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銳強
摘要:針對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問題,設計一款時尚便捷的個人代步工具。以綠色出行理念為設計指導,對城市“最后一公里”問題進行現狀分析,總結需求趨勢,設計研究一款符合背景需求的代步工具。通過設計來優化現有出行方式。提倡綠色出行,改善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折疊自行車的設計趨勢,并給出具體設計案例。
關鍵詞:綠色出行 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 折疊自行車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17)01-0112-02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外出工具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實現了從兩個輪向四個輪的轉變,從此以后,路面上的自行車的數量不斷減少,取而代之的出行方式是汽車,交通的快速發展大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增長,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同時更加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隨之而來的便是環境日益惡化,能源極度匱乏,城市交通問題越發嚴重。原本高效方便的出行方式在短短的二十年之后卻成為制約社會和諧發展、阻礙百姓健康生活的突出問題。國內一些城市飽受交通擁堵之苦,先后出臺汽車限購令,實行機動車限號,同時積極鼓勵使用公共交通和步行、自行車+公交的城市慢性系統出行。但無論是公共交通或是城市慢性系統,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
一、綠色出行方式的概念
(一)“綠色”的概念理解
綠色,最初的理解是自然界常見顏色的名稱,但是由于這個顏色所蘊含的特性,賦予了這個名詞更多意義,尤其是在當下高速發展的時代。
它體現了人們對于眼下快速發展科技所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生態破壞的重新思考和設計師的設計責任心的回歸。綠色設計,也叫可持續設計、面向環境的設計或生態設計,雖然命名不同,但是所述含義基本一致。而本文中將“綠色”與出行方式進行結合給綠色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在環境保護傳統理念的同時更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態度,并且擁有愉快且通暢的一段出行過程。
(二)綠色出行方式
當今社會,隨著科學技術進步,公交車、私家車、出租車、地鐵等交通工具很快成為了城市交通的主體,傳統的出行方式步行、自行車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當然,這與城市快節奏的生活、城市的加速擴張等有直接關系,然而不同的交通出行方式所對應能耗差異非常巨大:
由表1可知,在實際的城市交通運輸系統中,由于私家車出行搭載的人數多于出租車,使得私家車的百人公里能耗量小于出租車,因此,在城市交通系統中可以通過提高汽車的載客率來降低能耗;選擇城市公用交通工具出行更有利于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
綠色出行是一種相對環保的出行方式,是對環境影響最小、盡量減少能耗的出行方式,例如多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步行、騎行等方式出行。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出行及正常生活中,積極推進城市公共交通行業健康發展,保證城市公共交通平穩有序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眾多原因,城市公共交通中“最后一公里”依然是在綠色出行方式中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簡述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
(一)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意思為走完全部路程的最后一段距離,現延伸到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最后的關鍵性一步。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用來描述城市公共交通的末端以及中途換乘過程中的交通問題。“最后一公里”也并非絕對一公里的路程,而是泛指乘客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到站后,站點與所在居住地、站點與所在工作單位、甚至包括在乘車途中需要換乘的中間距離,在這段區間中,公共交通已經無法延伸,其中,由于沒有補充的公共交通工具,乘客通常采取步行,租用公共自行車、出租車、私家車、甚至是非法營運車等方式解決。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的“最后一公里”由于城市道路、設施規劃、資源配比等實際情況不同,因此,給相當一部分市民的出行帶來了不便,限制了市民暢通城市、綠色出行的意愿,私家車的大量增加造成了交通擁堵,非法營運車輛擾亂了正常公共交通秩序,不利于城市建設安全、便捷、綠色、和諧地與經濟建設相適應,與文化發展相協調的交通環境。因此解決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不僅是解決市民出行困難的迫切需求,更是對城市“綠色出行”交通體系的建設,其中作為設計師,這是一項急需從設計入手予以解決的民生工程。
