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勝界
[提要] 本文在分析“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轉型升級中開展微服務現狀基礎上,關注調查株洲市縣級公共圖書館微服務開展情況,并提出策略,以提升公共圖書館微服務能力,擴大公共圖書館影響力。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微服務能力
本文系株洲市2017年社科研究課題:“‘十三五株洲市公共圖書館提高微服務能力的研究”(課題編號:ZZSK17032)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7年9月15日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公共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方法、手段面臨著轉變與升級。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工信部部長苗圩在通信展暨ICT中國·2016高層論壇開幕式上致辭時提及,截止到7月,中國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3.04億戶,其中4G用戶總數達到6.46億戶。然而4G網絡的普及、資費的降低使得更多的讀者使用手機閱讀成為常態化,因此公共圖書館開展微服務,構建高效的微服務平臺是讀者的訴求,也是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需要。
一、公共圖書館微服務
所謂公共圖書館微服務,就是為使用無線網絡運用移動終端設備的讀者提供線上線下的各類信息資源服務。在“互聯網+”時代,微信、微電影、微小說等微實物應運而生,讀者對信息需求呈現出時間上零散化、內容上碎片化、形式上強調互動性、信息接收方式趨于移動化,而以讀者為中心,以需求為王將是公共圖書館永恒的主題,所以公共圖書館開展微服務是勢在必行,提高微服務能力是當務之急。
二、公共圖書館開展微服務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圖書館開展微服務現狀。我國公共圖書館紛紛借助互聯網技術與移動通訊設備開發上線“五微一平臺”(微博、微信、微視頻、微小說、微刊、微服務平臺),形成了開展微服務的熱潮。微服務于2011年起興起于公共圖書館,由于其簡單易用、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很短時間內就被普遍接受和廣泛應用,大多數省、市、縣(區)級公共圖書館均相繼開通了微服務。以株洲市縣級公共圖書館為例,截至2016年底,株洲市縣級公共圖書館(株洲市圖書館、株洲縣圖書館、醴陵市圖書館、攸縣圖書館、茶陵縣圖書館、炎陵縣圖書館)全部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但除株洲市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有豐富的微內容和特色資源服務外,其他館的公眾號平臺大致相同,都由北京超星數圖公司統一定制,沒有特色,內容欄目基本相同,一級欄目分別是“我的圖書館”、“云悅讀”、“常用服務”三個,“我的圖書館”欄目中設有“本館簡介、我的書架、我的訂閱、新聞動態、讀者登錄、借閱查詢”等,“云悅讀”欄目中設有“好書推薦、公開課、熱門圖書、訂閱中心、報紙”等,“常用服務”欄目中設有“聯系我們、客戶端下載”等。
(二)目前公共圖書館開展微服務存在的問題
1、微服務內容特色少、同質化嚴重。從株洲市市縣級公共圖書館來看,大多數的微信公眾號的欄目和內容完全一致,缺少各自的地方特色資源和個性化服務,從內容和結構上來看,這些微信公眾號都是由北京超星集團統一定制,導致服務內容同質化嚴重,勢必缺少吸引力。
2、對微服務認識不到位,微服務功能不夠強大。服務為“王”將是公共圖書館的必然走勢,如今微服務又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重中之重,公共圖書館的館領導需審時度勢加強對微服務知識的學習,對微服務理念的更新,高度重視公共圖書館的微服務。
3、人員配備不齊,宣傳推廣不夠到位。社會讀者是公共圖書館服務主體,公共館員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主體,而如今公共圖書館的專業人才相當缺乏,導致微服務的各項技術支持缺少支撐,具有地方特色的資源庫建設、信息服務、宣傳推廣難以到位,有的就連信息發布、資源推介都存在問題。
4、保障機制不夠健全,配套資金及保障機制不到位。由于配套資金及保障機制的不到位,勢必導致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專業公共圖書館人才的引進難以實現;二是信息資源服務設備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資源數據庫的構建存在問題,同時也將制約著微服務的快速發展。
