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燕
目前,合作學習已廣泛應用于中小學教學。隨著社會的發展,合作的地位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學生畢業后將面對一個復雜、多變、多元、互賴的社會,他們不僅應從學校學如何競爭,更應當學會如何合作,因為合作將是未來世界的主流。從教師教學實際看,課上的一切行為幾乎都發生在同伴、群體相互作用的情境中,那么將“合作學習”引入體育教學中,勢在必行。
合作學習體育教學層次目標合作方法一、調查法
把“合作學習”的目的向學生介紹,然后再調查了解學生對“合作學習”反應,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調查了解,多數學生愿意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優劣互補,鍛煉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提高學生的全面的素質。
二、實驗法
根據以上調查,提以下幾點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試驗和嘗試。(1)制定策略;(2)確定模式和目標;(3)選擇方法;(4)合理評價。
1.設計制定“合作學習”策略
合作學習策略即改變傳統的講、練教學模式,以“合作思想”為靈魂,“小組學習”為教學主體,輔以靈活、快捷的反饋矯正和合作性的獎勵結構等手段,強調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溝通技能。
2.設置確定合作學習模式和目標
設置好“合作學習”模式,將合作學習策略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對于解放教師的教學思想,改進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是非常有益的;對于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推動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制定“合作學習”的目標。教師根據教材,制定明確、具體、科學,并切和實際的合理教學目標,再確定“合作學習”目標。確定“合作學習”目標時,教師在上每節課之前,要認真研究教材,認真備課,備學生、場地、器材,同時研究大綱對教材技術方面的要求,分析每個環節,每個動作技術要領和學生身心特點。
(2)按“合作學習”目標,進行相互合作測試,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測試是否達到說要完成的目標,通過相互測試,檢查自己成績,了解自己,使其進一步取長補短。
(3)根據學生特點分組。首先,打破班中原有學習小組格局,把學生合理分組。分組前應研究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動機、紀律表現、身體素質條件等。小組成員間水平相當,同層次間有共同體會,互不鄙視,身心相對放松在共同“合作”中。其次,分層次合作,在合作中提高。按不同層次進行分組,教師根據學生層次不同的特點,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與目標,注意各層次的區別與聯系,努力做到統籌兼顧。例如,在進行背越式跳高教學時,先設計三個層次的目標,即基礎模仿、初步掌握、學練拔高。再次,男女搭配合作。根據不同項目,不同教材內容進行男女生搭配合作。男女生搭配合作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協調性、力量性、柔韌性、動作優美性等方面相互模仿、相互學習、相互彌補、取長補短,相互提高。
3.選擇“合作學習”的方法
(1)小組競爭法。不同組制定不同的目標,組內、組間相互競爭,增加競爭意識,提高積極性,培養集體榮譽感。
(2)游戲法。游戲法教學能促進合作,容易提高興趣,組內、組間可游戲,從合作的游戲中學會溝通、交流,掌握所學內容。
(3)互相幫助法。小組學習時強輔導弱,弱生有機會向強生學習,建立友誼。
(4)觀察法。學生進行小組活動時,教師巡回指導觀察了解學生在干什么,是否能夠很好的合作,在合作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教師及時引導、糾正,適時地介入小組活動。
4.給“合作小組”合理評價
給不同層次小組進行評價,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評價機制的,因此如何有效運用行政獎勵評價,是抓好“合作學習”課堂管理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重要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能得到獎勵不僅取決于個體成員的成績,而且取決于他所在小組成員的總體成績,清楚有自己的一份功勞
三、結果與分析
通過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嘗試,進行了優化組合,并正確處理了內容與形式、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從而形成了以目標為導向,以班級授課為前提,以教師的主導、小組的合作為主體,以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為手段,以小組獎勵為動力,使合作學習進一步在體育教學中發揮作用。
四、結論
實踐證明,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符合學生的實際,能有效控制體育練習上的兩極分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的特長,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有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由此可見,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起很大作用,有等于研究和探討,進一步實施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2]于俊嶺.合作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山東教育科研,2000.
[3]秦兆菊.小組合作,分層施教.教育科研,199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