(二)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現狀分析
由于我國城市化建設速度的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的發展速度遠落后于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長導致住房需求的快速上升,這就使城市生活住宅面積一擴再擴,單個住宅小區面積也不斷擴大,需求導致了快速崛起的房地產業未能與其他城市配套實施建設協調發展;公共交通工具途徑路線設置不合理,同時老城區由于缺少規劃,道路情況極其復雜。目前在應對這一問題有以下幾種方式:
由表2可以看出,現有針對解決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存在,這也正是制約整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綠色出行的健康完整運行的問題所在,那么怎樣一款出行工具能更好地解決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呢。
三、解決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問題的一款自行車設計方案
(一)產品設計定位
綜合性能、用戶需求、和諧環保等整體考慮是現代自行車順應時代需要迫切考慮的問題,具體要從強化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和多元思維的創新以及積極解決時代特點下的人文矛盾和互動性訴求出發。用戶的需求必然要從尊崇環境特性而出發。
針對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通過實際調研、分析列舉現有出行方式存在的問題,以市民綠色出行需求為設計導向,進行產品設計定位如圖1:
(二)產品設計方案
產品應滿足以下特點:
1.功能(1)通過折疊后可以帶上公共交通工具,實現:居住地——公共交通站——工作單位、中途換乘之間的短途代步。(2)滿足騎行舒適、暢通快捷、避免擁堵等特點。(3)快速折疊,體積較小、質量輕便以解決存放、攜帶等問題,不易丟失。(4)健康環保、零排放、零耗能,可以鍛煉身體、健美、減肥。(5)休閑時尚,體積適合放于汽車后備箱,家庭游玩時既可享受汽車的便利,同時可體驗大自然中的騎行快樂。endprint
2.造型自行車整體造型簡潔大方、獨特唯一、時尚流行、線條清晰,形態設計與功能需求緊密結合,避免過度設計產生的繁雜感,后輪采用半包圍設計,保證產品視覺上的統一整體性。
3.材料輕巧堅固,安全可靠、高品質,可回收。
4.人機車把手、車座無需任何輔助工具既可實現自由調節,男女老幼皆可乘騎。
圖2是筆者設計的折疊自行車方案,此款車名字叫EASY-GO,意為“樂隨行”,顯露著輕松、愉悅的騎行體驗。可以看到,此款自行車在折疊方式上較現有的自行車有所不同,屬于縱向折疊,較傳統的橫向折疊方式更加方便快捷、更人性化。車座、把手采用可調節的伸縮結構設計,滿足不同年齡、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車把手、車座和腳踏板均可實現折疊,折疊后自行車外形緊湊、整潔。另外,該產品車身主體屬于盒狀結構,其后輪包裹在盒狀結構內,意圖在于使折疊后的車身體積小,方便攜帶和停放且外觀更加整潔和美觀,此盒狀結構既起到支撐作用也起到對于整車折疊后的包裝作用。同時車體采用鎂鋁合金為材料,強度高,質量輕,通過折疊,產生出一款外觀簡潔大方、頗具時代氣息的短途代步個人交通工具,可以實現背、拉、提等多種攜帶方式,大大完善了自行車的便捷性。用戶可將其當作旅行箱一樣,快捷上下于公共交通車輛,解決居住地到公共交通站、公共交通站到工作地之間、中途換乘等城市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難題。
展示和諧、美觀的形態是產品設計本身存在的必然,也是產品體現設計“合理”的載體,這里的“合理”指產品自身與用戶需求及環境系統的協調發展。產品是透明的、誠實的、是能在使用過程中說話的,對于我國自行車來講,更多的是從產品本身出發,缺少的是產品在整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中的整體規劃與設計思考,自行車之所以備受當下人青睞,其綠色、環保、健康、便捷出行是它的優勢所在,如果將這些優勢與整個城市公共交通系統達到協調統一,那么“綠色出行”難題便可以得到改善,不再是口號和愿望。
結語
自行車作為“快時代”背景下的“慢設計”產品,更適合當今這個處處要求“高效”的社會,它將是未來城市交通中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本文針對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存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設計出一款新型折疊自行車,適合在道路安全、交通堵塞、車輛停放、環境污染、能源消耗問題日益凸顯的今天配合公共交通更好地實現安全舒適、方便快捷、低碳環保的綠色出行目的。提高市民生活品質,提升城市形象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