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偉
田園教育,是隆陽區在教育系統和全社會倡導的一種師法自然田園、注重精神成長、強調勞動創造、著眼于未來最佳發展的教育。它堅持“自然性、本土性、創新性、差異性、共生性”,注重教育的均衡發展、內涵發展和品位發展。田園教育是根據“教育即生活”的思想,讓田園淳樸的生活方式供給學生健康成長的營養,讓他們親近自然、關注生態,以給予學生一個幸福歡樂的童年,教會他們做人,幫助他們樹立傳承文化、熱愛生活、創造未來的意識,讓他們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為教育價值取向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田園教育的意義
田園教育是一種開放式的教育,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讓孩子跑到田園里去,而是一種精神和心靈的回歸。它拋棄了傳統教育方式的刻板與無聊,更多的是讓孩子自己去感受體會,讓學校回歸自然、讓學生回歸自然、讓學習生活回歸自然。其實,田園情懷是一種無污染的精神狀態;是一種動力之源;是參與者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歷程;是用人性的思想和方法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整個校園在與環境“共生”的過程中,將學校建設為學生、家長和教師自覺參與、自覺進步的校園,最終達到讓每一個孩子的心靈真正得到升華與教育。
現在孩子們生活和學習的環境,越來越便捷,越來越科技化,在每個孩子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的時候,也讓孩子們失去了與大自然接觸和了解的機會,自然界可以教給孩子很多課堂里學不到的東西,因此,田園教育可以讓孩子們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找回許多現代社會丟失的東西,與此同時,更是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凈化心靈。田園教育具有非常獨特的教育優勢,它將傳統文化中很多優秀的行為習慣、做人準則和優良傳統十分巧妙的播種在現代教育的土壤中,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讓學生在更加廣袤而自由的活動和學習空間中去學習和成長,讓孩子們的童年過得更加的充實和有趣。
學生階段是我們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階段,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會禁錮學生的發展性思維,容易剝奪學生的創新和自主思考的能力。當今中國教育現狀是讓孩子們過早地脫離自然,脫離鮮活的生活,對于大自然對我們的意義一無所知,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教育也不斷重視,很多家長都不惜重金投資在孩子教育上。出現的結果卻是很多學生一進入社會卻表現出高智商、低情商,甚至是社交障礙、合作能力差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讓我們不禁捫心自問,我們的教育到底怎么了?如何才能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如何才能給孩子一個完美的童年?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拓展思維?尤其對于農村孩子來說,教育更多的是他們跳出窮門的一個依附,這一切的問題就顯示改變死板的教育模式,田園教育的存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在教育的海洋中找尋一片圣土,是一種更為科學的教育方式。
二、田園教育在小學語文中的滲透
(一)閱讀理解中的田園教育
小學階段的閱讀理解重點是讓學生打牢文字基礎和語法基礎,同時拓展知識和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如何讓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不能只靠教師的語言傳授,要讓學生心領神會,就要將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去感受,讓每個學生都可以親眼看到動態的大自然、感受作者當時的心境,體會到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同時讓學生觀察書本里沒有細節,這樣的田園教育既讓學生理解了課本上的知識,也讓學生多了更多的樂趣,了解了更多課堂以外的知識。
(二)傳統文化教育中的田園教育
中華文化的繼承與傳播在教育的范疇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作為教師,應該讓學生從小學習到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越來越重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與傳承。在有關尊敬老人、孝敬長輩的相關課文中,傳統的教育方法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與認可,不可否認的是,這樣枯燥的方法,學生學習到的僅僅是這個故事而已。如果我們可以將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美德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到敬老院等機構,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發現幫助他人的快樂與滿足,同時,深刻理解中華傳統美德傳承與發揚的必要性。讓學生為自己家中的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靜下心來聽聽長輩的告誡與傾訴,找到與長輩相處的正確方式,將中華傳統美德傳承下去。另外,很多傳統節日中的習俗在電子時代逐漸被交流軟件所替代,已經失去了太多節日的味道,而在一些傳統節日的時候,教師帶著學生感受一下濃烈的節日氛圍,不僅可以讓他們了解到節日的習俗,也將這些蘊含深刻文化底蘊的節日呈現在學生面前。
(三)古詩詞中的田園教育
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所學到的詩《詠柳》中寫到“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將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從詩中感受到春天的美麗,但是這種美麗帶來的震撼如果沒有真正呈現在眼前可以親身體會的話是沒有辦法被這首詩的意境所感染的。當學習到類似這樣的詩詞的時候,為什么不讓學生回歸田園、回歸自然呢?試想當學生身臨其境,處于“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景色里,那是一種多么美好而珍貴的畫面,每個人都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這樣的田園教育比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描述無數遍來得更有意義和價值。除了可以感受到自然風光帶來的震撼之外,我們也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到關于田園生活的描述,摒棄大都市的繁雜與世俗,歸隱田園,與世無爭的生活,這是很多學生感受不到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師與學生長期的配合,達到高效、快樂、進步的目的,在田園教育中為學生營造一個獨一無二的學生時代。在隆陽區“田園教育”核心理念的引領下,作為一名教育人我定將以全新的面貌根植“田園教育”,營造符合我鄉實際的田園文化教育。并以此影響學生的家庭生活與健康快樂的成長。在小學語文的教育過程中,用輕松快樂獨特的方式讓學生進步,讓田園教育的內涵及內容影響師生,達到教育的目的。為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生生活的樂園、知識的學園、精神的家園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