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鐵良 李瑩瑩 吳秀芹 劉志剛 李冰
摘 要 “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創新精神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但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注重學生的自我創新創業意識以及能力的培養,與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具有極高的吻合度。本文從創新創業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理論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以及校企協同教育模式改革等三方面對基于“創新創業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關鍵詞 軟件工程 創新創業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軟件工程專業是一個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較強的專業,而傳統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視的是理論知識的講解與記憶,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個性化培養,要想將目前的知識與素質教育真正的轉化為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就必須對目前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強調的是對學生的基本素質、創新精神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但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注重學生的自我創新創業意識以及能力的培養。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創新創業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1創新創業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理論教學模式改革
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能夠孤立的進行,它是同專業理論知識的教育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是應該融入在理論知識、人文知識的授課過程中的。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所以可以從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入手,針對各門課程的課程體系,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各個教學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與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是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下有規劃、有目的的實施。
為了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傳統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方案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設計理論教學環節時,可以在探究式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推進基于科研項目、基于問題等教學模式,進一步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通過理論學習以及資料查閱等手段獨立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業能力。
2創新創業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是不可分割的,理論教學強調的是理論知識的掌握,實踐教學則是對實踐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只有在扎實地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將所學的知識付諸于實踐中,同樣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實踐理論知識,才能進一步理解和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
為了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將實踐教學分為兩個階段:基礎實踐階段,主要針對的是對基礎知識點的實踐練習,在設計題目時,盡量采用某個實際開發項目的開發片段或開發背景,讓學生具有一定的開發情境;專業實踐階段,主要是對某門課程或某個學習階段的實踐總結性練習,是對知識點的綜合應用,在設計題目時,要注意題目的完整性,各個功能模塊的關聯性,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項目開發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真正理解和體會項目開發過程。
3創新創業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校企協同教育模式改革
創新創業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要想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與企業的人才需求做到“無縫連接”,人才培養過程就離不開企業的參與,校企協同教育模式是目前創新創業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最優選擇。在校企協同教育模式中,企業作為學校的創新創業人才聯合培養單位,將為學生提供真實的項目開發案例,促進學校以“項目為基礎”的教學改革,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最為前沿的軟件開發知識,培養學生的軟件開發能力;同時,學校的人才培養成果以及科研成果也可以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人力和技術支持。
4結論
基于創新創業型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是對目前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的一種改革,是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與綜合技能而進行的一種探索。
基金項目:1、黑龍江省高教學會教育科研課題:創新創業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探索與研究16G163;
2、東北石油大學教學改革項目:軟件開發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3、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4G網絡”背景下基于智能手機的高校“移動學習”平臺建設研究GJC1215105;
4、黑龍江省教育規劃重大課題:面向大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GJ20170004。
參考文獻
[1] 孫琦龍.創新型軟件工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J].軟件工程,2015(10):63-64.
[2] 呂歡歡.面向卓越軟件工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計算機教育,2016(1):38-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