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群
近年來,自閉癥幼兒的數量不斷增多,對幼兒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形勢下,醫療不斷完善,教育水平不斷發展,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而這樣的社會卻無法為自閉癥幼兒提供發自身心的愉悅體驗。
自閉癥幼兒表現建議2007年,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自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癥關注日”。自閉癥是一種由于神經系統失調對大腦功能產生影響,導致個體終身發展存在障礙的疾病,患者多為幼兒。幼兒孤獨癥多出現在男童之中,起病于幼兒的嬰幼兒時期——幼兒在嬰幼兒時期未能夠得到父母的關注,從而使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出現自閉現象。
一、自閉癥幼兒的現狀
我國第一個自閉癥幼兒案例,是1978年北京的一個9歲小男孩,自這個病例被確診之后,我國各地類似的病例不斷出現。新的數據顯示,我國的自閉癥幼兒總人數已超過80萬人。然而,目前我國能夠確診自閉癥且給出有效治病建議的專家較少,且都集中在大城市,大量的自閉癥幼兒得不到有效的治療,錯過最佳治療時期。另外,我國專門為自閉癥幼兒開設的學校很少,很多特教學校將自閉癥幼兒與智力遲滯的幼兒同等對待。社會教育的忽視、醫療設備的不足,導致家長對于自閉癥幼兒的認識出現了極大偏差,認為孩子離開自己將無法生存,導致家庭出現各種問題,更加重了幼兒的病情。
二、自閉癥幼兒的表現
1.社交障礙
社交障礙是自閉癥的核心表現,自閉癥幼兒不愿與他人建立正常的社會關系,其中甚至包括自己的父母親人。自閉癥的幼兒不愛哭鬧,對父母不表現過多情緒,對別人的愛撫、夸獎等表現出淡漠,甚至拒絕。他們不會與外界過多的接觸,喜歡獨自一個人進行活動。
2.言語障礙
自閉癥幼兒由于傾向于只與自己相處,不愿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建立社會關系,因此其言語能力的發展水平普遍偏低。很多自閉癥幼兒無法通過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想要說的話,對別人所說的話進行理解也存在一定難度,進而使幼兒與外界的社交障礙程度更深。
3.智能偏低
研究表明,自閉癥幼兒在認知和智力方面的表現較差,大多數研究學者認為自閉癥幼兒存在認知缺陷,從而導致相比與同齡人,自閉癥幼兒的學習進程慢、學習效率低,使其在學習過程中易出現各種問題。
4.刻板的行為方式
自閉癥幼兒的生活模式單調、刻板,對于家居擺放堅決同一格式,反對承認對其進行任何變動,當其自身的生活模式建立之后,便會對這一固定模式進行無休止的重復。另外,自閉癥病況嚴重的幼兒,有時還會出現一些自我傷害的行為。
三、在幼兒園中開展自閉癥幼兒工作的建議
1.多一些耐心和堅持
自閉癥幼兒的成長與正常幼兒的成長,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在于自閉癥幼兒更需要外界的溫柔以待。筆者認為,由于自閉癥幼兒需要不斷的引導才能夠取得一點點的進步,使一些新來的幼兒教師對自己的自我效能感產生懷疑,由此可見,教師的耐心和堅持對于緩解自閉癥幼兒的病情,引導孩子和正常孩子一起參與活動,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使其接受到與正常孩子同樣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2.多一些真心和理解
自閉癥幼兒與正常幼兒一樣,都需要被外界所尊重和理解,教師對于孩子的理解,能夠幫助孩子形成自信自強的良好品質,能夠幫助他們在紛雜的社會中找到自己,做一個有個性的獨立的個體。與智力遲滯的幼兒“想學學不會”不同,自閉癥幼兒并非不能夠學好知識和技能,而是不想去學。這一差別倘若未能夠為家長和教師所發現,就會很容易對學生產生“智力有問題”的評價,從而使自閉癥幼兒對自己的能力也產生懷疑,導致失去信心。理解的缺乏,對于自閉癥幼兒的成長實在無益,因此,教師一定要對自己的每一個學生都進行充分的了解,從而使自己的教學能夠取得更高的成效。
3.多一些支持和鼓勵
自閉癥幼兒的發展,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勵。自閉癥幼兒本身就傾向于堅持已有的一套行為模式,倘若不能夠隨著年齡的成長、環境的變化進行行為模式的改變,必然會不適應這個社會的新變化。幼兒教師需要對自閉癥幼兒予以支持和鼓勵,幫助他們逐漸從自己的世界中“走”出來,融入這個社會。心理學家用實例證明,通過為自閉癥幼兒提供溫暖和接納,配合適當的強化程序,自閉癥幼兒能夠不斷對外界的環境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積極地面對自我,從而使自閉孩子逐漸減少,甚至消失。
