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務蒙
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所具備的心理特點也是不同的。為了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與質量,老師需要以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依據,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以小學班級管理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小學生的主要心理特點,說明了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班級管理的具體措施。
學生心理班級管理一、前言
小學是學生思想意識、性格等心理方面形成以及發展的重要階段,小學學生的心理變化有比較強的可塑性,因此,小學老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去培養擁有健康心理的學生。此外,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不僅能夠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方式與態度,還關系著他們與老師及同學之間的交往。因此,老師需要對學生的心理加強重視,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來制定相應的班級管理策略,從而實現對班級的高效管理。
二、小學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分析
1.有進取心但自制力較差
大部分的小學生的心態還是比較積極向上的,他們渴望得到同學及老師的尊重與贊揚,希望探索他們之前不了解的事物。但是與此同時,小學生的自制力卻比較差,而且思維不夠縝密,經常因為固執己見與其他學生或老師產生爭吵,而后又會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懊悔。
2.重視感情、缺乏理智
一方面,小學生比較重視同學之間的友誼,也比較重視老師對自己的態度,總是希望能夠得到同學與老師對自己的喜愛;另一方面,小學生的思想及感情還是不穩定,他們非常容易被客觀世界左右,辦事容易沖動,缺乏理智。上述這兩點導致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特別積極,對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卻進行躲避,而從不考慮這件事情對自己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3.能夠獨立地進行自我評價與對他人的評價
盡管小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但是他們的自我意識與評價能力在逐漸增長。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學生不會再被動地接受老師或同學對自己的評價,而是會主動將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然后對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為做出評價。與此同時,在學生進行主動評價的過程中,他的思想意識會隨著評價結果去調整、變化。
4.喜歡模仿
小學生比較突出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歡模仿,他們說話的語氣、穿衣的風格、為人處世的態度等等,都會去模仿他們身邊的人物。但是在現實中,小學生往往存在盲目模仿的現象,既不能選擇對的人去進行模仿,又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適當的模仿,他們只會對自己感興趣的行為進行模仿,卻從不考慮這種模仿的正確性或必要性。
三、根據小學生心理進行班級管理的主要措施
1.老師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
基于小學生愛模仿的這一心理特點,老師應該重視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生活態度,具體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加強老師自身的品德修養。老師與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接觸的比較多,因此,老師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會無形中去模仿老師的說話方式、生活習慣或是穿著打扮等各個方面。因此,老師作為人類靈活的工程師,應該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從語言、行為、態度上時刻為學生樹立好榜樣,爭取成為學生心中的楷模。
其次,為學生樹立班級中的榜樣。老師應該認真觀察班級中的每個學生,然后選出優秀學生作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其中,優秀學生既包括成績優秀的學生,又包括行為品質方面優秀的學生,老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方面的表現各選出一個優秀學生,也可以選擇一位品學兼優的學生。此外在選擇榜樣時,為了鼓勵其他學生進行積極的學習,老師可以定期更換榜樣人選,最大程度地鼓勵學生們進行自我完善。
最后,為學生選擇社會“典型榜樣”。老師在選擇榜樣時不一定要局限于自己的班級中,還可以選擇社會中的優秀人士。另外,由于小學生很多時候只會對自己喜歡的人或事物感興趣,因此老師在選擇榜樣時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盡量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人物作為榜樣。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榜樣的作用,才能對學生產生最大的鼓舞。
2.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師生的良好溝通
小學生的世界經常是封閉的,不敢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與老師分享,這不利于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也不利于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因為小學高年級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個危險期,學生們的性格及心理特征將在這一時期形成,因此,良好的師生交流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更是十分必要的。老師應該通過各種措施來鼓勵學生與老師進行大膽地溝通,如老師可以培養學生寫日記、周記的好習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實現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此外,老師還可以通過網絡或設立信箱與學生進行溝通。師生的交流可以幫助老師發現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并及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最終將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3.對學生進行公平合理的評價
由于小學生比較爭強好勝,渴望得到老師認可,而且小學生多數已經具備了對自己或他人進行獨立評價的能力。因此,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否則將會使學生嚴重受挫,影響其學習積極性。為了保證評價的公平性,老師可以用數據來說話,即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將評價指標進行量化。此外老師在評價中還要對學生一視同仁,嚴格依據所指定的指標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只有做到以上兩點才能使公平在評價過程中得到真正落實,才能使評價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4.實行“班干部輪值制”
心理學曾證明,組織成員參與組織的管理工作能夠增強成員的積極性及其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并能激勵該成員不斷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小學生的表現欲望與取得成功的愿望比較強烈,而且自主意識在不斷增強,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充分信任。以上這一心理學原理及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說明了“班干部輪值制”對加強班級管理的重要性。“班干部輪值制”的主要內容是指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能力將班級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可以自己設定相關職位,然后在班主任的領導下,讓各個小組輪班進行對班級的管理。實施這一制度的目的就是讓盡量多的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中,以此來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及主人翁意識。此外,班主任還要根據每個小組對班級的管理狀況來評出最優管理小組及最優管理學生。通過實行“班干部輪值制”,可以有效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還能促進學生管理能力、組織能力及自控能力的提高。
5.老師要重視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
小學生有很強的自尊心與上進心,他們特別害怕受到老師的冷落、挖苦,更希望得到老師的認可,受到老師的鼓勵。尤其是那些成績比較落后的學生,他們比他人更希望被肯定。但是現實中有很多老師缺少對學生進行鼓勵的意識或是在對待學生時有失公平,這嚴重挫傷了學生自尊心與上進心。因此,老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認真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然后抓住各種機會對他們進行及時地鼓勵,這樣才能鼓勵學生不斷進取。
四、總結
真正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方面的健康,還包括心理方面健康,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對小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決定了他們的行為觀念,影響著他們學習的態度。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老師需要時刻了解學生的心理,并以學生的心理特征為依據來對班級進行管理,這樣才能提高管理效率與質量,才能利用學生心理去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董治國.班主任管理理論與方法探析[J].溫州大學學報,2013,(02).
[2]潘大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班主任工作[A].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2013.
[3]曲劍峰.心理因素對學生品德發展影響的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