里的光芒而映照自己前行的路。數年前,我在一所縣城中學教書時曾發生了這樣的一個故事:班中有一個難以“教導”并被同學戲稱為“揚州怪”的學生小波在英語作文中寫了一首詞:
少年游·任山河
鸚鴿古堡風蕭蕭,遙守任山河。三關口外,瓦亭西處,彈洞前村壁。英雄鏖戰寧南川,何處灑熱血?烈士陵園,猶寄哀思,長眠翠柏間。
并隨其后附了句:周日游彭陽縣任山河烈士陵園有感賦詞一首,但本官對English一竅不通,拜請“先生”轉譯,亦為今日作業!讀后,我頓然間為這位的“英雄”氣概所折服。于是,我立即在下午班會課上請語文老師韓世忠做了賞析并要求全體同學必須在課內誦讀熟背。沒想到,這件不經意的事卻影響了一個青少年后來十多年的讀書時光。如今,當年的“揚州怪”已經北大畢業在阿里巴巴就職。在2016年春節前夕,楊錦波回家過年路過銀川特意來向我“懺悔”過去:“老師,還記得初二那次“作文”嗎?是你的那次“發現”喚醒了我對文學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向往!”
有時候,我一直對此事深感莫名其妙。倘若沒有當初頓生的心里“佩服”而對他存有教育上的偏見,恐怕也不會有他四年里在北大“激揚文字”和今天初出茅廬就可在馬云的阿里揮毫潑墨,運籌帷幄。不難想象,點燃一個人的心燈卻能照亮他的整個世界!
作為老師,我們可有很多方式走進孩子的心靈里:我們將一個微妙的眼神送給他,也許他會受到極大的鼓勵;我們將一句美好的祝愿的話送給他,那也許會慰藉他整個靈魂;一次分分鐘的談心可能將會是他人生那瞬間定格一次難忘的經歷;一句撫慰的話語將會是使他心靈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批閱作業時,你把你對他美好期許寫在他的作業本里,他一定會將其奉為生命中的經典;有空的時候,你可把你的心聲寫成一張紙條夾在他的作業本里,讓他讀后得到內心的無比慰藉。如此無數個心靈與心靈的溝通方式一定會使孩子從靈魂深處感受到溫馨與關愛;讓如此點點滴滴細微之小事嵌在孩子的一顰一笑中,灑在他們的心靈里,為他們點亮心燈,輝映他們前行之路。
二、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靈性,撫育生命自覺而彰顯生命風采
教師要有一顆靈動的心,不時的去感受,去貼近學生;要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去觀察,去發現他們的閃光處。給孩子一句關愛的話,或給一個鼓勵的眼神,多一次信任的微笑,這樣就能喚醒孩子沉睡已久的意識和潛能,就能使孩子天性中最優美、靈性的東西發揮出來。在我的教育教學歷程中,我一直將拿破侖·希爾繼母對他的激勵教育而奠定了他走向人生輝煌的巔峰奉為對孩子的教育典范。拿破侖·希爾小的時候一直在家被認為是壞孩子。家里的牛走失了,樹被莫名其妙地砍倒,大家都認為與他有關,甚至連哥哥父親都承認他是壞孩子。既然家人都這么認為,他也就無所謂了。他少年的一段時期十分灰暗??芍钡嚼^母到來,拿破侖才在命運上發生巨大的改變。因為只有她用了仁慈惠愛的眼睛發現了這是個有無限潛能的孩子。無論他發生什么,她總是對孩子堅持說同一句話,“你是我們全家最聰明的孩子!”生活當中,她也是從內心深處相信他是最好的孩子。正是由于繼母這種對人性光輝與靈性的呼喚才創造了成功的拿破侖·希爾。所以,我們認為喚醒一個人內心深處沉睡的意識和潛能,就能使其靈性的東西發揮出來。
人與生俱來的是有著一種生命的創造沖動,這說明人具有內在自我發展的動因,而且還不屈從于任何外在的壓力而放棄自己的主張;同時還表現為對自己當下自我發展狀況的不滿足,以致力于追求更高水平、更完善的發展。因而我們的教育應該喚起并關懷人的這種生命的沖動意識而喚醒孩子心靈深處的靈性,使孩子在現實中能夠大膽地去追尋自我,大膽地去展現自我,使他們每個人都可以彰顯生命風采。
三、尊重每個生命個體差異,進而喚起孩子對美好的更高欲求
1.以每個孩子個體存在為本,開發潛能,探索盡量真正適合更多孩子自我價值提高與體現的有效課堂。課堂是孩子整個青少年時期的棲息地——這里是他們人生美好期望孕育的伊甸園;這里是他們初夢育雛的搖籃;這里是他們未來人格和格局奠基的厚土;這里也是他們欲把所有的渴望熔化并百煉成鋼而鍛造他們人生的熔爐。所以,整個孩子的需求應理所當然地成為課堂的中心。老師應根據每個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為他們的發展創設一種更適合的學習“環境”:是天賜聰賦頗高的孩子,我們毫無置疑地給他們展現一個廣闊的知識天地,引領他們去攀登知識的巔峰;是天賦于他極發達藝術細胞,我們應盡可能創造機會將他推向藝術人生的舞臺;是那些“一輩子”也難能啃讀“ABC”的孩子,我們須得靜下心來,使他獲得人生的自信并使他走入大千世界時“會當擊水三千尺”,不失少年時的輕狂與自信。課堂堅決要撇開功利的分數,將教育回歸她最原始的初衷和本真,探索盡量真正適合更多孩子提高生命意義和為未來人生充值的真實而有效的課堂,使得每個孩子在屬于自己的課堂里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最佳狀態。因此,我們的課堂要開啟生命個體靈性,挖掘生命個體潛能,讓每個生命綻放精彩。尊重差異,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
2.“長善救生”,發揚孩子的優點,使每個生命體驗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馬卡蓮科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教師要善于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并給以表現的機會,這樣才能更強烈引起他心靈的震動,激發他崇尚美好,并向往人生的更高境界。而且,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時刻能欣賞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即便是美麗光輝只是曇花一現,也值得我們去捕獲。贊揚是對人性的優點的發現,是對其生命意義的肯定。
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心靈的火花”。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教育的意義就是喚醒一個孩子潛藏在內心深處的靈性和對美好事物的一種更高欲求。我們的職業的至高境界就是走進孩子的靈魂里,與他們進行靈魂與靈魂的對話,產生心靈的共鳴,呼喚生命的價值,召喚靈魂的升華。一位愿一生傾心于教育事業的育人者,他一定會努力使他的整個教育生涯付諸于這些教育行為而照亮孩子的生命歷程。
參考文獻:
[1]教育導報.2012.
[2]課程教育研究.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