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容
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它就像大廈的磚瓦、鋪路的基石。詞匯量的大小與英語學習者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強弱有直接關系。教師只有通過有效的詞匯教學手段,讓學生牢牢掌握詞匯學習的方法,廣大學生才能以此為基礎來培養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依靠生動的,有生命力的詞匯基礎,英語的其他內容教學才會依次順利展開,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的目標也才能在此基礎上得以順利實現。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提出詞匯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 注重語音教學
掌握正確的發音是打牢詞匯學習的第一步。如果不能正確地朗讀單詞,將會在語言的輸入與輸出中帶來很多障礙。教師要從教學的初始階段就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發音和拼讀規則,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發音,在語音學習階段輔以實際操練,這就為詞匯教學等其他環節的幵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完成了語音學習環節,大部分學生在日常詞匯學習中能做到正確朗讀每一個新出現的單詞,這不僅增強其詞匯學習的自信心,培養詞匯學習的興趣,也提高了詞匯學習的效果,為學生按音節記憶單詞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二. 音形結合法
經研究發現,90%以上的詞匯在讀音和拼寫時是統一的、有規律的。因此,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詞匯本身具有的音形結合的規律,促進學生對單詞的學習和記憶,也就避免了學生單個字母地記。在講授詞匯時,我們可以先教學生音節的劃分,然后讓學生把這個單詞劃分成多個音節按音節讀,按音節去記憶單詞。再復雜的單詞,只要學生讀的準、音節劃分正確, 就能很容易記住單詞的拼寫。同時,也需提醒學生仍有不規則的單詞。實踐證明,隨著詞匯量的不斷增加,學生音形結合水平的提高,音形結合法的效果也越來越顯著。
三. 構詞法
通過觀察不難發現:單詞的核心是詞根,詞綴是附件,兩者結合產生詞義。很大一部分的單詞,只要掌握了它的詞根部分,記憶及運用將不再是難題。掌握基本的構詞法將會有助于突破單詞記憶的難關,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詞匯量,如果再掌握構詞法,就可以通過一個單詞而輕而易舉地記住更多單詞。
四. 創設詞匯運用情景
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一個相關的鮮活的語言環境,把周邊的生活與語言學習融合到一起。在這樣一個真實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樂于學習詞匯,主動去鞏固已學的詞匯。編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好方法。例如,給學生一些詞,要求他們充分發揮想象用這些詞編一個故事。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怎樣正確運用這些詞匯,而且能很快地記住這些詞。
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互相交流各自寫的故事,這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當進入課文學習環節,圍繞課文所給話題,還可以采用諸如模仿、對話、問答、造句、復述等方式,大膽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五.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
培養學生的猜詞技能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在閱讀課或者課后所布置的閱讀文章中,加入詞匯學習環節,設置有關詞匯的問題,通過文章去鼓勵學生,讓其聯系上下文,猜測詞義。如The players in the World Cup are professionals,while those who play in the Olympics must be amateurs. 由于轉折詞“while”引導的兩個分句前后意義相反,我們可推測出“amateurs”是“professionals” (專業人士)的反義詞,意思為“業余人士,業余選手”。
六. 聯想和總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后,學生掌握的詞匯越來越多,此時應引導學生對所學詞匯進行聯想和歸類總結,利用聯想法可以多方面的擴展和鞏固所學詞匯。聯想可以從構詞法、語音、同范疇同屬性、詞類、同義詞與反義詞等方面來聯想;也可以采用趣味聯想的方法,如換首字母、單詞接龍等。
在詞匯教學中,無論用何種方法教授,都要組織學生及時復習,以便得到及時的強化。復習形式應盡可能多樣化,要注意經常性,做到“學而時習之”。當學生在掌握一定的方法之后,在記單詞的過程中他們會自然地運用這些方法;當單詞越記越多,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他們會發現記英語單詞和記漢語漢字同樣簡單。這時他們會由衷地體會到成功的喜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