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瑋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來華留學生的人數不斷增長,留學生教育也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針對目前高校留學生存在的基礎薄弱、語言不通、學習意愿不強等問題,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留學生公共數學的教學進行分析并從教師的自身素質、教材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角度提出有效措施,促進留學生大學數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留學生;大學數學;全英文教學
當前,“一帶一路”是令全球矚目的中國大戰略。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高等教育合作以經濟互通為背景,在交流方向上重視“引進來”而非“走出去”,在覆蓋范圍上重視與“一帶一路”主要國家高等教育的交流與合作。2016年7月,教育部發布的《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的通知指出,鼓勵沿線各國高等學校在語言、交通運輸、建筑、醫學、能源、環境工程、水利工程、生物科學、海洋科學、生態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等沿線國家發展急需的專業領域聯合培養學生,推動聯盟內或校際間教育資源共享。在這一大背景下,作為理工科院校,自2015年以來,我校迎來了數百位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泰國、巴基斯坦、也門、約旦、保加利亞、孟加拉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英、德、法等國的留學生,緊抓“一帶一路”建設的良好機遇,培養全球科技人才,搭建國際文化橋梁,提升我校國際學術與文化影響力,以此契合學校“綜合性、研究型、全球化”的發展目標。
隨著理工科留學生人數的逐年增長,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專業及學院也不斷增多,其中,大學數學課程作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基礎課,是理工科專業課程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知識工具。如何高質量地開設好面向來華留學生的全英文大學數學課程教育,對我校各個理工科學科的國際化交流與建設和留學生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承擔留學生高等數學課程全英文授課任務,在與留學生的交流溝通中摸索出一些不同于針對國內學生數學教學的模式,在實際教學中獲得了學生的認可,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1 留學生數學類課程學習現狀
現階段,由于語言交流方面存在的障礙以及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教育體制等與國內的區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
1.1 教育背景差異、數學基礎薄弱
目前,我校留學生主要來自一些基礎教育水平相對比較落后的國家,與國內本科生不同,他們一般沒有經過嚴苛的考試選拔,數學基礎和計算能力過于薄弱,大多只相當于我國初中低年級學生水平,基本上沒有抽象思維的能力。很多學生對初等函數都比較陌生,有的學生甚至不知道三角函數,部分留學生對一元二次方程、簡單基本不等式等等的求解感到有困難,甚至有學生對于分數的加減運算都有問題。對于幾何內容包括曲線以及曲線方程等知識,理解的就更有限了。 因此,實際現象是,包括學過一元函數微積分的學生在內,留學生對于高等數學教學中涉及到的基本運算都有較大困難。
1.2 英漢(英英)語言差異、交流存在障礙
在高等數學課程英語授課教學過程中,口語和聽力是留學生和教師共同面臨的最大障礙。留學生大多來自母語非英語的國家或地區,且其所表達的英語帶有濃厚的地方口音,而我國教師一般多年來接受的是英美式發音訓練,因此教師與留學生存在較大的口音差異,溝通存在障礙,阻礙師生交流。特別是對于數學這類抽象的學科,即使運用漢語,中國學生尚且感到學習困難,更何況是雙方都非母語的教學環境,無法自如地表達清楚各個細節,因此,教師和留學生所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
1.3 學習習慣差異、學習意愿不強
由于教育背景、學習習慣、文化習俗等方面的差異,留學生對待課堂學習的態度與中國學生不盡相同。 既有積極、 主動參與課堂教學,認真學習的一面,同時由于沒有或很少受到學習紀律的約束,很多留學生學習比較散漫,上課經常遲到早退甚至無故曠課。很少有學生主動獨立地完成課后作業,作業抄襲現象非常嚴重,需要老師督促才能完成作業。此外,在留學生這個群體中,課外兼職現象嚴重,許多留學生通過教授英語可以獲得高昂的報酬,這在很大程度上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校內學習積極性。
1.4 教師經驗不足、教學技巧欠缺
全英文授課教學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授課能力,還要求教師熟練掌握專業英語并能夠用流利準確的英語表達數學專業知識從而自如地與學生溝通、交流。此外,教師還必須具有較強的公共英語實際運用能力[1]。目前,我校留學生全英文授課處于初步開設和探索階段,因此,教師大多缺乏實際教學經驗,急需加強學習和鍛煉,提高英語水平的同時不斷創新教學模式。
2 教育模式探索
全英語授課教學是適應“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來”需要的一項教學改革,也是“艱難的起步,有益的嘗試”[2]。因此,必須針對留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中所暴露出的問題,不斷改進、創新教學模式,探索出適合留學生的教學方法。
2.1 提高教師自身專業英語水平、克服心理障礙
作為大學數學教師,大家都具有多年的英文論文寫作經驗, 但是用英文進行課堂教學對于數學教師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這要求教師全方面精心準備[3],包括:(1)課程知識內容準備,將原本大腦中的中文知識儲備轉化為準確的英文表述;(2)教學能力準備,將書面的英文表達轉變為口頭的英文表達;(3)授課技巧準備,逐步適應留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課堂教學;(4)心理準備,克服畏難情緒,適應與眾多留學生直接的、面對面的交流,真正掌握課堂的主導權。此外,提高自身英語水平,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提高口語和聽力能力,更自信地與留學生交流和溝通,利用網絡視頻學習國外優秀的英語授課等。
2.2 了解留學生民俗習慣與宗教信仰、加強課上課下交流
