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志永
九年級下學期后,九年級的數學教師都面臨一個新的難題,新課已經講完,如何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全面、高效的完成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并能取得很好的成效。現在很多教師都認真選擇一本教輔資料,按照上面的歸納組織學生進行攔河網式的復習,擔心漏了一個知識點。但到后期就發現時間不夠用,只好進行“急行軍”式的復習,再加上幾次的模擬考試,就在匆忙中結束了中考前的復習,導致了復習效果的不理想。現結合我自己在教學中的摸索和總結,談談自己在中考前的復習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潛能
教師與學生、教與學,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最基本的一對關系。把師生關系恢復到“人的關系”上來,建立共同發展的教學關系,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基本任務。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基礎,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條件之一。師生關系是在溝通中建立的。把學生當作真正的人來尊重,在與學生建立有效的人際關系的前提下,能有效的開啟他們內在的智慧和激發學生潛能。因此,教師應該是學生的朋友,與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從心底里接受自己,喜歡自己。正所謂愛屋及烏,老師讓學生喜歡,相應老師所教授的學科也相應的會被學生所喜歡,從而產生極大的興趣愛好。老師在教學中適時創造機會和條件,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鼓勵他們自主研究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形成積極學習、主動思考的好習慣。并且將自己的想法及時地運用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在學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老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已經滲透于社會各個領域中,初中數學知識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基本知識技能了。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認識到掌握數學知識的必要性,學生才會刻苦努力學習并保持持久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讓學生自主地去了解學習它,有很多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一般都是覺得數學知識像大道理般抽象難懂,初中知識在生活中一般都很難運用得到,因此,覺得初中數學無用,從而也無法對它產生興趣。 老師在教學中應該認識并能理解到學生的這種心理。并且能將生活知識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例如,距一條河流同側、遠近不同的兩個村子A和B,他們到要到這條河引水,問建水泵房在哪,才能使所用水管最短?本節課可以在操場上讓學生實地測量完成,也可以在教室讓學生作圖完成。教師通過提問、作圖、解釋等過程,讓學生自主完成,才能讓學生體會到“軸對稱和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三、培養課堂“小教師”,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都說數學課堂是枯燥無味的,那是因為教師在講授新課時,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老師一個人表演,學生很想參與,但由于學生生活經歷和數學知識的局限性,大部分時間學生成了聽眾,無法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什么事聽多了都無聊,這很正常不過了。而作為九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將初中的課程全部學完了,在他們的大腦里已經有了知識的輪廓。這時如果教師再一味的大包大攬課堂,學生聽得更乏味,復習的效果肯定不會理想。因此,在開展復習課前我作了這樣的安排:
第一,分組預習。將不同學習情況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個組6~7人,選擇成績好或表達能力好的學生作為組長,課前安排學生預習相關內容,教師只指定內容,由組長組織本組同學進一起討論、一起查閱資料,將相關的內容進行總結。總結不設要求,只要本組同學認可就行,并明確第二天的本組的課堂“小教師”,總結的內容交到課代表處,最后由老師查看。
第二,上課。在課堂教學前,教師根據收集各組學生的預習和總結情況,對于總結較好的小組作為本節課的主講“小教師”,在發言的過程中,老師不指定學生,由本組同學推薦,但每個人都必須輪流發言。在這個過程中,對有不同意見的或要有補充的小組,進行積極鼓勵,以達到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對知識的理解。最后教師再視情況作適當的補充和總結。從而有效地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四、做好題型收集,分類歸納,提升課堂效率
首先,在復習的過程中,根據復習的內容和對知識深度理解的要求。收集不同試題,將這些試題進行了歸類,把收集到的好題、經典題,建立自己的題庫,鉆研教材,熟悉教學目標、中考考點,做一個智慧型教師。通過精選,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多種形式的教與練;對同類題放在一起講評,有利于總結、歸納、提煉;有利于學生區分,形成專題研究,提高課堂效率,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消化時間。
其次,在學生解題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獨立審題、解題過程,讓學生展現不同的思維傾向,分析、總結學生的解題意識,表揚、鼓勵學生簡潔有效的解題方法,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使學生在失誤中反思,不斷提高對知識的駕馭能力。
把課堂還給學生,學生們的認識是深刻的,甚至是終身難忘的。此外,課堂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數學的基本思想、解題的方法、書寫的技巧等。在平時教學中,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相應內容的題型作出歸納和總結,使學生有意識地自覺地參與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階段是學生處于成長過程中的轉型期,如何做好這一時段的優質教育是我們面臨的嚴峻考驗。只有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的同時,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運用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從有效走向優質,才能真正提高和發展學生的數學能力,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才能真正使教育成為學生幸福成長的奠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