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子劍 朱芷琪
美國著名營銷專家艾爾瑪·赫伊拉說:“不要賣牛排,要賣吱吱聲?!边@句話形象地說明了音響的魅力所在。廣播是依靠聲音創造價值的媒體,它通過無線電波或導線傳送聲音,訴諸人的聽覺,精彩的音響能讓廣播節目變得富有魅力。
如今,各廣播電臺日常報道中,錄音報道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各類廣播評獎中,純文字的廣播作品已經很難見到,“無響不獎”現象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音響對于廣播節目的重要性。
好的廣播音響可以更好地體現報道的真實性,突出現場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音響還能夠渲染氣氛,激發聽眾的共鳴……這些實實在在的好處讓越來越多的廣播人把音響要素引入到報道和節目當中。
但是音響并非是一用就靈,也不是用得越多就越出彩。如何使用音響還是有一定技巧的。
精選主題音響,以聲奪人。音響報道的“主干”部分是主題音響,它在報道中一般都是單獨突出使用,主題音響在報道中起著提示主題、闡明中心的作用,因此我們在制作音響報道的時候一定要緊緊圍繞新聞報道的主題,精心選擇典型音響。
活用背景音響,以聲傳情。在日常的廣播新聞節目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報道:“我是記者××,我現在是在××活動現場為你報道……”記者現場播報口齒伶俐,被采訪者聲音清晰,但“活動”現場安安靜靜,沒有一點聲音。
聽眾聽了這樣的報道以后,就會懷疑記者是否真的在現場播報,進而會對新聞的真實性提出質疑。這就是忽視了背景音響采集、運用產生的結果。
背景音響對于音響報道的重要性還在于,它不僅證實事件的真實性,渲染氣氛,而且在特定情況下承擔著敘事功能。
要堅持真實性原則。音響能夠增強報道的可信性和感染力,但是如果音響不真實,這個報道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報道中所運用的錄音,必須是從新聞事件發生現場采錄的;報道中音響的運用,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本來面目,必須符合生活的情理。
在每年的新聞獎評選會上都會出現一些參評節目所采用的現場錄音不真實的問題。有些是記者在現場采錄素材不夠充實,不能滿足節目主題的需要,后期制作中利用種種手段,設計現場重新補錄。盡管現在的錄音手段十分先進,但現場的特定背景環境根本無法完全模仿復制,所以在評選中不可能騙過評委的耳朵。
主題音響要突出,不能造成信息雜亂。客觀世界的音響是豐富多彩的。不同的聲音同時出現,就會造成互相干擾,響度越大干擾越強烈。背景音響在音響報道中承擔著渲染氣氛的作用,而新聞作品的主題內容體現主要還是依靠主題音響。因此,我們在使用音響時,一定要主題音響突出,防止出現多信息源,造成信息傳遞混亂。
音響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使用,不要公式化、機械化。恰當選用典型的背景音響可以使音響報道更具現場感,能夠讓聽眾產生空間感、立體方位感和運動感。但在我們的一些廣播新聞中,使用的背景音響卻有些單調,甚至公式化和格式化。比如,工業報道中的音響往往只有機器的轟鳴;公安題材報道就加上尖厲的警笛聲;一說到農村,就是雞鳴狗叫。聽覺形象的生命在于“個性化”。我們在選擇音響時,一定要采錄和使用那些與報道內容吻合的、富有個性和表現力的音響。只有這樣,才能將聽眾帶入精彩的新聞現場。另外,也不是所有的節目都可以用背景音響。比如廣播新聞長、短消息中,本來簡明扼要地把新聞事件寫出來就可以了,有些作者為用音響而用音響,反而弄巧成拙,原本一條很好的文字消息卻變得雜亂拖沓。
蘇聯現代心理學家津琴柯指出:“聯覺出現在各種不同的感覺中,其中最常見的是視聽聯覺,亦即在聲音刺激物的作用下,主體所產生的視覺形象?!币繇懽鳛橐环N外界因素,它能夠讓聽眾把它與日常生活中聽到的聲音在心理上引起的刺激與感受聯系起來,或直截了當地刺激聽眾的感官,誘發他的想象,引起情緒波動和心靈的共鳴,從而造成聽眾與廣播報道或節目之間的心理互滲性和心理演繹性,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要想達到好的效果,除了要使用好音響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必須采錄到高質量的音響,因為雜亂無章、主題不突出的音響或者噪音過大的音響不但不會為報道或節目添彩,反而有可能擾亂節目或報道的正常進程,影響節目的傳播效果。
要想采錄到高質量的音響,必須注意聲場、聲源及話筒位置的擺布:
保持合適的采錄距離。錄音時,被采訪對象的嘴巴與話筒的距離保持在30到40厘米之間比較合適,二者之間的距離較遠,則回響增強,噪音增加;二者距離過近,則可能因為信號過強出現聲音失真、低頻過強造成聲音不夠清晰。
話筒的使用。要注意話筒的防風防塵防震,保持話筒遠離音箱等,防止出現電磁干擾;要注意話筒的角度,一般應把聲源對準話筒的中心線,兩者之間的偏角越大,高音的損失也會越大。
針對不同的環境選擇恰當的采錄角度和位置。要根據不同的采錄環境選擇恰當的角度和位置,在室內采錄要注意吸納噪聲、固體傳聲的條件,比如不能把話筒直接放在玻璃板上;不能讓被采訪對象坐在窗戶下面,讓話筒直接指向窗外等;如果在室外采錄,要盡可能防止風聲對錄音帶來的不利影響;特殊情況下要注意火車廂口、風口浪尖的噪音等,不要讓噪音壓過主題音響。
雖然音響使用的好處很多,但音響并非萬能,它的使用還是有局限的。
因采訪發生的音響,很大程度上依賴受訪人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時還受方言的限制,這就需要我們在使用的時候加以選擇,確實需要采用的應該壓混后配上播音員的解釋。
某些暴露性的音響,如不文明言語,處理不好可能影響收聽效果,甚至產生意料不到的副作用,這就需要嚴格篩選。
相當一部分音響本身并不能獨立地表情達意,需要使用語言加以補充和完善。
此外,有些現場音響和隱蔽性的音響,還需要克服采錄方面的困難。所以音響固然可以為廣播節目增色,但并非任何音響都可以運用于廣播節目,更非有“響”就好。如果忽視它的局限性,隨意運用,那就可能導致相反的效果。
結語:
廣播是以聲音作為傳播介質的媒體,這就決定了音響報道在廣播新聞中的主題地位。采用豐富多彩的聲音來再現新聞事件現場,可以拓展報道的空間,增添報道的美感。但是,音響報道絕不能濫用,要有度使用,從而激發和滿足受眾的收聽興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