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麗
摘要:目前,普通高中的教學改革開展的如火如荼,伴隨著課改的逐步推進,新教材全面推廣,新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深刻地影響著高中教學。思想政治課是高中必修課,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基本內容,以指引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中學德育教育中擔負重要功能。筆者就新課改下如何在中學政治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淺談自己幾點看法。
伴隨素質教育持續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漸次開展。新課改以人為本,更加關注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更加重視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能力,更加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更高要的同時對德育教育也提出更高要求。
新課改下政治教師應如何在課堂中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其一,以思想政治課本內容為依托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
“德育就是把一定社會的思想觀點、政治立場和態度以及道德規范轉化為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教育。”[1]思想政治課是高中必修課,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基本內容,以指引學生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中學德育教育中擔負重要功能,是中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中學生處于生理和心理逐漸成型期,也是三觀逐漸形成的重要階段。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也導致功利主義大行其道。折射在文化領域,多種社會思潮并存,對中學生造成很大沖擊。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就要努力做到更好引導學生,以思想政治課本內容為依托凸顯政治課獨特的德育功能,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而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對中學生形成正面引導。例如,講到思想道德建設這一課時,要明確思想道德建設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中心環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要做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共同努力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建設富、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每個青少年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其二,以時政教育為抓手中滲透德育理性教育
思想政治課教學具有明顯的時效性,教師在課堂時政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注重查閱參考最新資料,譬如黨的最新文獻,政府工作報告,實時經濟數據,最新政策走向等等,以保證內容準確新穎,以時事政治為抓手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例如,儲蓄存款與商業銀行備課時,適時補充中國人民銀行最新規定,自2015年至今,央行連續五次下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目前,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4.9%;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同時利率逐漸市場化,放開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以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提振企業家信心,促進經濟脫虛向實,應對中國經濟下行。通過課堂時事政治學習,讓學生理解中國現行經濟狀況,同時,讓學生明白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不同銀行實際存款利率有區別,同樣存期可獲得更多儲蓄投資收益,作一名中學生也要做理性經濟人。
其三,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弘揚民族精神教育。
教學是教和學的動態結合,新課改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以學生為主體,真正把學生當做課堂教學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還主角給學生,自己巧妙地做好課堂引導和銜接。在課堂教學中巧妙融入德育教育目標。愛國主義是一面具有最大號召力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是指樹立熱愛祖國并為之獻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特點是:艱苦奮斗、辛勤勞動,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財富;反對民族分裂和國家分裂,維護各民族的聯合、團結和國家的統一;在外敵入侵面前,團結對外,英勇抵抗,維護祖國的主權和獨立;同一切阻礙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反動階級、反動社會勢力和反動制度進行斗爭,推動祖國的繁榮和進步。政治課堂教學要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例如,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通過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因燦爛的中華文化油然而生的自豪感。通過學習民族精神,要培養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弘揚民族精神的使命感。
其四,以新課改為契機推動德育教育堅定政治立場。
課改與德育同行。新課改所提倡的新理念,深刻地影響著中學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了解學生需要,才能更好激發學生興趣,高效完成課堂教學,融合德育教育目標。同時,要更新教育模式,傳統教育模式下,多是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講授法成為教師教學最主要的方法,德育很多情況下變成刻板的說教,甚至容易導致中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新教育改革背景下進行德育教育,要更加關注學生本身,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積極了解學生狀況,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因材施教。同時,合理使用教具,運用多媒體,“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日益成熟,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使教材和學習方法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多媒體技術用聲、圖、文并茂的電子書籍取代部分現實的文字教材,以更直接活潑的方法向學生展示豐富的知識,改變了以往呆板的學習和閱讀方式,更好地因人施教更為生動直觀的引導學生”[2],例如,可運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最新紀錄片《將改革進行到底》《利劍巡視》,使學生在觀看視頻中,直觀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政治上也在深化改革,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在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始終發揮總覽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致力于讓人民生活更有尊嚴,有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從而培養堅定的政治立場。
參考文獻:
[1]程勇;德育---教育教學的靈魂[J];教育革新;2008年第5期
[2]隋春榮;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008年第5期endprint