三、提高公共圖書館微服務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微服務理念,提高對微服務的認識。微服務是目前讀者迫切需求的一種服務方式,公共圖書館都在大膽的嘗試并提供簡單的、淺層次的微服務,但真正要體現微服務的魅力,無論是服務的廣度、還是服務深度都是公共圖書館員應該思考的,公共圖書館不僅要有微服務,而且要精、專、深、亮。這就需要公共館員更新微服務理念,加強對微服務的準確認識,了解微服務發展趨勢,做到認識到位、行動到位并結合自身特色開展微服務,是時代的要求,是讀者的期盼,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需要。
(二)加大財政投入,提高公共圖書館館員綜合素質。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公共圖書館本身是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資助和支持的、免費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圖書館,只有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加大資金投入,才能讓公共圖書館大膽創新服務、完善各類資源、確保硬件更新、平臺升級的資金需要,并要將微服務項目資金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建立隨著業務量增長資金同步增長的聯動機制。
讀者是公共圖書館服務的關鍵,館員是公共圖書館發展的關鍵,一支高水平、愿想事、能干事、會成事的公共館員團隊至關重要,公共館員內培外引形成常態化機制,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所用,并積極組建微服務項目組,選擇有責任心、有能力的館員任負責人;成員則吸納責任心強、懂業務、會管理、講奉獻的優秀館員。通過學習進修、輪崗鍛煉、崗位培訓等形式提高微服務的欄目策劃、內容編輯、平臺管理和技術維護的業務能力,讓微服務縱橫深層次、多方位開展。
(三)加大宣傳,形成服務品牌。再好的資源,再好的微服務項目,沒有讀者的使用與肯定都將失去意義。公共圖書館要通過現實宣傳、在線宣傳、電視宣傳等途徑宣傳其提供的各類微服務,讓更多讀者體驗、反饋。進一步完善微服務模塊、契合讀者需求,增加微服務功能,迎合讀者期待,圍繞城市和館藏特色,設計特色專題,針對社會熱點設置專題欄目,根據地域特色和讀者需求,精準推送,提高服務效果,真正讓本館的微服務成為“人無我有,人有我亮”的服務品牌。endprint
(四)構建高效的微服務平臺。從目前的公共圖書館來看,絕大多數的公共館都提供了微網站或微信公眾號等微服務平臺,但普遍存在資源單調、關聯性不強、線上線下互動缺失、一站式檢索沒法實現、不能夠提供高效全方位的服務,為此構建高效的微服務平臺是當務之急,高效的微服務平臺應該將館內的紙質資源、數字資源、館藏信息、借閱信息、移動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等有機融合,實現一站式檢索服務和實時的線上線下互動服務。
構建高效的微服務平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1)搞好調研和需求調查、讓讀者參與其中,讀者是公共館服務的關鍵所在,把握讀者的共同需求及特點是做好服務的前提,為了解讀者實際需求,公共館應深入開展需求調研,集思廣益為建設高效的微服務平臺提供思路和方向;(2)打通底層數據、將資源有機融合、科學設置欄目,公共館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擁有各類數據庫和豐富的資源,但現在需要一站式檢索,那么打通底層數據,統一認證,有機融合是關鍵,操作欄目是服務功能實現的入口,科學設置欄目能方便讀者操作,同時將各類資源形成一個有機體系,讓讀者感受到平臺的強大功能而被吸引;(3)拓展平臺服務功能,目前,大多數公共館需增加資源推介、社會熱點、聚焦專題、期刊檢索、音視頻點播、數字閱讀、參考咨詢服務、知識百科、惠民便民專欄、文獻下載、文獻傳遞、特色專題、館讀互動、讀者互通、特色服務等服務功能。
四、結束語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國家對加快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同時也對公共圖書館提出新的要求并寄予厚望。為適應時代的要求,滿足讀者的需求,自身發展的需要,公共圖書館開展微服務是關鍵,也是當務之急,對提高微服務能力策略的思考,來提高微服務能力開展高效的微服務是當前公共館的重中之重。
主要參考文獻:
[1]趙一潔,李英,馬藝峰.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微服務研究[J].現代情報,2016.36.5.
[2]馬愛華.論公共圖書館的新媒體服務[J].圖書館情報工作,2014.6.3.
[3]趙琨.國內公共圖書館微信服務發展現狀及路徑分析[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5.7.
[4]郭春俠,李詩琪.國內省級公共圖書館微信平臺服務探析[J].現代情報,2016.4.4.
[5]劉鳳,張敏.中國公共圖書館微博信息服務質量的對比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