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力
摘要:教育實習是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合格幼師隊伍最基本,最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教育實習作為師范院校一門不可或缺、獨具特色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在學前教師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教育實習教育實習作為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樣也受到了各大幼兒師范學校的普遍關注。本文運用觀察法、訪談法、調查法、文獻檢索法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并且對幼兒園2名實習生進行了觀察和2名實習指導老師進行了訪談以及對近三年實習生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實習生教育實習情況和實習生本身、所在年齡班以及指導老師有著密切的聯系。
關鍵詞:學前教育;教育實習;實習生;幼兒園
一、問題的提出和研究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實習作為師范院校一門不可或缺、獨具特色的綜合性實踐課程,在學前教師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教育實習教育實習作為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樣也受到了各大幼兒師范學校的普遍關注。在當今社會追求高質量學前教育的背景下,對五年級的教育實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實習時間相對充裕,教育經費投入相對保證的情況下,提高學前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的效益與發揮教育實習中指導教師的作用密切相關。通過對教育實習現狀的研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好的方面保持下去,存在問題的方面進行糾正,讓學前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從理論的角度來說,一方面整理了各位幼教研究者以及出版的幼教書籍中的關于本論題的一些研究數據,另一方面又對教育實習作出了一定的補充說明,結合前人的一些理論和書籍、網絡資料的歸類總結,將五年級學生教育實習現狀研究數據作語言記錄,供各方參考。
2、實踐意義。充分挖掘與發揮實習基地幼兒園教育實習指導教師在學生教育實習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學生教育實踐技能的內化與掌握,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
二、研究的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張家港某幼兒園作為研究基地,把2名實習生以及3名小、中、大班的指導老師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觀察法。觀察法是指在調查目的和和假設的指導下進行的有目的認識活動,需要制定周密的計劃,對觀察的內容、手段、步驟、范圍做出具體的規定,從而獲得第一手的資料的調查方法。
觀察法是筆者在研究過程中較常用的研究方法。本次觀察旨在實地考察、親身感受中班幼兒建構區合作行為的發展情況。但是本方法的缺陷在于耗時較長。要對觀察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再進行整理也比較繁瑣。
2、文獻檢索法。筆者借助網絡、書籍,查閱各類幼教書籍和期刊獲取關于中班幼兒在建構區合作行為發展研究的相關資料。并通過教育學、心理學等在校知識輔助總結,得出結果。
3、調查法。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
4、訪談法。訪談法是指調查者依據調查提綱與調查對象直接交談,收集語言資料的方法,是一種交流式的調查方法。
三、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實習生方面
1、初入幼兒園。作為實習生,剛進入幼兒園實習,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一群活潑可愛的幼兒內心肯定緊張而又興奮。因為他們現在有著兩種身份,一個是學生,一個是教師。所以他們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他們要在幼兒園的實習過程中從指導老師以及其他老師身上學到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技能,也要運用自身的知識技能促進幼兒的發展。
2、歸屬感和自主性。對于實習生來說,他們面對新的環境以及自己新的身份,他們有對自己“教師”這個角色的憧憬,也有一些措手不及。相對于實習生的自主而言,往往被他主所代替。他主性相對于自主性而言,一方面是指實習生作為“教師”“學生”這種對應性角色,其情緒情感和成就感明顯地受制于相對應角色的接納、認同;另一方面則是指實習生在幼兒園接受任務受到幼兒園行政人員和指導教師的影響,很大程度上具有被動性、消極性、被控制性的特點。前者體現了實習生在角色適應中具有較強的人際依賴性。后者則反映了實習生作為“教師”身份合法性的缺失。
(二)指導老師方面
1、指導老師A:“很積極主動,看到我們在忙的時候會主動上來詢問并且幫助我們。”
指導老師B:“主動上有待加強,可能是因為不好意思的緣故,都是等我們開口,但是做事的太多很積極很端正。”
2、指導老師A:“有參與單獨的教學活動,因為可能是剛進園實習,所以經驗還不夠,在備課,組織活動上多多少少有一些漏洞。比如教學之前的備課不太充分,導致在教學活動中,應答不太自如,加上有一些緊張,就會顯得有些生硬。在組織活動中,由于年輕老師都比較“溫柔”,所以在幼兒的紀律方面不太能控制住。其他的都還不錯,很親切的一個老師。”
指導老師B:“有參與單獨的教學活動,因為是小班的幼兒,自控力還比較弱,有時候不會聽老師到底在講什么,所以在教學活動中實習老師有時候會顯得很無助,導致教學活動會中斷,但經過多次的實踐以后,積累了經驗,做的比以前好了。”
3、指導老師A:“希望能夠在備課的時候,寫的詳細一些,對幼兒的反映能有一個預設,不要太依賴于手機網絡,玩手機這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之前拿出來看的時間有些多。”
指導老師B:“要大膽說,不要不好意思,主動一些會學到更多,不要因為自己的小小失誤太自責,畢竟新進幼兒園,經驗不足,也在所難免,記得上次畫畫,她不小心不顏色搞錯了,自責了很久,很失落的樣子。”
四、思考與不足
1、作為當代學前教育的實習生一定要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主動熱情,主動向經驗資質高的老師請教,不斷積累經驗。有自己的想法要大膽表達,及時溝通。當然學前教育專業實習生的角色適應需要身邊社會系統的認同,特別是幼兒園領導和指導教師的理解和支持,他們需要恰當認識和定位實習生的身份角色。保證實習生在實踐中擁有一定的自主性,給予和幼兒溝通相處的機會,指導老師也要經常與實習生溝通交流,幫助實習生完成社會角色轉換,利用自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豐富經驗給予實習生點撥與引導。
2、筆者只是通過一個幼兒園進行觀察,所以可能一些觀點存在片面性,因為實習生人數不是很多以及時間有限,有些數據可能存在差異。
參考文獻:
[1]周曉虹.現代社會心理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394-395.
[2]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618.
[3]陳麗,胡均惠。文華.Roy適應模式對臨床護生實習壓力現狀分析0].井岡山醫專學報,2004,(1):75.
[4]李慧玲.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師角色適應存在的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3,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