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讓學生在探究學習活動中學會探究、主動探究,從而培養學生地理學科中的探究能力,這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長遠目標。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在探究活動的每個環節。圍繞五個方面闡述如何設計探究問題、組織探究活動、養成探究習慣,旨在讓學生學會探究方法和手段,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
高中地理問題情境問題意識心理學研究認為,當刺激出現時有機體會做出某種反應,同時類似情境中發生的概率逐漸增加。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情境教學方法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可。情境教學方法也適用于地理教學,這種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刺激學生探索興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思維方式,提升課堂學習的成效,在提問與解答中,學生可以接受多種多樣的知識,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因此應當倡導問題情境教學法。
一、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實現師生和諧啟智
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個體的問題意識來自于外部信息的接受。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對問題意識的認知。因為在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在解題中學生考慮的角度過于單一,而地理中的知識點可以相互聯系。比如,一個地區的氣候,與哪些因素有關系呢?有的學生說是地理位置,這個太過于籠統了,學生應該問一問自己,氣候的表現有哪些,為什么會有這些表現,是否與海洋有關?這些問題都是深入探究問題的關鍵。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內容,這些情境都是老師設定的,老師選的內容與所學知識密切密切相關,學生提出的問題大部分都是與知識點相關的,不會影響課堂的學習。如教學密度流,老師可以引用故事作為引子:1944年6月,英美聯軍潛艇受到德國嚴格控制,依然成功避免了德國的監視,實現諾曼底登陸,成為第二次轉戰點。這樣的歷史故事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接著就可以將問題引到地理知識點中,引導學生了解知識的密度,鼓勵學生提問。學生在課堂中產生了“提問”情緒,課后的學習中也會逐漸形成這樣的習慣。老師應在適當的時候評估學生的答案,增加新的信息,引導其他學生參與回答。
二、通過精心策劃課堂討論,創設問題探究情境
在教學中學生獨自考慮問題,可能會陷入一個思維定勢,有些學生認為自己的觀念就是對的,自然不會有什么問題提出來,而且有些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比較單一,那么只會從幾個方面出發考慮問題。由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可能過于專注于自己的觀點,所以辯論變得非常激烈,教師鼓勵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也引導他們冷靜的進行討論。例如,在“地球公轉”運動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做出一些誤導:“北半球最不受歡迎的月份是幾個月”,一般是最熱和最冷的月份,那么學生們不妨猜一猜哪個月份是近日點呢?學生想了想認為最熱的天氣應該為遠日點,這個觀點也是大部分學生的觀點,而有部分學生則考慮的較為全面,認為要從多角度出發思考問題,不能僅僅從冷熱程度出發,太陽直射點、正午太陽高度與太陽輻射都是思考點。等學生經過一系列的探討之后,教師給出正確答案:一月份為近日點。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適當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合作探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精心設計課堂問題,體現課程探究特色
學習過程應該是積極參與思考,實踐以及不斷探索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中不僅是單純的學習理論知識,還應該努力去總結地理知識規律。老師應根據標準課程要求做好準備,細心設計課堂問題,引導學生開展探究總結型的課堂學習。如高中地理“傳統產業基地”教學中,魯爾區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要嘗試著自己去總結,綜合地區特點開展補救措施,學生應該首先從區位因素考慮,通過魯爾地區的位置因素是什么?傳統工業區主要行業是什么?魯爾地區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地區之間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東北老工業基地,學生應該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考慮與魯爾地區的不同點。另外,設計課堂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讓學生深入思考知識,將一些不正確的知識過濾后在總結,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目前,中國的石油進口依賴巴西,其比例接近50%,那么在教學例如巴西的內容,就應該從石油角度出發,進行對比分析。比如,為什么不進口其他東西呢?石油需求量現在特別大,有減少石油資源消耗的措施嗎?雖然這種問題是知識的升華,總結起來比較困難,但大多數學生還是樂于總結的,而且在總結的過程中可以發展自身的思維,拓寬思考問題的角度。
四、提出問題引發情境,引導學生逐層分析原因
學習需要學生主動參與,而為什么課堂中要開展問題情境呢?其原因也正是因為:問題可以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要進行逐層的分析,提高分析的有效性。教師設置問題情況,還能讓學生產生好奇心,一些無聊的知識教學,老師不設置一些問題,學生便不會深入思考,因為這些知識點比較枯燥,學生這樣學習,效率比較低,所以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非常的重要,創造問題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教學地球這一知識點時,學生在生活中存在這樣的疑惑,為什么偌大的宇宙現在只發現地球有生命活動呢?為什么其他星球上沒有明顯的生命活動跡象呢?老師可以設置一些問題,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設定問題,然后再由其他學生分析辯論。這個知識點比較復雜,學生不可能一口氣說出所有的原因,學生要逐層的去分析問題,這種問題解答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要結合自己生活中的觀察進行思考。提到生活實際,學生逐漸開始有了學習欲望,學生首先應該從季節的層面考慮,也就是溫度層次,地球的溫度適合人們生存,而地球上還有其他的因素,就如水、食物,等等。這種分析是采用倒推法,學生要能夠用這種方式分析原因。
五、創設實驗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
我們知道,探究知識與創新意識常常通過科學實驗獲得。地理教學中不妨嘗試著把實驗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濃厚興趣,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能力、發展智力,開拓其潛在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地理實驗教學就是運用一定的器材,人為地使所要學習的地理事物和現象及其變化過程表現出來,以獲得地理知識的方法。地理實驗也是驗證地理知識、培養地理技能的方法之一。例如,在教學“洋流的形成”時,可利用一個透明茶杯泡好茶葉,用嘴沿著杯口輕輕吹動茶水,讓學生注意觀察茶水的運動,并注意茶葉的運動,由此放大拓展到現實中海水也是在大氣的動力下運動的,講述風海流和上升補償流的形成及性質。在教學“熱力環流”時,就設計這樣的實驗:在教室講臺前燒一杯水,觀察水開時燒杯中間、邊緣氣泡的運動;或者是燒一小堆紙,觀察灰燼的運動情況。問題情境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所精心選擇設計的情境中,學生不斷通過情境中的活動獲得新知識,形成各種能力和技能過程。我們在教學中利用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學生在課堂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提前的預測和判斷,同時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出發,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綜合上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生活知識相結合,接著結合學生的認知心理特征,努力創造問題場景,讓地理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優化地理課堂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愿望。
參考文獻:
[1]張花.探究式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5,(31).
[2]陳立志.論情境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高效性[J].地理教育,2016,(S1).
[3]張衛星.淺談多媒體在地理教學設計的主要問題[J].陜西教育,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