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繪合
英語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按照明確的目的,循序漸進地以掌握教材為主的一種教育活動,從英語活動總體上來看,課堂教學所占的時間最多,涉及的知識面最廣,對學生發展的影響最大,因為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主要場所,是教師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同時也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主要場所。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抓好課堂組織教學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課前準備要全面充分
課前備好課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只有備好課,才能安排好每一個教學環節,在有限的時間內,至始至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在走進教室前應該仔細檢查上課所需的圖片、實物和教具是否都帶齊了,避免在教學過程中出現手忙腳亂的現象。課前準備越充分,教師上課越自信,在組織教學時更加得心應手。
二、英語教師要注重自身形象,肢體語言和情感體現
有人把課堂比作舞臺,一堂課就是一場精彩的演出,作為“導演”的老師,其形象將會影響和感染舞臺上的每一位“演員”,只有教師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語言、神態和情感表達到位,才能夠最大限度的吸引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高超的語言表達更是取得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遞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對學生的熏陶,引導學生觀察、拓展思維和想象力等活動都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教師的教學語言主要是指專業的口頭語言,這要求教師在運用語言的時候必須做到準確、清新,如果教師的表達不準確,會使學生不知所云,無從理解;其次,要做到教學語言簡潔生動,便于學生接受理解,集中精力;最后,教學語言要有適當的“幽默感”,這是教學語言中的調料,用好幽默語言,會引起學生們的笑聲,會使學生放松心情,使學生更加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
三、課堂調控要及時恰當
英語是一門語言,在課堂上它的實踐性很強。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活動時間較多,有些學生自控力不強,經常走神。因此,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把全班同學的一舉一動盡收眼底,及時將開小差的同學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比如,采用眼神示意、走近學生或提問等方式,要起到提醒作用又不使學生感到丟臉傷自尊。
四、課堂提問要靈活多變
中學生好表現,自尊心和好勝心很強,教師要掌握課堂提問的方法和頻率,有針對性的提問會使學生們積極思考,讓他們的精力全部集中在課堂上,跟上教師的教學步驟,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提問的方式十分重要,首先,提問的難度先易后難,并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提出難易不同的問題,使他們有把握回答,敢于回答,對于回答正確的,要及時給予適當的表揚,如good、excellent、well done等,對于不敢開口回答問題的學生,要使用鼓勵性語言,比如,Dont be shy、Never mind、Can you try?等。其次,要注意提問的順序。避免從頭到尾的提問方式,要多點開花,兼顧好中差學生。最后,注意提問的速度。對于難度較低的問題,可以加快提問速度;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這要適當提出且要加以引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考慮。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回答問題的具體表現來調整提問題的速度與頻率。
五、教學方式要靈活機動
中學生對事物專注的時間較短暫,他們對新鮮的東西感興趣。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能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不斷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來。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說、讀、寫和動手能力,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對基礎較差和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要降低要求并給予適當的幫助;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提出難度大的要求,讓他們組織興趣小組,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采取分層次的教學方式,可以避免成績差的學生破罐爛摔而失去學習的信心,同時又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起到帶頭作用,使整個班級融合為一個積極向上、互相幫助、共同提升的集體。
六、展示精彩的課堂教學結尾
有人說,課堂結尾不重要,鈴聲響準時下課,不需過于重視。實際上一節課成功或失敗,與一節課好的結尾至關重要,因為好的結尾具有點睛作用。明代文學家謝榛指出:“起句當如爆竹,驟向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如余”。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時的表現十分重要,好的收尾,可以使學生意猶未盡,興趣盎然。
總而言之,英語課堂教學是一項復雜而又多變的工作。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們既要努力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教學水平,又要積極組織課堂教學,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傳授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