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琴
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直接影響到各個方面的發展,體育教學中也能適當的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體育教學既要學習技能、技巧,同時也要經常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和理論指導實踐。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一樣,提問重在引導,貴在善問和會問。我們在備課時,既要備體育動作技術的講解、示范、練習保護方法,同時為了使學生加深對體育動作的理解,形成鞏固的動力定型,必須進行適當的提問。通過問,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憑借已知探索未知。在設置具體問題時應把握好“度”,以便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逐漸由已知導向未知,達到釋疑解惑之目的,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智力的飛躍。
1.提問的角度
體育課堂教學目標中的知識、技能目標、一般都包含了動作完成目標和結果目標。比如《籃球直線運球》它的動作完成目標是90%的學生能基本區分原地運球和直線運球的不同按球部位和方法,而結果目標是在10秒以內完成10米距離的直線運球。如果學生建立了以結果目標為主的學習方式,那么會將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放松了對動作標準的要求,在幾次練習后如果沒有達成結果性的目標,又影響了學習的自信,影響了完成目標的達成。因此體育課堂中的提問要把握教學目標,多提有利于動作完成目標的問題、引導、幫助學生建立規范、標準的動作技能。
案例《籃球直線運球》
①師:知道怎樣拍球球才會落在直線上嗎?請大家試試看。
②師:我發現有的同學運球的時候人走球卻不走,知道是什么原因嗎?
學生回答: 1力氣不夠
2拍球的側面……
③師:哦!我們要趕著它走的話,要拍球的側面。大家再原地試試,誰來說說,直線運球和原地拍球有什么區別嗎?
分析:兩個問題解決了教師所設定的兩個目標。
通過問題①引發學生的思考,并在隨之的練習中體會將球的落點控制在“直線”上的動作要領。
問題②是解決如何“走直線”。兩個問題短小,看似簡單,但是卻是僅僅圍繞了教學中的目標,是解決動作標準性目標的關鍵問題。
問題③是一個機動性重設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程中學生完成動作人數的比例、進行重設、如果完成比例低則再進行引導“你覺得原地拍球和直線運球手的姿勢有區別嗎”等。將學生的引導到動作完成的目標上來。
2.設置有難度的問題
通過設疑、解惑,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實現知識和能力由“現有的水平”向“未來發展水平”的遷移。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通過努力能達到“跳一跳,摘桃子”。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所提問題的難度應與所具有的水平相適應。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案例《原地正面投擲壘球》
師:大部分同學們剛才的飛機都飛的很漂亮,但是為什么也有飛不起來?
生1我的飛機翅膀大,浮力大所以飛得遠。
生2我向下飛了,所以掉下來了……
師:飛機飛得遠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家覺得正確姿勢是怎樣的?誰來邊說邊做。學生演示,并自我概括。
師演示集中姿勢,請學生評析。
師:手臂姿勢怎樣?
師:剛才大家說了還要手腕,你能說說手腕怎么用力嗎?學生練習。
師:哦!還有腰腹動作,誰來說說怎么運用?學生練習。
師:手腕、手臂、腰腹怎樣配合。學生交流并練習、交流、分析。
“如何使飛機飛得遠”是一個高認知水平的問題從學生答案中可以看出,既有飛機本身的原因、也有動作、姿勢和用力等綜合因素。教師采用上臺階式的難度提問的辦法,讓學生整體感知、分布體驗、結合聯系分析“手臂、手腕、腰腹”的具體動作之后又提出相應的問題,師生通過交流、練習再具體分解手臂的位置在出手合適的高度手腕發力、再配合腰腹力量的使用。
3.適當的提問,掌握好密度
規范語言,提簡明性問題。鈴木健二《人際關系趣談》人們的說話壓縮在45秒之內最易于理解。對小學生來說,45秒這個時間所含的信息量還是比較難以接受的,特別是還要在接受過程中進行問題的思考。所以,對低段學生所提的問題以短句為主,語句中以一個關鍵詞句的信息含量比較合適,一次提一個問題。中高段學生,可以適當地增加信息量,關鍵詞一般一個問題有兩至三個,一次最多可以提兩個遞進關系的問題。
案例《單跳雙落 搬運大蘿卜》
①師:同學們,你們會跳兔子舞嗎?生(不會、會)
②師:接下來,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來練一下。
師:我們跟著音樂做,尤其注意單單雙。
師:很好!看看隊伍是不是整齊,那接下來我們能不能盡量往前跳。
③師:我們通過剛才的兔子舞,學會了一個動作是什么呢?就是單單雙的動作。
師:對,跳現在我們改成1、2、3跳的時候,2要長,1、2——3,2越長越好。
分析問題①看似簡短明確,但實際上引起了學生們的不同答案的爭辯,有學生喊會,有學生喊不會,給教學組織帶來了阻礙。對于此類屬調查、了解學生舊知識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更適合采用問題與動作配合的辦法。問題②實際上是一個動作導向,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做相同的動作。答案沒有可選性。不如直接提出明確的要求:“接下來我們就嘗試向前跳”。問題③對于低段孩子來說,兩個問題的疊加,顯然太長,而且兩個問題既看不出是教師自己認為問題不妥的補充,也看不出是是啟發需要,也不具有遞進的關系從答案看,學生顯然無法適從。
4.提問關注度的選擇
關注度就是對所有的對象,包括人物、事件在內的種種,關注程度就是指對當前的狀態和熱度。
案例《50米快速跑》,在準備部分的環節中,利用分組的形式進行學校地形跑,學生有序的跑回來后讓孩子匯報:春天來了,你看到了什么為題進行匯報。當孩子妙語連珠的說出小草偷偷的鉆出來了,花園里水池的水滿了,玉蘭樹的花也開了,幼兒園里各種各樣的設施很全面……等語言,學生們發言積極踴躍,氣氛熱烈。但不難發現有失體育課的特點。
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沒有固定的格式,沒有固定的模式。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不僅要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學內容出發提高“提問”的內容質量,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把握好問題的數量。控制好師生對話的時間,提高“提問”的有效性,科學性,從而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課題類別:北京市規劃課題
課題名稱: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良好口語表達能力的研究
課題批準號:BBA1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