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于群
教學內容:
長春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板塊第三課。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篇記敘文,主要講述了愛迪生童年時期母親突然病危需要做手術,家里光線太暗,他靈機一動運用大鏡子折射的光,協助醫生挽救母親生命的故事。課文行文簡潔、易懂,對愛迪生及其他人物的動作、神情和語言的細致描寫,使人物形象和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認識1個部首,會寫8個字,掌握“醫”的筆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父親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變化,體會小愛迪生在救護母親中的作用。
4.明白善于動腦、善于發現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激發愛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朗讀對話,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新詞。
2.抓住“皺著眉、團團轉、恍然大悟、滿意的笑”等關鍵詞語理解母親得救的原因。
教學策略:
教學中教師應該抓住文章故事性強的特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想,邊體會課文情境,進而深刻感悟愛迪生的機智表現和優秀品質,同時從讀中受到感染和影響。教學時應將三維教學目標有機地整合,通過讓學生讀懂課文,學會生字詞,學習說話,引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激發愛科學的思想情感。
課前準備:
1.一面小鏡子。
2.自制教學課件。
3.愛迪生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引入,激發興趣
1.“平又平,亮又亮,平平亮亮桌上放,它會告訴你,臉上臟不臟。”猜一物品。
2.出示實物鏡子,學生交流鏡子的用途。
3.介紹愛迪生生平及其發明。
4.愛迪生小時候利用鏡子做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你們想了解這個故事嗎?引入新課,( )的鏡子
(設計意圖:小學生愛猜謎語,這樣引入,易于引起學生的思考,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而激發閱讀興趣。)
二、初讀課文,讀中識字
1.教師范讀課文,生聽清字音,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2.學生自由讀課文,數一數段落,畫出生字和自己感興趣的詞語,多讀幾遍。
3.同桌互讀互查,糾正讀音。
三、檢查學習生字情況
1.出示字卡,學生找出帶這個字的詞和句讀給大家聽。
2.交流識字方法
3.課件出示學生領讀、開火車讀、指名讀等,認讀詞語、生字。隨機進行正音練習,主要強調“剛”“決”“功”的字形以及“醫”字的筆順。
(設計意圖:自主識字的過程,是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過程)
四、指導寫字
1.教師指導,讓學生仔細觀察虛宮格里的生字。
2.學生臨摹,教師巡視,注意糾正書寫姿勢。
五、再讀課文,感悟內容
1.小組內推薦讀課文,整體感知全文內容,讓學生聽后說說故事大意。
2.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認讀詞語(出示詞語卡片)
2.本文講了怎樣一個故事。
二、研讀課文,感受鏡子的神奇,體會愛迪生的神奇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都講到了誰?
2.故事發生在誰的身上?他幾歲了?你是從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4.媽媽病的嚴重嗎?從哪里看出來,讀一讀,畫一畫。
5.小組交流:
(1)媽媽在做手術時遇到了哪些困難?
(2)找到描寫醫生動作和表情的詞讀一讀,能體會到什么?
“環顧四周”的意思?做一做這個動作。
(3) 醫生焦急無奈,大家也著急,從哪兒看出來的?
6.這時愛迪生想出什么好辦法?找到相關的句子。課件出示:
(1)“突然,小愛迪生一溜煙似的奔出大門。不一會兒,他回來了,捧著一面明晃晃的大鏡子,身后還跟著好幾個小男孩,每個人都捧著一面大鏡子。”
(2)“小愛迪生指揮小伙伴們舉起鏡子,放在點燃的油燈周圍,由于鏡子反射聚光,屋子里一下子亮堂起來了。”
7.課件演示鏡子的反射聚光原理。
8.父親贊成愛迪生的做法嗎?試著用不同語氣讀父親的話,體會父親的情感變化。課件出示:
(1)爸爸一見又急又氣,責怪說:“什么時候了?還胡鬧!”
(2)爸爸恍然大悟,醫生也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3)爸爸摸著愛迪生的頭說:“孩子,爸爸錯怪你了。”
9.指導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課文沒有對愛迪生的聰明才智進行正面的描述、評價,因此教學時要通過剖析事件的經過,讓學生去理解,去體會,去感悟,激發熱愛科學的興趣。)
三、對比閱讀,探究神奇
1.鏡子究竟神奇在哪?
2.愛迪生怎么會那么神奇?
3.這個故事對你有什么啟發?
四、積累運用
1.夸夸愛迪生
爸爸皺著的眉頭舒展開,他說:兒子_________
媽媽醒過來了,她說:兒子_________
醫生望著這個僅僅七歲的男孩兒,說:_________
小伙伴豎起大拇指說:愛迪生,_________
2.復述這個故事
3.找找鏡子聚光的原因,自己做個小實驗
(設計意圖:本環節意在檢驗學生對本課的內容以及重點詞語的掌握程度,起到課堂鞏固的作用。)
四、板書設計
神奇的鏡子
鏡子 愛迪生
神奇
反射聚光 觀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