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蕾
引 言
濟南產業結構是決定濟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濟南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僅要求要在所面臨的迅速發展的壓力下,加快轉、調、創步伐,把關注點更多的投入到刺激市場的有效需求,企業的招商引資以及各類企業的項目建設當中,。
一、濟南市產業結構背景
(一)濟南市地理環境以及產業結構
由于濟南的地理位置是處于環渤海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相交之處,因此濟南具有更為優勢的地理和經濟環境,同時也肩負著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的偉大使命。由表一可以看出,濟南國民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從1996年到2004年逐步平穩的下降,而從2004年到2014年出現了明顯下降的趨勢;第二產業比重較第一產業而言更為平坦;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在歷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上升。
資料出處:濟南統計年鑒,作者再整理而成
(二)國內參考文獻綜述
早在三十多年之前,范家驤(1980)提出:“增長經濟學的產生,是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以及整個世界的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和變化息息相關的。”經濟學家李平(2012)指出:“要利用現代經濟學縱向合成模型分析技術,把適度增長總量分析與部門結構動態考察結合起來,并從結構動態變化角度解釋增長過程中的總量波動,以及由此引申出保持適度增長的政策含義。”就濟南來看,遲興辰(2013)指出:“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結構式不容忽視的。而對于經濟結構當中,產業結構是最為重要的。濟南如果想要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的增長,就必須深化對經濟結構的挑中,尤其是對重視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錢誠(2013)指出:“實現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產業結構發揮著最主要的作用。”
二、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影響的作用機制
(一)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穩定性的影響
第一產業中其產出受到勞動力的參與,環境的影響以及政策的保護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第二產業主要針對是以工業為核心的行業。如今我國的工業產能過剩,極大的危害了國家的產出和經濟的增長。,第三產業的產出增加,意味著勞動力素質的提升,人力資本的優化,由此有利于經濟增長的穩定性。
(二)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持續性的影響
經濟增長的持續性是指經濟單位能耗下降,可以實現較長時間的平穩增長。從就業的方面來看,第三產業的產出增加,意味著國內對高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在一定的基礎上有利于解決部分就業問題。從環境污染的角度來看,第三產業的產出增加,代表著技術的進步,可以提高單位產出,并且新型的技術可以帶來保護環境的新能源和新設備,有利于對環境的保護。
(三)產業結構對經濟增長有效性的影響
從人力資本的角度,第三產業的產出增加,有利于提升人力資本的素質水平,提高勞動力的技術。另一方面,人力資本的提升有利于對FDI所產生的技術外溢進行吸收和利用,有利于國家的技術進步。
三、濟南產業結構的轉變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與評價
(一)濟南產業結構分析與評價
1.濟南產業結構歷史轉變分析
第一階段,是指從1979年到1984年期間。這一階段表現出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都有較快的增長,而第一產業的增長幅度最大,這也是顯示著濟南經濟結構是相對于現在而言不合理的。
第二階段,是從1985年開始劃分的,直至1991年結束。在此期間,第三產業的產出所占GDP的比重是逐漸上升的,并且第一二產業的比重開始有所下降。
第三階段,是指從1992年到1996年,濟南市經濟發展迅速,但是產業的比重沒有較大的改變,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沒有很好地體現。
第四階段,從1996年到現在,第三產業的發展得到了高度重視。
2.濟南市現階段的產業結構分析
對于濟南經濟結構的深度剖析,我們可以結構SWOT分析法來進行綜合分析。
對于濟南所處的優勢,它具有地理優勢明顯,經濟環境較好。濟南地處山東各大省市的幾何交界處,交通運輸業發達,并且濟南屬于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多處景點深受游客的喜愛,從而給濟南帶了了更為活躍的旅游資源,從而帶動了濟南想過部門產業的興起和發展。
對于濟南的劣勢,首先,濟南本身不具有豐富的物質基礎,大量的工業運轉都需要進行運輸,成本高且效率低。其次,濟南人多地少,就業壓力較為嚴重。就業的壓力導致失業人數與企業需求的人數不匹配,造成了結構性失業。再次,濟南的交通阻塞嚴重。最后,濟南創新意識薄弱。
(二)濟南經濟增長評價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
第一、濟南在降級增長過程中對人力資本培養不足和創新意識淡薄。主一方面是由于政府的執政理念不能適應時代的新要求,存在過多重視績效的問題。另一方面,在發展方向上,較為保守,欠缺創新思維。
第二、濟南經濟增長過于保守,循規蹈矩。迅速的經濟增長與人才的欠缺,嚴重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第三,社會對于公民的保障工作不到位,市場充滿風險,導致整個社會缺乏活力和發展動力。
四、結語
(一)本文總結
本文通過調查濟南歷年經濟結構的現狀以及對于其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了經濟結構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并通過實證分析進行驗證。濟南總體經濟發展趨于向好,但是也面臨著更多的問題如濟南的就業壓力過大,濟南市中心交通不便,創新意識比較淡薄等等。
(二)政策建議
對于濟南的科技創新方面,首先應該關注濟南創新意識的增加。二大力支持新興企業的發展。
對于濟南社會保障的方面,一方面,建立網絡社保平臺,加大人力資本的投入,提高辦事的效率。另一方面,面對信息化的同時,政府應該增加對農村人民的關注,切忌避免只重視城市的發展而忽略了農村地區的經濟增長。
對于濟南交通的問題,濟南人多地少,交通情況已經收到了很大的阻礙。這種現狀,會導致整個城市的運作緩慢,辦事效率不高而且單位能耗上升,對于濟南的環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對于濟南工業問題方面,濟南的工業發展迅速,同時也產生相應的問題,解決其問題的方法突出表現為:一是重視統籌發展。二是政府部門應該針對濟南的工業布局做好預測和計劃。
通過上述對于濟南產業結構的轉型變動的歷史以及現狀的分析,面對這些阻礙濟南經濟增長的因素,只有通過政府企業家以及公民的共同努力,才可以讓濟南的經濟呈現新的亮點,濟南的經濟發展,在未來的某一段,一定會創造新的輝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