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曉
摘要:本文通過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職業中專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探析,以期為提高當今職業中專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供行之有效的理論參考依據。
關鍵詞:信息技術;職業中專;教學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由于具備資源豐富、應用便捷等優勢,在社會各個領域被廣泛應用,其中與數學教學的有機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基于此,為了使當今職業中專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可以得到有效提高,探析信息技術在該學科中的應用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 采用“以人為本”的信息技術使用方略
雖然,信息技術支持下對教學模式具有極大的教學優勢,促使教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且富有實踐性,但是并不代表只要融入信息技術的教學模式就會成為教學創新變革的成功典范,這需要“以人為本”的信息技術使用方略提供前提條件,讓信息技術應用主體設為學生,從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個性化成長需求以及數學基礎等客觀因素作為信息技術落實依據,從而使信息技術可以成為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1]。
二、 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課程導入
課程導入是提高教學質量較為有效的方法,當學生的專注度緊跟教師的課程導入進入教學重點時,教師則可深入講解數學知識,使得學生的聽課效率變得高效,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函數”的教學時,由于直接灌輸函數概念會使學生感到數學學習毫無樂趣且較為難懂,從而出現溜號、注意力不集中等消極現象,嚴重影響教學質量,因此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借由互聯網引導學生觀看一段視頻,在視頻中小明看著川流不息的車流說道:“若是我能有這輛車跑的快就好了上學就不用遲到了。”由于視頻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促使學生會在心中產生共鳴,并好奇教師的教學內容,這時教師則應利用事先準備的PPT,向學生展示視頻中的兩個數量即汽車行駛時間t(h)與時速100km/h,并引導學生只要找出這兩個數之間存在的關系,便可以完成小明愿望,在教師拋出探究主題后,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并針對學生的回答情況做好及時評價,促使學生可以更加明確函數中自變量與因變量的關系,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2]。其中,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程導入緊跟教師教學節奏的現象,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使學生通過豐富多變的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學習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等綜合素質,為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職業中專人才奠定基礎[3]。
三、 采用“微課”打破課堂對數學教學的限制
“微課”是伴隨信息技術發展而來的新型教學模式,由于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因此具備互聯網的一切優勢,可采用圖片剪輯、視頻、音頻以及信息技術處理方法表現數學教學內容,從而使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為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與此同時,由于微課是以互聯網為載體轉播數學知識的教學模式,因此只要學生想要展開數學學習,便可拿出移動電子設備點開學習頁面進入數學學習的空間中,加之微課教學每個知識點均為5—10min,使得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零散時間展開高效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教師就“三角函數”創設微課教學內容時,則可依照學生群體數學學習能力、數學基礎等綜合因素,將微課教學內容規劃為三個等級,按照由難到易將微課設為三個等級即“A級、B級、C級”,在最為簡單的C級教學內容中教師可通過填空以及圖文并茂的形式將“三角函數定義、角的感念、誘導公式”等基礎定理、公式作為考核內容,而B級則以常規三角函數應用與運算設為學習內容,針對A級為了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視野得以拓寬,并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則可通過現實問題或創設的復雜圖形,讓學生在所學內容基礎上開動腦筋,尋求解答途徑,從而使知識融會貫通,讓三角函數成為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有效手段,而教師則可依照學生在微課中的自學成果合理規劃有關三角函數的復習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為了使學生可以在微課學習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教師可將微課自學課程設為積分制,完成學習內容給予一定分數獎勵,并對不同分數檔進行獎勵,而獎勵則應中鼓勵輕物質,從而使學生可以更加積極的參與到微課學習過程中,使得信息技術下的數學教學課程變得更加高效[4]。
四、 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師生互動平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電子設備逐漸在職業中專學生群體中不斷普及,而在信息技術基礎上所創設的移動溝通互動平臺種類也隨之增多,為了使數學教學更富實效性與創新價值,教師可通過構建師生互動平臺的方式,及時解決學生在數學教學與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例如,為了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組建合作學習小組,使得學生可在互相協作的氛圍中落實教學任務提高學習效率,然而受學生主觀數學學習能力以及個性發展等因素的影響,致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分歧與問題,這時教師可通過“師生互動平臺”及時掌控學生的探索學習動向,從而有的放矢的調節課程教授內容,使得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更符合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需求。此外,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師生互動平臺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而且可以通過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教師則可隨時掌握學生數學學習進度與學習成效,從而使教學內容規劃的更為合理,并為學生營建和諧溫馨的學習環境[5]。
結束語:
綜上所述,職業中專數學教師應在“以人為本”的信息技術應用原則下,加之創新型教學模式,促使信息技術應用更加高效,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陳志昊.微視頻在中專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20):216-216,218
[2] 林秋雪.互聯網時代下信息技術在的中職中專英語教改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5(32):116-117
[3] 馮彥良.互動分層教學法在中職中專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6):112
[4] 李振華.淺談職業中專信息技術的分層教學遵循的原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14):21-21
[5] 邢冰潔.新課程理念下的中專信息技術課教學略談[J].情感讀本,2017(5):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