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純靜
新課程改革進行到今天,小學語文教學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閱讀教學,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加進了許多新的元素后,今天的閱讀教學更加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小學語整合文閱讀教學就是一種新興的閱讀教學形式,近些年宜賓市各小學大力推廣整合閱讀,筆者也嘗試著實踐整合閱讀教學,通過幾年的實踐和思考,筆者發現整合閱讀確有推廣的價值。本文就是筆者對小學整合閱讀教學的一些粗淺的見解,愿將其與各位同行分享。
一、整合閱讀教學的價值體現
(一)增加閱讀數量,拓展學生的閱讀廣度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了不同學段學生不同的課外閱讀數量。語文素養的形成只有在閱讀中達到量的積累,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二)豐富閱讀方式,讓學生讀得有滋味
我認為讀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精讀、略讀、跳讀、瀏覽、默讀……也可以單篇讀、多篇讀、整本書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有時需要細嚼慢咽的品讀,有時也需要整體把握時式的快讀,整合閱讀教學時,孩子們一節課需要讀三至五篇文章,讓學生在多篇不同作家、不同體裁、不同內容的文章閱讀中進行歸納比較、綜合分析、深入思考,教會學生閱讀方法,使其在多篇文章中運用略讀、默讀等讀書方,既讓孩子有新鮮感,有興趣,又在讀的過程中積累了語言,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讀書方法。這樣就為學生的終身閱讀與發展奠定基礎。
(三)尊重閱讀主體,讓學生有獨特的收獲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整合閱讀教學改變了以往老師牽著學生鼻子走的現象,改變了在不停的問與答中完成教學目標的模式,而真正把學生放在了學的主體位置之上,多篇豐富的閱讀材料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孩子們在看書、思考、陳述、傾聽等語文實踐中,找到自我的價值,讓他們直接與文本對話,從而獲得獨特的自我閱讀體驗,成為學習的主體。在長久的閱讀訓練中必定會提高自身的閱讀速度,提高快速閱讀的能力,提高他們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四)提升語文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海量的閱讀,用心的體會,與文本,與作者心靈相通,才能有所得、有所悟。心中有所悟,才能溢于言表,形成文字。群文閱讀,讓學生讀的多,讀的深,讀的廣。因此,學生在語文實踐中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培養欣賞文學的能力,訓練寫作文字的技能,這就是語文素養形成的必要途徑。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欣賞漢字的形象美,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整合閱讀教學內容的組織有講究
(一)一篇帶多篇,讓閱讀更有深度
“一篇帶多篇”是指教師在同一課時教學目標內集中指導學生閱讀與之相關聯的多篇文章,而主旨在于文章要有共同的議題。這樣的操作模式一般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重點講解知識的結構,用來“精讀”。我認為閱讀訓練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獨立閱讀分析能力。第二課時則根據第一課時學到的知識,學以致用——“群文閱讀”讀的就是由第一課時精講的文章引申出來的一組閱讀文章。這樣的操作方法既方便又實用,既可以精讀一篇課文,也可以略讀多篇文章,既有閱讀的廣度,也有閱讀的深度。
(二)課內多篇整合,充分發揮教材功能
整合閱讀的成效,大多取決于把哪些文章組合在一起,憑什么組合在一起,它們之間有什么關聯。教材里,放在一起的一組組文章,關聯性并不大,而且議題不明朗,或者有局限性。在整合閱讀中文章組合的議題更加多角度,多面化。我們可以把“作家”作為議題,通過讀不同的文章,了解同一作家的寫作風格;可以把“體裁”作為議題,分文別類的去了解詩歌、童話、小說、寓言;可以把“題材”作為議題,通過讀不同作家寫同一題材的文章,了解寫作的多角度和個性化;也可以把寫作的“表達形式”作為議題,去發現每一位作者不同的寫作技巧等等。
只要能夠學會整合,就能把那些看似雜亂無序的信息提升為系統化的知識,去完善孩子們的認知結構。
(三)課外多篇整合,讓閱讀聯系生活實際
課外的群文閱讀,要呈現更多真實的閱讀材料,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接觸多樣化的文本,練習實用的閱讀策略,學習整合散亂無序的信息,把信息轉化為知識,能有效的比較、分析、思考。否則就會變成一只無頭蒼蠅,在信息的海洋中茫然不知方向,成為信息的奴隸。
三、整合閱讀教學課堂有三要
(一)要閱讀
如果每天讓孩子們在課堂上花二十分鐘,讓孩子在“多人共同閱讀”的情境中去讀,從孩子們感興趣的文本開始讀,這樣由易到難,層層遞進,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整合閱讀將會給課堂帶來不一樣的收獲。
(二)要安靜
在群文閱讀中,要給學生營造安靜的閱讀氛圍,讓學生靜下心來,與作者與文本對話,給自己心靈一片安靜的地方,去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并不是一個機智、快速、熱烈的課堂就一定是好課堂,閱讀課的課堂更需要安靜下來,潛心閱讀,教師要學會等待,靜待每一朵花開。
(三)要分享
整合閱讀教學中,文章呈現出來的作者不同體裁的不同、表達形式的不同、語言風格的不同,雖然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間,但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疑問,難以全面的理解,整體的去把握,需要在老師的帶領下交流討論,從而理清文章的主旨。在群文閱讀的教學中,引導者要有意識地滲透質疑、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勇敢的提出自己的問題、從不同角度大膽的表述自己的觀點和同學進行討論。
小學整合閱讀教學,給教和師學生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在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之間架起了連接的橋梁,使新課標提出的課外閱讀量不僅得到落實,還有巨大的突破,給語文教學創造了一片新的天地,它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閱讀材料 ,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由個體學習走向集體構建,由知識灌輸走向尋求共識,對于學生的語文素養、閱讀興趣和教師教學效能的提高又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