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組織課堂。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傳授知識,主導著整個課堂的教學進程。而留學生因為語言方面的障礙很少與教師主動交流,課堂就成為師生交流的重要場所,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情況。此外,教師應適當地加強與留學生的課后交流,通過交流,教師可以積累與留學生英文對話的經驗,了解他們的基本學習情況以及學習上的困難并有針對性地幫助解決。同時,加強對留學生所在國的文化背景、民俗習慣與宗教信仰的了解,盡可能多地了解每名留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教育背景。這樣可以極大地消除學生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感,贏得留學生應有的尊重,增進師生間的信任從而促進教與學。此外,可以有意識地組織所任課的中國學生與留學生互助學習。作為同齡人的中外學生更容易溝通交流,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并在此過程中加強數學素養且鍛煉語言能力。endprint
2.3 適當篩選教學內容、因材施教
大學數學課程全英文教學要有好的效果,首先就是要根據留學生的數學基礎,合理選擇、安排教學內容。 針對我校留學生數學基礎薄弱,運算能力較差的情況, 在選擇教學內容方面我們以基礎知識教學為主,降低課程教學難度。例如對于高等數學課程,我們著重介紹各種運算的計算法則,重計算輕理論,并且不涉及積分運算中的復雜積分技巧。教材方面,我們選用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學校數學雙語教學推薦教材之微積分以及線性代數,分別是根據國外經典教材由James Stewart所著的《Calculus》(6th edition)及David Poole 所著的《Linear Algebra:A Modern Introduction》(4th edition)精簡縮寫而成。教材采用直觀易懂的方式,對原著進行取舍、濃縮,適應我們的教學特點以及教學課時要求。此外,書中增加了關鍵術語的中英文對照表,從而補充了簡單的專業漢語,拓展了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范圍。
2.4 強化數學知識的實際背景、弱化理論學習
對于留學生大學數學素養的鍛煉,我們的目的是培養留學生具備較嚴謹的邏輯分析能力和理性的數學思維模式,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并能夠將其運用到相關專業領域[4]。而目前,我們采取的方式是各個專業的留學生集中授課,考慮到來我國留學的學生基本選擇的都是應用型實用專業,因而在大學數學授課過程中,我們盡可能多地將數學概念和理論與不同專業密切相關的例子相結合,并且有意識地弱化枯燥的理論學習和繁瑣的數學證明,適當降低了課程難度,也增強了課程的趣味性。同時,也穿插了一些中國古代有關數學的名人軼事,適當灌輸一些與數學相關的歷史文化,加強學生來華留學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這些都有助于啟發留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激發其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培養其自主學習和研究的能力。
2.5 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信息時代,計算機、手機等電子產品對高校學生的誘惑巨大,而留學生作為少數群體在異國求學,孤獨感以及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應使得其對電子產品的依賴尤甚。而如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多媒體在幫助學生愉悅學習、創新學習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被廣泛使用,數學的課堂上不再是單一的黑板加板書推導。結合高校數學課程的特點,我們可以巧妙地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圖形、動畫相結合。例如:高等數學中的函數圖形描繪、極限的動態演示、定積分的幾何含義(曲邊梯形面積計算)等知識點都可以形象地利用多媒體展現給學生從而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在線性代數教學中充分利用MATLAB數學軟件可以在課堂上解決矩陣計算,線性方程(組)求解等抽象的問題[5]。
2.6 改善課程考核體系、注重平時學習管理
中國教育的考試體系向來十分嚴格,通過高考的普通本科學生均具備相當的數學素養。而國外的教育一般重視應用,加之來我校留學生知識基礎較薄弱,學生不具備很好的數學技能,因此留學生課堂和普通國內本科生課堂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情形。國內學生課堂大多教師為主體,學生鴉雀無聲,即使偶爾問一兩個問題也很少有學生主動回答,而留學生盡管基礎差,技能弱,卻往往思維活躍,勇于提出問題參與課堂。嚴苛的考試需要學生牢記大量的知識點,并輔以大量的習題,并不適合留學生。因此對于這部分特殊群體,我們更應該加強學生平時的學習管理,將學生的課堂表現、隨堂問答、章節測試與作業作為課程考核的主要內容,弱化最終的“期末考試”。如此,才能夠更好的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3 結束語
大學學習追求的不僅僅是知識本身,更重要的是培養和保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留學生的教育更是如此。隨著我國經濟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留學生來華學習與工作。對來華留學生的教育工作是教育領域的改革與開放的重要方面,是發揮我國國際影響,弘揚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搭建國際交往友好橋梁,展現國家軟實力的有力途徑[6]。留學生高等數學全英文授課作為一個全新的教育層次,需要我們投入更多的熱情、精力與智慧,不斷探索和實踐適合留學生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黃清音,吳小南,陳江,葉玲.地方醫學院校全英語授課語教學師資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4):56-58.
[2]周翔,余春華.艱難的起步,有益的嘗試[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2,4(5,6):538-539.
[3]金偉鋒.留學生全英文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理論觀察,2016,10:169-170.
[4]陳莉.《醫用高等數學》英語授課教學初探[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48-49.
[5]耿亮.適合留學生特點的高等數學教學探索—問題導向輔以MATLAB教學淺論[J].考試周刊,2015(82):48-49.
[6]張美云,劉開南.關于加強來華留學生教學與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7(5):68-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