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林雁
厭學后果嚴重
厭學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一種行為反應模式。厭學,輕者會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被動學習,影響自己未來的發展;重者可致逃學、曠課、拒絕上學。有的學生在學習方面得不到樂趣,會采用其他方法彌補生活的空虛,玩手機、打架甚至結交社會上不良伙伴。
學習動機受損是主要原因
嬰兒從出生就開始學習,他們天生好奇,會去探究,會問為什么。也就是說,學習是兒童的主導活動,是兒童社會化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兒童獲取知識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為什么有些孩子不喜歡學習呢?研究發現,學習動機受損是導致厭學的最常見原因和關鍵因素。
學習動機是兒童青少年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學習的心理動因,表現為學習的志向、愿望或興趣等,對學習起推動作用。學習動機可以劃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外部動機是指外部獎勵或榮譽激發的學習活動,例如父母的夸獎、老師的贊許、好的分數、同伴的認可、獲得榮譽稱號、報考理想的學校、追求令人向往的社會地位等。內部動機是學習本身的推動力,是個人內在的因素,包括興趣、求知欲、理想、信念、人生觀、責任感等。年幼兒童學習以外部動機為主,隨著年齡增長和自主性的提高,逐步轉化為內部動機,而一個人事業的成功和人格的完善主要靠內部動機推動。
4因素易致學習動機受損
學業失敗 很多孩子在學習中有一次失利,或某一門功課沒學好,產生了挫敗感,甚至受到懲罰,就會對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如果沒有及時調整,就可能出現學習成績下降。學習成績趕不上別人,得不到家長、老師、同學的理解和賞識,就會更加喪失學習興趣,得過且過,輕者消極怠工,缺乏進取,重者完全放棄學習。
目標不合理 不少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雖然努力,但總也達不到父母所制定的目標。過高的期望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使孩子望而生畏、失去進取的勇氣,或產生對立情緒、失去自信,“破罐子破摔”。
學習疲勞 學習內容過多,學習材料枯燥、單調、缺乏趣味性;學習強度高,做完了學校作業,還要做課外補習;學習方法不當,只死記硬背、不會聯想記憶,或只運用視覺學習,不會運用聽覺學習等,都會造成學習疲勞。學習疲勞者對學習感到倦怠,并引發煩悶、易怒、精神渙散、興趣喪失,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家庭因素 家庭不和睦,矛盾沖突多;對孩子教養態度不一致,教養方法不當;父母的價值取向偏差(如讀書無用論)、過分溺愛或過分苛求等都會損傷孩子的學習動機。
7個方法幫孩子“修復”學習動機
接納理解孩子 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接納孩子。接納孩子是指接受孩子在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做出某種行為是出于何種需求。接納不是縱容、忍讓,而是找出孩子出現負面行為的深層原因,理解他,再對孩子進行引導。接納還要接受現實,孩子厭學有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回歸也需要一個過程,要在現有基礎上提出改進目標。家長不要發火,要理性、平靜地去幫助孩子,積極想辦法促進孩子,慢慢等待孩子的改變。
制定合理學習目標 制訂目標要因人而異,不要與其他孩子攀比。雖然大多數孩子智力在正常范圍,但智力和能力會有參差不齊的現象。家長要看到孩子的長處,也要接納孩子的不足。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制訂適合他的目標,這個目標是他“跳起來就能摘到的桃子”,而不是“樹頂的桃子”。如果孩子的學習動機受損嚴重,目標就更要低一點,讓他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提高孩子的自信 家長要與老師配合,發現孩子在某方面的“閃光點”,只要略有進步,就要及時鼓勵,激發其學習興趣,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應鼓勵孩子去嘗試新東西,當取得一點進步時,也有必要稱贊。
改變學習方法 對于學習疲勞的孩子要減負,提倡科學用腦,幫助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獲得學習的主動性。
適時放松 每天要有一定的運動和從事有興趣活動的時間,使孩子得到放松。
提高應對挫折能力 現代社會是激烈競爭的社會,不可能沒有學習壓力,挫折也難以避免。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應對挫折的能力。例如考試失利,是積極尋找原因,還是消極埋怨;沒考上理想學校,是適應現在學校努力進取,還是自暴自棄熬過這幾年?家長要鼓勵孩子從失敗中“爬起來”。
心理治療 如果孩子厭學問題嚴重,可求助于專業的精神衛生專家。醫生通過認知行為治療,可幫助孩子激發動機,改變厭學情緒,使孩子回歸學校。
答疑解惑
問:我家孩子上初中,不太喜歡學習。不久前,他被查出患有多動癥,請問厭學是否與此有關?
答:兒童多動癥(又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主要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行為缺乏自控,是由于大腦前額葉發育不良所致。這些孩子一般在小學四五年級因為學習成績下降、和同學發生矛盾、違紀違規經常受到批評而不愿意上學。一些孩子在小學階段學習難度不大,沖動違紀行為不明顯而沒有被及時發現。上初中后,學習內容增多,學習難度增大,多動癥患兒在遇到挫折和困難后,更容易放棄,于是就出現了厭學。
問:去年,我家孩子因為情緒問題被診斷患有焦慮癥和抑郁癥。他經常不想去學校上學,學習成績下降嚴重,該怎么辦?
答:患焦慮癥的孩子因為擔心、煩躁而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學習成績下降,面對學校這個學習環境,感覺有壓力,所以會逃避學校。抑郁時大腦皮層被抑制,輕者學習效率減低,成績下降,重者失去學習能力,也會選擇逃避學習。你應帶孩子去醫院主診,通過藥物治療改善癥狀,通過心理治療轉變認知,爭取恢復學業。
問:孩子被查出學習能力方面有些問題,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答:孩子學習能力方面的問題主要包括兩種情形:①智力發育障礙,部分孩子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智力達不到正常孩子水平,成績自然不如正常兒童;②學習障礙,有些兒童雖然智力在正常范圍,但學習閱讀、寫作或計算方面有困難,是由于大腦的某個掌管閱讀、寫作或計算的部位發育異常所致。對這些學生而言,如果一味按照正常孩子要求他們,而他們力所不能及,就會對學習喪失興趣,得過且過或放棄學習。對存在學習障礙的孩子應該降低標準,因材施教,給予更多的表揚和鼓勵,提高其學習興趣,只要他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學習,就要予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