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小蓉
摘 要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指出:“根據形勢發展需要,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當今時代互聯網飛速發展,因其高效豐富的信息資源、迅速快捷的運行速度、驚人的工作量而被廣泛地運用于各行各業。我們的宣傳教育工作也要順應時勢變化,創新思路,加強網絡陣地建設,切實掌握網絡輿論主動權,引導網絡文化健康發展。
關鍵詞 宣傳教育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1 “互聯網+宣傳教育”的可行性論證
(1)互聯網的海量信息和驚人傳播速度為宣教者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一是互聯網為教育者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互聯網堪稱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只要懂得基本的上網知識,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各種信息。網絡信息資源不僅數量巨大,而且涵蓋古今中外、各行各業,具有成本低廉的特征。二是互聯網有驚人的傳播速度。互聯網作為宣傳教育的載體,其傳播信息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通過網絡,我們不僅可以讀到各類經典著作,了解世界各國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狀況;還能及時了解當今大家的最新觀點、各地發生的各類事件,網絡讓世界變成“地球村”,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大大拓寬了宣傳教育的視野,增強了宣傳教育的趣味性、時效性,有利于受教者更好、更快地接受教育。
(2)互聯網的先進性和新奇性促使宣傳教育手段與模式的轉型。一是網絡載體革新了宣傳教育信息的傳播方式。二是網絡的新奇性增強了宣傳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3)互聯網的自由性和互動性有助于教學雙方有效整合。一是互聯網的自由性為受教者進行充分的自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互聯網營造了一種平等、寬松而又自由的環境,其豐富多彩、時刻變化的信息讓受教育者耳目一新,永不厭倦,利于他們經常開展持久的自我教育,不停地反省,提升精神境界。二是互聯網的互動性能促進教學雙方角色的轉換。互聯網交流方式多種多樣,有QQ、E-MAIL、留言板、微信、微博等,每個人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者。這種交流形式可以暢所欲言,充分展露個性,人們能自由交換思想,互相開導、學習,共同進步,拓寬了宣傳教育的范圍,極大地增強了教育者的主導性和受教育者的主動性。教育者與受教者之間處于平等地位,能進行有效地整合,提高宣傳教育的效果。
2當今“互聯網+宣傳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
(1)互聯網的開放性要求教育者具備更高的素質和能力,對傳統教育理念和方法形成巨大的沖擊。當前,部分教育者知識更新的進度緩慢,而海量的信息需要教育者有很強的整合能力,但他們卻不具備這點。因為網絡的開放性,受教者能夠輕易地獲取大量信息,有些掌握的信息要比教育者全面、豐富得多,給教育者的教育活動帶來極大地挑戰,嚴重沖擊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2)互聯網的虛擬性使部分人道德淪喪,宣傳教育環境變得更加嚴峻。互聯網不需要用上網者的真實面目進行交流,人們可以偽裝成各種各樣的身份。一些人缺乏自制力,傳播網絡色情,污染網絡環境,毒害沒有是非分辨能力的青少年。個別人通過網絡進行網戀、網婚,目的是騙錢騙色,讓一些識別能力差的人上當受騙,最終釀成悲劇。也有個別別有用心的人在網上傳播不健康的、錯誤的思想,甚至傳播反政府反人民的反動言論,對國家和社會的安定團結構成嚴重威脅。
(3)互聯網的復雜性讓人們的思想變得復雜,加大了宣傳教育的難度。互聯網呈現多元性特征,每個人的思想通過網絡表達和傳播,必然對人們的思想有所影響。網絡里不同的價值觀進行碰撞,導致人們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發生偏差,甚至引起價值觀扭曲。個別意志脆弱者在其影響下喪失理想信念,腐朽墮落,中毒頗深,使宣傳教育難度加大。
3 “互聯網+宣傳教育”的重要舉措
(1)“互聯網+宣傳教育平臺”,營造良好的宣傳教育環境。一是加強互聯網平臺建設與管理。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宣傳教育、行業自律等手段,堅持依法依規科學管理。堅持“加強管理,為我所用”的方針,教育機構要牢牢把握對網絡載體的領導權和主導權,嚴格控制教育網絡的信息發布。二是掃除網絡“黃賭毒”。發動廣大群眾對網絡進行有效監督,發現苗頭及時制止,過濾掉有害信息,堅決杜絕不良文化在網上傳播,進一步凈化網絡環境。增強主流媒體的吸引力,擴大其影響力。
(2)“互聯網+宣傳教育人才”,打造過硬的人才隊伍。一是對教育者強化培訓,使之熟練地掌握網絡基本操作技術。只有具備了這些能力,其教育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和實施。二是增強教育者對網絡信息的是非鑒別能力。教育者接受網絡信息,不僅關系到其自身的發展,更關系到受教育者的健康發展。只有努力提高對網絡信息的鑒別能力,吸收那些積極向上、蘊含真理思想的網絡資源,才能充分利用網絡為受教育者服好務。三是增強教育者的職業道德感。不斷加強內功修煉,愛崗敬業,做好本職工作。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陽光向上,樂觀自信,充分利用網絡正確引導迷茫中的人,以個人的魅力去打動和征服受教者。四是利用互聯網勤奮學習專業知識。宣教者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為社會培養優秀的人才。給學生一瓢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每個教育者要借助網絡帶來的便利,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日積月累,勤奮學習,爭取做德才兼備的名師。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努力提高自身本領,積極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3)“互聯網+N類宣傳教育活動”,傳遞正能量。一是“互聯網+法制教育”活動。利用互聯網的強大教育功能,以各種鮮活的案例對受教者進行教育活動。比如放視頻、警示片子等等,讓受教者樹立法治意識。二是“互聯網+環境保護”活動。打造“互聯網+”環境宣教模式升級版,進行環境保護、環境文化傳播等方面的教育。三是“互聯網+心理咨詢”活動。讓受教者利用互聯網比較隱蔽的特征,能把自己的煩惱傾訴,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四是“互聯網+志愿服務”活動。通過互聯網平臺,奉獻愛心,幫助那些弱勢群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