在我前些年任教的孩子中,就有一個自閉癥的孩子——睿睿,他和其他孩子存在較明顯的差異:只能夠說兩個字或三個字,而且發音不清楚、不連貫;喜歡跑、跳、攀爬等各類運動,但顯得比較笨拙,有時跑步會不穩、會摔跤。喜歡接觸球類,開辟“心海導航”校園網頁,配足配好宣泄人、沙盤、沙具、心理測試軟件、心理檔案管理系統等設備設施;
(2)抓好青春驛站建設。組織學生參觀學習,安排教師講解,使學生清楚地認識自己、認識同齡人、認識青春期發育的各種變化,增強自我保護和免疫能力,避免學生早戀、早孕、早婚;
(3)抓好人口學校陣地建設。依托人口學校,開辟專用教室,扎實定期開展人口與國情、計生與國策、青少年生活方式與人口素質等主題教育活動。
三是青春期教育宣傳陣地。在青春期教育宣傳陣地的建設過程中,緊緊依靠衛計、教育部門,自制各種青春期教育展板,開辟青春期教育宣傳長廊,配足配好《男孩·女孩》《和女孩講悄悄話》《禁果與苦果》等電化教育片,定期刊出“美好青春”為主題的黑板報、宣傳窗,定期播出“健康青春”為主題的校園廣播電視節目,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青春期宣傳教育。
4.“五育并舉”,讓學生的青春靚起來
一是與健康促進教育有機結合。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健康促進學校的“六大”基本要素,在以預防師生意外傷害為切入點的總體框架下,學校扎實做好健康促進工作中的青春期教育,重點開展青春期性生理教育,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行為。
二是與生命教育有機結合。以安全法制教育為重點,突出生命教育這一主線,重點開展青春期性道德與法制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生命健康,杜絕學生性罪錯,積極推進和諧校園建設。如在“法律中伴我成長”讀書教育活動中,突出性犯罪的預防教育。
三是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努力通過在課堂中開展集體輔導、在心理咨詢室進行個別輔導以及“心靈氧吧”社團活動等形式,培育學生健康的性心理,樹立健全的人格。
四是與紅十字教育有機結合。在“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指引下,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學生的青春期問題實施尊重、關心和愛護;從“博愛”精神出發,讓中職的學生通過青春期教育,珍愛自己的青春,珍愛自己的生命。
五是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為了有針對性對家長進行指導,通過家長學校定期對家長進行“如何引領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等為主題的青春期教育培訓,發放《為了孩子》家庭教育讀本,發放《致家長的公開信》等宣傳資料,幫助家長正確認識子女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變化,從而有效地教育引導子女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在基于“三道防火墻”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實施過程中,通過心理咨詢、心理測試等途徑,有效地進行青春期心理輔導或危機干預,開發了適合中職學生實際的《青春與健康》《靚麗青春》《心海導航》《珍惜生命》等青春期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和教案集。幫助中職生掌握了青春期健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健全了中職生的人格,提升了中職生的生命品質,為中職生今后的健康和諧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學詩.當代心理衛生[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2]李麗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3]姚佩寬.中國青春期教育概論[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