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小倩
小學水墨畫教學是在現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遵循教育的規律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所進行的美術教學活動。小學水墨畫雖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當前的小學水墨畫教學現狀與兒童畫的其他門類相比,顯得不盡人意,教學方式單一,教師觀念比較陳舊,等等。水墨畫作為我國的傳統繪畫方式,更應該被繼承和發展。通過分析水墨畫長期被小學美術教學所忽視或者引導不當的原因,以及幾種在水墨畫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通過自身教學實踐中,利用有生活性的教學題材來提高小學生對水墨畫的興趣;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孩子對水墨畫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的拓展和創新,進一步讓孩子在活動中尋找對水墨畫的學習興趣。
小學水墨畫教學現狀創新教學一、小學水墨畫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水墨畫教學是在美術教育觀念的指導下,把水墨作為美術表達的媒介,鼓勵兒童自由表達自己的情感,快樂地體驗學習和創造的過程,享受成功的喜悅和探索的樂趣。在傳承中創造,在創造中傳承。但是水墨畫長期被小學美術教學所忽視或者是引導不當,其原因是:
1.在水墨畫的教學中一系列的工具、材料等太多太復雜,又由于條件的限制,在教學中孩子的注意力保持的時間不長,不好把握。
2.有些教師觀念比較陳舊,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的交流不夠,總是認為水墨畫就是要沿襲傳統,對水墨畫這一中國國粹知之甚少,只知道表面,一味地鼓勵學生臨摹大師作品,沒有考慮到兒童的情感情趣的表現,更別說是創新。
3.長期以來,高等師范院校的課程設計和培養的目標與小學美術教學所需的師資產生了嚴重的錯位和脫節,大學很多學生嚴重偏科,把精力花在自己喜歡的某一個專業上。這樣培養出來的小學美術教師,自然是無法勝任小學的美術教育,當然也是無法開展符合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水墨畫教學。
二、小學水墨畫教學的現狀分析
1.教學方式單一,教師只注重技能的水墨畫教學。教師采用單一的“示范、臨摹”式的教學,會直接導致孩子喪失學習水墨畫的興趣。這種教學模式產生的弊端表現在:一是許多傳統水墨畫學習的題材對于兒童來說不能激發學習的興趣,缺少生活的感悟,表現困難,不適宜發揮兒童的創造才能。二是在教學上采取完全臨摹的教學方式,這不僅不能充分地發揮兒童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還會泯滅他們的創新思維。摹本怎么畫,兒童也怎樣去畫,教師怎樣示范,學生就跟著怎樣畫,以畫得像不像為評價標準,學生的學習活動完全是“機械克隆”,這樣的學習活動與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活動和教學理念完全不相符合。
2.評價的形式大于內容。以往的評價方式是單一的由教師進行的結果性評價:即多為技能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只有教師的定論評價,沒有學生的參與;只有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沒有相關的美術過程活動的評價,且這個評價不受重視。在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都發現新課標下評價的主體多元化了,評價的方式多樣化了,隨處可見的師評、師生互評、自評、學生成長檔案袋、談話記錄、隨堂點評等等,形式新穎,但是真正有意義的、能夠促進學生發展的有效評價方式并不多,現在課堂上的評價方式往往只在于形式。比如,美術課堂上常常聽到老師說“這幅畫好不好看啊”“很好”“他畫得好不好看”“線條美不美呀”等的語句,學生就會想都不想地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好”“美”“好看”,等等,這樣的評價談話是毫無意義的。學生根本沒有真正懂得一幅畫的意義所在,有時候注重過程往往比注重結果更重要。學生如果能夠在做水墨畫的過程中,體會到傳統的繪畫方式,對于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了解,那是很重要的。
三、小學水墨畫的教學定位及創新理念
樹立小學水墨畫的教學理念是小學水墨畫教學的核心。教學目標的定位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技能的傳授,是突破以技法為中心的單一模式,分為技能型目標、體驗型目標、創造性目標三個方面展開,體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有機結合;從簡單的“技法導向”向“體驗性學習、綜合素質培養”上推進。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對水墨畫的幾點思考:
(一)內容題材要有生活性
現如今,小孩子由于多媒體技術、動漫等的影響,接觸新的事物、新的生活;那么水墨畫教學也應該與小孩子的生活相適應。但是對于國畫幾乎是零基礎的學生,只有引導他們的創作作品能反映出他們的生活、情感、富有時代氣息。教學中應該重新組織內容,大膽地選擇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能借以發揮內心感情的新題材。比如說,現在很多小孩子很喜歡看卡通形象:如奧特曼、藍貓、小公主,等等。這些形象,孩子們都能表現得得心應手,刻畫得細致入微。而不再單單是拿著一張畫好的圖,進行枯燥乏味的臨摹,如今的一代更需要創新的思維。
(二)教學方法要有趣味性
《新課標》是強調活潑有趣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技法學生的樂趣。在教學實踐中本人注意把教學內容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兒歌、故事、音樂相結合,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力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接受知識,掌握技巧,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在第一次國畫課上,對著桌子上凌亂的東西,我出示這樣一首兒歌:墨汁小碟中間放、顏料置兩旁、鋪好紙、倒好墨、做好準備工作,莫慌忙。簡單的兒歌,再配上趣味生動的畫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一邊帶領著讀兒歌,一邊引導學生整理用具,孩子們整理得很有序,起到了理想的效果。為了使學生對中國畫感興趣,我們在教學中把學生分為幾個組,并跟他們說用水墨來做一個游戲。如“印墨法”,每個組都要有一個打好水的小盆,做游戲前要首先往水盆中倒一些墨汁,然后趁墨在水中擴散的時候,把生宣紙放到水中,再取出,就會形成一種如煙、如霧的朦朧效果。為了使學生表現出更多的暈染效果,還讓學生體驗了“水沖墨法”“滴染法”“揉紙皴墨法”等多種方法。把枯燥難懂的筆墨方法、技巧融入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將傳統的水墨技巧情趣化、活動化,讓孩子們在快樂的活動中感受筆墨,表達體驗,發現墨色效果,總結出墨色的變化,體驗出成功的快樂。
(三)工具材料上要有拓展和創新
水墨畫是中國的瑰寶,是傳統藝術,在教學中我們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怎樣讓孩子在接受傳統的技藝上有所創新。三百年前著名繪畫大師石濤有一句名言:“筆墨當隨時代。”他這是要告訴子子孫孫們,學習水墨畫要繼承傳統,更要有所創新。
傳統的水墨畫與西方的繪畫相比較,傳統的水墨畫畫面給人的視覺效果會顯得比較單薄。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把西方繪畫的表現方式與傳統的水墨畫結合在一起,融入到我們的水墨畫教學中,讓孩子結合傳統的水墨畫材料與其他顏料結合在一起在生宣紙上作畫。其實,具有這種能力的材料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如皮紙、報紙、紙箱,等等。材料上的創新,極大地擴寬了水墨畫的表現空間,讓兒童在快樂的學習中尋找樂趣。
總而言之,教師的教學態度及教學觀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水墨畫在小學教育中能夠發展的先決條件。在小學水墨畫教學過程中,通過有生活性的教學題材提高小學生對水墨畫繪畫的興趣,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上,提高小學生對水墨畫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的拓展和創新,進一步讓孩子在學習中尋找水墨畫的樂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
參考文獻:
[1]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51-52.
[2]尹少淳.美術教學研究與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本社,2005.
[4]肖川.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