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琦
摘 要:讓學生把握文本的陌生處,能讓學生有效把握閱讀生長點,促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做到:根據獨具匠心的結構捋順其思路,針對標新立異的詞句揣摩其意圖,尋找與眾不同的標點感悟其內涵。
關鍵詞:文本;陌生處;語文閱讀;生長點;文本解讀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9-0077-01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于外界的刺激存在“趨新”“好奇”的特點,因此在文學創作時要對人們熟悉的話題進行陌生化處理,站在新的視角、新的層面描寫事物,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閱讀者的興趣。同樣,在語文閱讀指導課上,教師也可以通過讓學生把握文本陌生處,令學生投入學習興趣,更自覺地學習和分析文本。
一、根據獨具匠心的結構,捋順其思路
文本中的陌生處首先表現為獨具匠心的結構,除了順敘這種敘事方式外,作者創作文本時還常常使用倒敘、插敘等敘事方式。由于這些敘事結構和人們認知事物的普遍順序不同,故會讓讀者產生陌生感,從而生發閱讀興趣。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文本結構的獨特之處,理清作者的創作思路,進而理解作者的新穎構思。
教學《智取生辰綱》一文時,教師要讓學生分析文本獨具匠心的結構。這篇文章為了使情節更吸引人,設計了一系列懸念。學生在閱讀中會發現文章并非簡單推進,而是一波三折。作者給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的計劃設置了不少障礙,小說情節在雙方斗智斗勇的過程中逐步推進,給人暗潮洶涌的感覺。此外,文中不少地方都設置了懸念和伏筆,例如一開始并未介紹七人的真實身份,而是隨著情節推進讓讀者猜想其身份。文章最后雖然智取生辰綱的行動成功了,但故事卻沒有就此終止,而是將故事中的懸念一一解開,告訴讀者吳用等人如何計劃,為何賣棗子的人喝酒不會被迷倒,而楊志等人則被迷倒,還告訴讀者吳用針對楊志生性多疑的特點設計了怎樣的計劃。在分析中學生發現,作者并未直接介紹吳用等人的計劃,而是在最后才揭開謎底,目的就是吸引閱讀者讀到最后。此時,學生無不被文本設置伏筆和懸念的技巧所折服,也理清了文章的創作思路。
二、針對標新立異的詞句,揣摩其意圖
文本中標新立異的詞句,也是作者故意設置的陌生處。教師應讓學生揣摩這些詞句,感受其精妙,分析作者用詞的意圖。詞句往往凝聚著作者的情感,富含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思考,學生若能通過詞句體會到作者的創作意圖,就意味著閱讀能力提升了。文學作品有多義性,閱讀標新立異的詞句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感受其含義。
教學《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教師可讓學生閱讀文中標新立異的詞句,感受作者的創作意圖。如文中描寫濟南的雪景時提到“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教師可讓學生分析這里為何要用“臥”,為何不用“覆蓋、鋪”等詞匯。學生分析后認為“臥”是一種擬人手法,能令形象更生動,同時“臥”形容的是睡眠狀態,能讓人聯想起“安靜”,因此用“臥”能體現出小村莊寧靜的狀態。又如“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里“貯蓄”一詞用得十分巧妙,教師可讓學生細細品味。“貯蓄”給人積攢很多的感覺,能更好地說明綠色很濃郁,同時“貯蓄”也使用了擬人手法,表現出作者對于水藻的喜愛之情。另外,在《濟南的冬天》一文中還有很多如此巧妙的詞句,教師可讓學生一一品味。通過對文本中標新立異的詞句進行深入揣摩,學生能突破思維定式,感受詞句給自己帶來的啟發。這能讓學生自主延長閱讀時間,能促使學生投入更為深入的探究之中。
三、尋找與眾不同的標點,感悟其內涵
不少學生在閱讀中往往比較注意詞句,卻忽略了文章中的標點符號,然而標點符號在某種程度上發揮著拓展文本內涵的作用。有學者認為標點符號在文本中同樣具有表情達意的效果,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揣摩文章中與眾不同的標點符號,揣摩作者的創作內涵。
《故鄉》一文中有不少與眾不同的標點符號,教師可讓學生細細揣摩這些標點符號的內涵。如“老爺!……”這是閏土見到“我”后所說的話,這里連用了感嘆號和省略號,意蘊深厚。感嘆號表現出閏土對“我”的尊敬,表現其內心已深深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失去了年幼時的純真。而省略號則表示欲言又止,閏土作為“我”的童年玩伴,再次看見“我”之后必然有很多話想說,但是受禮法的限制,他知道兩人之間地位懸殊,因此硬生生地將自己想說的話咽了下去。此標點符號反映出作者想要通過本文表達對封建傳統觀念的不滿,反映出作者想要改造舊社會的想法。此外,文章中還有不少標點符號都非常耐人尋味,教師可讓學生一一品味。如“這好極!他,——怎樣?……”這里運用了大量標點,體現出說話者內心復雜而糾結的情感,教師可讓學生進行分析,體會文章的藝術張力。學生品讀文本時重視對標點符號的認知,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四、結束語
俄國形式主義評論家什克洛夫斯基最先提出“陌生化”的概念,他認為陌生化能給人以感官刺激和情感震動。文本中的陌生處往往也是文本中別具匠心的地方,包括結構、詞句、標點符號等。教師若能讓學生把握文本的陌生處,就能讓學生有效把握閱讀生長點,促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朱其琴.“陌生化閱讀”:創造文本解讀新生命[J].語文知識,2016(02).
[2]顧麗芳.文本“陌生化”:為閱讀教學開一扇窗[J].江蘇教育研究,2010(02).
[3]方相成.“陌生化”:文本多元解讀的有效策略[J].教育評論,201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