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華
教育學強調素質的發展性和可塑造性。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學習能力,在小學階段還沒有具體的心理輔導課,教師應在學科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學生成長為有自信、獨立、有創新精神和抗挫折能力強的人。
小學思品課小學生心理素質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深深體會到,思想品德課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現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它蘊含了豐富而又積極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品教學中,才能真正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才更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那么,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融入思品課堂內呢?
一、培養學生心理素質和重要性
1.保證學生健康發展
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小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他們學業成功的重要保證,同時也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因為個人心理處于健康的狀態才能與社會保持一致,所以要防止不道德行為的出現就要注重心理素質的培養,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良好的心理素質。
2.注重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現代教育要由傳統的教育改為啟發式的教育,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要做到這些觀念的轉變,首先要從培養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出發,使學生在德,智,體等諸方面全面發展,提高學生在行動上的自覺性,使學生在追求中不斷進步,在探索中不斷發展。
3.有效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學生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過分看重學習,不顧及孩子的興趣,忽視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導致學生身心疲憊,出現情緒緊張,焦慮,恐懼的現象。面對這樣的問題,老師都要給予心理方面的指導,真誠的關心和愛護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二、對學生心理素質進行培養的可行方法
1.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信心理
(1)樹立學習榜樣。通過認識自我培養自信,給小學生講一些偉人的故事,比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故事,等等,使學生樹立頑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
(2)能力鍛煉。通過挑戰自我培養自信,比如讓學生自己組織活動,給每個學生提供舞臺,讓學生自己做主,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鍛煉中不斷增強自信心。
(3)培養集體觀念。把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作為培養學生自信心的重要工作。讓學生明白榮譽凝聚著全班學生的心血和汗水,讓學生知道他是集體中的一份子,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創建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
班級不僅是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場所,也是學生交往,娛樂,成長的場所。在良好的班級氛圍中多舉行些活動,給學生提供展示風采的舞臺,激發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有集體歸屬感和團隊合作意識,進而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發展。
心情的好壞對學習、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對身心健康也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而保持良好的情緒不但能提高人體的各種活力而且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潛能,逐步培養學生寬闊的心胸和豁達的品質。
3.培養學生的情商、堅強的意志,鼓勵學生敢于展現自己。
情商即情感智商,情商的高低是對自己情感,情緒等方面的自我調節能力的大小。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挫折和困難是在所難免的。若果不能正確的認識對待,必定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產生不良的后果。這樣不僅會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不利影響,還會造成心理壓力,從而危害身心健康。我們要教會孩子學會自我調節,恢復自信,使其朝著我們預定的方向發展。
4.創建良好的校園環境,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1)注重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促進學生積極心態的形成,通過閱讀書籍,舉辦一些文化活動,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在快樂中促進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
(2)注重營造良好的育人情境,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心理素質的培養,在學校教學中通過創建各種活動情境在行動中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
5.教師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質水平
教師在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須首先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高??鬃诱f:“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因此,教師本身必須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質,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樣才能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使他們在生活中勇于表現自我,并適時提供一種寬容的心理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小結
從近年來素質教育的發展形勢和社會的發展趨勢來看,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已刻不容緩。小學生的心靈如同一張白紙,易于塑造和吸收,教師要幫助學生填涂上陽光、積極、明媚的色彩,引導學生的個性心理正確的發展和完善,讓我們的學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創新、智慧、獨立做事,能自信、快樂、健康做人!
參考文獻:
[1]劉妍.淺談在思品課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山東教育科研,2002,(02).
[2]陳云.在思品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